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协和医生说 | 霜降,唱响“暖秋寒、润秋燥”的时令主题曲

2024-10-27 来源:华佗健康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10月23日6时15分,当水汽凝结成“霜”,寒意“降”临,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也如约而至。此时节,气温变化加剧,昼夜温差加大,特别在北方,人们不仅体感到气温的“骤降”,还会体验到秋燥的来袭。今天,让我们跟着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大夫“围挡”温补、一“叶”打底的润燥节拍,唱响“暖秋寒、润秋燥”的时令主题曲。

01.“围挡”秋寒 温补秋暖

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风寒来袭,首先伤及口鼻、体表肌肤。霜降过后,头面部的暴露部位要加以保护,防止风寒外感的发生,口罩、帽子是基本“围挡”用品。特别提醒,人体背部的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督脉起点经人体骶尾部上行至头顶,因此准备一个柔暖的椅子坐垫、避免再坐“冷板凳”,是有助于自下而上促进阳气升发。同时,外出穿高领衣衫或佩戴围巾,“围挡”颈部是保护头部阳气的又一防护。

肺主秋令,按揉肺经穴位,补益肺气,能提高人体抗病的“一身正气”。鼻翼两侧手阳明大肠经的迎香、上迎香,双侧手腕部手太阴肺经的太渊(中医切脉时的“寸口脉”部位)均是应季保健穴。清晨起床外出前,特别是患有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肺气虚”证人群,可分别双侧按揉上述穴位3~5分钟,有助预防外感。

自霜降后,可逐渐温和进补,为冬季“收藏精气”做贮备。此季宜选择性味甘温膳食,鸡肉、牛肉、带鱼、鲈鱼等温而不烈、补而不峻,羊肉等热性食物建议清炖或蒸煮,避免熏烤或调配孜然、胡椒等辛热偏燥的口味。秋季进食羹汁类食物,易于营养吸收,补充津液,是当令优选。龙眼核桃山药羹、板栗红枣银耳羹、枸杞百合莲子羹,甘温健脾、肺肾双补,是暖胃又热身的佳选。

秋意渐浓,银杏树正茂盛,白果即银杏果,是此时节健身扶正的保健“明星”之果。白果入肺肾之经,古籍《本草再新》记载其“补气养心,益肾滋阴,止咳除烦”。白果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具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多咳喘、妇科带下病、遗尿尿频等病证;加入药膳如白果炖鸡、白果炖松茸等均是上等补品。但特别提醒,银杏果含大量的银杏酸、氢氰酸等有毒物质,不能生吃,食用前必须经过充分的煮炖蒸炒或烘焙等处理。白果经加热煮熟后,可去除大部分毒性物质,但仍会有少部分残留,因此煮熟的白果每次进食8~10枚左右,不宜多吃。

02.一“叶”多用 助润秋燥

秋天是燥气加持的季节,人体易感燥气为病,养护主打润燥。早秋以温燥为主,晚秋则凉燥,俗称“小次寒”。此时节,建议室内湿度的适宜范围为40%~60%。湿度过低会使皮肤干燥、咽喉不适,而湿度过高则易滋生霉菌等有害物质,引发呼吸道疾病。除了百姓熟知的秋梨、百合、蜂蜜等药食,还有一款秋之“桑叶”能一叶多用,有助“多事之秋”的保健养生。霜降是全年中最适合采摘桑叶的季节,中医清代名方“清燥救肺汤”治疗肺燥证,即提出“经霜收下冬桑叶,清燥润肺效堪夸”的赞誉。本方辛凉甘润、清宣降润之用,方中君药即桑叶。

桑叶归肺、肝经,霜降后采摘的桑叶,顺应秋之收敛、肃降之性,味甘苦寒,能清肺平肝、疏风散热、清肝明目、润肺止咳,还能止渴止汗。温馨提醒,桑叶性凉,脾胃虚寒正值腹泻者不宜。

霜降时节,单用桑叶或应用桑叶做打底茶,以“一叶一果或一仁”“一叶一花或一子”等搭配代茶饮进行秋季保健收效尤佳。《本草纲目》记载桑叶“叶煎代茶、能止消渴”,现代研究表明桑叶能辅助降血糖、调节血脂、通便减重。如桑叶10g水煎服可缓解阴虚内热、肝阳偏亢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等引起的虚热口渴、眼红头胀。

一叶一果:即桑叶配麦冬果或枸杞果,功效清凉滋阴,润肺补肾,有益缓解秋季口咽干燥、眼涩眼花并辅助控制血糖,可桑叶10~20g,配枸杞果10~20g或麦冬6~10g代茶饮。

一叶一仁:即桑叶配杏仁或川贝仁。如风燥伤肺引发的感冒,出现咽痛、鼻口干燥、咳咯黄痰、痰少质黏等,经专科医生诊疗后,日常可用桑叶、杏仁各6~10g煮水饮服;儿童痰粘难咯,可加川贝3g、适量冰糖。咳嗽重可加枇杷叶6g。

一叶一花:对于肝火旺盛所导致的目赤肿痛、急躁耳鸣等病证,以桑叶、菊花各6~10g煮水饮服有助减轻症状;失眠潮热、心烦盗汗者以桑叶、百合花各6~10g共煮茶饮,汗多者加浮小麦20~30g,有助除烦止汗安神。

一叶一子:即桑叶配决明子。秋燥便秘明显特别是合并高脂血症者,可选桑叶10g、决明子30g代茶饮润肺通便。其他,霜降后北方气候干冷,肺燥血虚者,皮肤干燥甚至可能皲裂、毛发易干枯,桑叶搭配黑芝麻子,也是秋季润燥优选,如选用桑麻丸能滋润养血,坚持服用保健,还能缓解头晕眼花症状。

在这“流光溢彩”的时节,

愿好柿成“霜”,喜从天“降”!

作者介绍:宣磊

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董振华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擅长:中医风湿病、中医妇科病、围产期疾病、内科疑难及罕见病等中西协同诊疗。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