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奶奶因病长期卧床,无法言语,日常的生活照护全靠保姆小张协助完成。一天早上,小张在为李奶奶擦洗时,发现老人的右足跟部竟然鼓起了一个4cm×4cm大小的水疱!小张的心顿时“咯噔”一下,“这是怎么了?”她反复思索着水疱的起因,却迟迟没有头绪。“算了,我还是赶紧带老人去医院吧!”
就诊后,医生告知老人是被烫伤了。“烫伤?老人脚部最近没接触过高温的东西呀……”小张纳闷地嘀咕道。“并非只有高温才会烫伤皮肤。像小太阳、热水袋、暖手宝、电热毯这些身边常见的取暖装备,如果长时间贴着皮肤,也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医生的提醒顿时让小张想起来,昨天降温,为了让老人晚上睡觉不冷脚,自己特意用一半热水兑上一半凉水灌了个暖水袋放在老人脚下……
本想缓解脚凉的问题,没想到这一夜温暖是有了,烫伤竟也跟着来了!小张非常自责地问到:“暖水袋的温度并不高,怎么还能把老人烫伤呢?”
不为人知的“温暖”隐患
随着气温的下降, 小太阳、 热水袋、 暖手宝、 电热毯等各种取暖设备成为身边常见的取暖装备。然而,这些看似无害的小物件却有可能成为隐形的“杀手”,许多人因使用不当,造成了 “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是指机体较长时间接触高于皮肤温度的热源(44~50℃)所导致的烫伤。
这种烫伤主要与热源和皮肤接触的时间、压力、湿度有关。通常,低温烫伤 好发于身体温度较低的部位,如 足部、 腿部和腹部等。
您知道吗? 49℃的热源持续接触皮肤 3分钟后就可致 表皮损害,超过 9分钟表皮将 坏死;而 44℃的热源持续接触 6小时,更是可能导致 皮肤不可逆损伤。需要注意的是:低温烫伤的疼痛感并不明显,但它却能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的皮肤带来伤害!
小实验
✦ 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
✦
婴幼儿,老年人,麻醉术后患者、瘫痪者、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及昏迷的患者,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局部皮肤感觉功能减退病人、生活无法自理者等,都是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对温度的敏感度降低,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伤害。
低温烫伤,预防是关键!
01 控制热源温度和接触时间。尤其在夜间睡眠时,切忌提高防烫伤的意识。
02 在未供暖或停止供暖期间,可以 借助开空调、增加衣物、盖被取暖等方法提高温度。
03 谨慎使用保暖设备。不能盲目追求热的效果而不顾使用时间和安全距离, 更不可以把发热物品直接用在皮肤上。
04 定期检查取暖设备。使用前先检查设备的完好性,确保没有破损或漏液等。
05 注意个人体质差异。不同的人对温度的敏感度不同,根据自己的感受调整温度和接触时间。
06 洗澡、洗脚时,应注意水温的调节,避免过热。洗脚水温一般37℃左右,洗脚时间5-10分钟。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
我们在享受温暖的同时
要时刻警惕低温烫伤的“威胁”
让温暖与安全同行!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 / 宣传中心
作
者
简
介
张艳秋
呼吸内科一病区护士长
主管护师。中华护理学会呼吸专科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5年,擅长呼吸内科疾病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