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4 13: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分钟前
新大纲的颁布使得语文学科由单一的工具性发展为工具性、人文性兼容;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表现,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教学原则上,强调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去那种以单一的语文知识为支撑的模式化的分析已经不管用。比如阅读教学根据新大纲要用上诵读积累、整体感知、熏陶感悟、培养语感等关键词。总之,过去那套轻车熟路不见了,老生常谈适应不了,述而不作达不到要求了。因此,要胜任新时代的语文教学,教师得脱胎换骨,重塑自我,努力重建与现代语文教育相适应的语文结构。
一、树立正确、科学是理念,避免主观盲目
在我们语文教学和研究活动中,往往容易出现非理性的信仰,即指缺乏可靠的理念依据,缺少科学分析认定的信仰。例如学习别人的东西,常常依据个人的爱好、习惯或经验,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认识,很少考虑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人云亦云,机械模仿。这样学来的东西只停留在表面上。
要克服这种主观盲目的接受,关键要树立正确的理念。其基本途径是学习和思考,多动脑筋,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才不至于迷惑。任何经验、模式、方法和程序,没有理念基础,就难免主观盲目,想当然最容易坏事。
二、培养独特的教学个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教师习惯于把教参往课本上搬,把课本往试卷上搬,把试卷往学生的头脑里搬。这样一种整齐划一的、事事求同的缺乏思维个性的方式,怎能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呢?而作为老师的我们,上语文课时,到底有多少是自己的体会和见解?采用的方式方法有几种是自己的实践和创造?即使“拿来”的东西,是否都经过反复的斟酌和揣摩呢?而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师努力形成教学个性,新教材倡导尽量少提供结论,多有些思考,重视学习过程。这就迫使我们的教师要培养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可以从下面入手:1、认真的研读每一篇课文;2、经常咀嚼古今文学作品;3、有计划的啃几本经典;4、认真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教改个案;5、热心细致的研究以学生为载体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语文学习过程、学习心里和个性差异;6、的、精心的设计好每一个教案安排好每一个课堂程序;7经常回顾自己的教学,记下自己的体会;8鞭策自己每学年写一两篇文章。经过以上几点的经历和体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产生特有的教学魅力。
三、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语文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师要具备新的教学知识教学能力。就知识来说,要以“单一型知识向复合型知识转变“。过去我们只停留在对课本知识简单的识记,传授上,人云亦云。而现在不仅要有“知”,还要有“识”。要扩大知识的外延。会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新教材虽然难度减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还要“充电”。如《田忌赛马》一课,所涉及的知识除了语文外,还有历史知识、体育一般比赛规则、美术作画、电视直播知识等,如果教师知识不足的话,如果应对呢?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1、《走进新课堂》朱慕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