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的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5:46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03 00:18

1、原文: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2、译文: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3、作者: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4:25

意思: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出处: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该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原文: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

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爱国之志无从施展。

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26—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瞾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4:25

意思是: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出自:于易水送人一绝

朝代:唐代

作者:骆宾王

原文: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翻译: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扩展资料:

公元678年(唐高宗仪凤三年),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公元679年(仪凤四年)旧历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

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即荆轲。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易水送人一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4:25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重冠"
诗的头两句是用典。 战国时,燕太子丹曾被质于秦,与秦王赢政结下分怨。太子丹回国后就如募勇士荆轲到易水边上,为他送行,即是“此地别燕丹”的寓意。当是时,高渐离击筑,荆轲昂首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击兮不复还!”于是“土皆嗔目,怒发上冲冠。”此就是第二句“壮士发冲冠”的意思。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人缅怀荆轲,不是单纯的讲故事,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骆宾王一生道路坎坷,常感到现实的压迫 因此用借古抒情的方法,在情景交融之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讲的是荆轲刺秦王,刺杀秦王是必死的任务,荆坷肯定会死在秦国,燕国太子丹在易水边送荆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也是这个典故。

骆宾王在易水送别朋友的时候,不由得想起当年的壮士荆轲从这里出发去刺杀秦王时的种种情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荆轲虽然已经死去,但易水仍然寒气*人,好象诉说着荆轲的豪情壮志,充满着对他无限的崇敬之情,令人在它面前不由得肃然起敬。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14:26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丧服)送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应声而歌: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