想象一下
如果胆总管中出现多条寄生虫
是什么样的感受
没错是疼!就是疼!
近日,26岁的小伙子
出现反复性的剧烈腹痛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漳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余敏
通过ERCP技术
在李先生体内取出多条寄生虫
那画面简直触目惊心
ERCP治疗技术
揪出隐藏的“幕后凶手”
26岁的李先生(化名)平日里身体状况一直良好。然而,那日他突然感到腹部不适,起初他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并未予以重视,而是前往药店购买了一些药物自行服用。但三天过去了,腹痛的症状不但没有消退,反而愈发严重。于是,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匆忙前往漳州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由于患者的皮肤、眼睛以及尿液均呈现黄色,结合查体情况,怀疑其可能有梗阻性黄疸的情况。 消化内科余敏主任为他安排磁共振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并未发现引起腹痛、黄疸的“原因”。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为进一步治疗,余敏主任与团队经过周密的讨论,最终决定采取“ERCP治疗技术”揪出隐藏的 “幕后凶手”。在实施该技术的过程中,余敏主任带领着团队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快看,里面竟然出现了多只虫子······” 投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多条条状的寄生虫,令人头皮发麻。余敏主任以极大的耐心和细致,小心翼翼地进行 “打捞” 工作, 逐一清理患者胆总管内肉眼可见的寄生虫。
这个手术无需开刀,几乎没有创伤,恢复迅速,打捞清理出来的寄生虫会随着大便一起排出体外。
原来小伙喜欢吃生食
才引来此次“大祸”
胆总管中出现寄生虫会导致黄疸及腹痛。引发黄疸是因为寄生虫寄生可能造成胆总管机械性梗阻,使胆汁排泄不畅,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引起皮肤、巩膜等发黄及尿液颜色加深。导致腹痛则是由于寄生虫活动刺激胆管壁引起痉挛致剧烈疼痛,其造成的梗阻使胆管内压力升高、扩张,牵拉周围神经和组织引发疼痛,还可能引发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并扩散至周围组织器官,引起更广泛疼痛和不适。
术后,李先生腹痛的症状消失了,皮肤、眼睛、尿黄的症状也慢慢缓解, 目前已经康复出院了。
经了解,李先生很喜欢吃生食,而且很频繁。殊不知,这一饮食习惯却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隐患。许多生食中可能携带各种寄生虫卵,当李先生大量食用这些未经充分烹饪的食物时,寄生虫卵就趁机进入了他的体内。消化内科温馨提醒,食用生食虽有别样口感,但潜藏多重危害。一方面,生食可能携带寄生虫卵,进入人体后在消化系统孵化、生长并寄生在胆管、肠道等部位,引发黄疸、腹痛等健康问题。另一方面,生食未经高温消毒,可能存在细菌和病毒,破坏免疫系统,引发胃肠道感染、发热、呕吐、腹泻等不良症状,严重时危及生命。请尽量避免食用生食,选择安全烹饪的食物。
那么
ERCP技术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简称ERCP,是指通过与胃镜结构相似的十二指肠镜,插入导管经口、咽、食管、胃、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乳头,最后到达胆总管下段,注入照影剂后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通过造影,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胆管树”图像,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介入治疗。
ERCP技术有什么优势?
ERCP不用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深受患者欢迎。尤其对高龄胆胰疾病的患者,如果进行开腹手术,患者耐受力差、恢复慢、并发症多,ERCP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顾虑。
ERCP技术有哪些适应症?
胆管结石:行十二指肠内镜下取出胆管结石后,可取代传统的剖腹胆管切开取石及T管引流术,不开腹,创伤小,可防止结石复发。
胆囊切除后胆管残余结石:内镜下可取出结石,避免再次手术的痛苦。
急性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早期1-3天内镜下行鼻胆管引流,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化脓性胆管炎:死亡率高,传统手术风险大,及时行内镜下胆道引流术减压,可迅速稳定病人病情,为手术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十二指肠乳头癌:早期诊断困难,ERCP一目了然,可活检。
慢性胰腺炎及胰管结石。
胆管癌或胰头癌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行支架治疗解决黄疸,延缓肝功能衰竭,大大延长生存期。
END
专家简介
医院简介
漳州第三医院坐落于漳州市人民广场东侧,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依靠先进的诊疗设备、精湛的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等优势,切实解决就医病患看病难、看病烦、看病贵等问题;舒适温馨的院内环境、全程“一对一”的导诊服务致力于让每位病患满意、舒心。
医院现为省级120交通事故、职工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伤、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疗机构、全国第一批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将秉承“将心比心,视病犹亲”的核心价值观,践行“用心打造健康,用爱呵护生命”的办院宗旨,坚守服务承诺,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