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关于高三学习的励志小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8:53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6-14 17:17

一个励志的小故事,或许就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迪,让我们受益匪浅,遇到挫折就放弃就是彻底失败,这样永远不会成功,生活就是需要不断的激励来让自己前行,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高三经典励志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查阅。

高三经典励志故事1

在一个小城里,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还有些艰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这是因为小城里有一位伟大的魔术师——老比尔。老比尔超神入化的魔术表演给人们带来了非比寻常的乐趣。

老比尔每天晚上在小城的大剧场里表演魔术,剧场里总是坐满了观众。虽然大家都知道魔术肯定是假的,但还是被老比尔魔术中营造出的梦境所吸引。大家尤其喜欢老比尔的几个经典魔术,在这几个魔术中,老比尔让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

一个魔术是穿山而过。人们眼看着老比尔从山这边的白纱布下消失,从山的另一侧揭开白纱布走出来。另一个是空中飞人,大家真切地看到老比尔从舞台上缓缓升起,在舞台上空自由地飞行。

好奇的观众不时地会问老比尔,那两个魔术到底是怎么演的?老比尔总是笑而不答。

老比尔老了,接替他的是小比尔。小比尔的演出像老比尔一样精彩绝伦,赢得了人们的赞叹和掌声。像过去一样,人们在小比尔的魔术中愉快地生活着。

一次演出的间隙中小比尔向大家展示了几个小魔术的表演方法,他发现大家对魔术的秘密非常感兴趣。于是,接下来每天的演出中小比尔不顾父亲的阻拦,把许多魔术的秘密揭示给大家。他认为观众的需要就是演员的职责。

大剧场出现了空前火暴的场面,每次演出时都坐满了观众,大家终于知道了多年来老比尔的魔术秘密。明白了穿山而过是山里从前就有一条秘道。空中飞人是在表演者身上系着一条细细的透明钢丝。

小比尔演出回来总会把观众对魔术秘密的激情和狂热告诉老比尔,老比尔总是痛苦地摇着头。

小比尔每天晚上还是准时到大剧场里进行演出,然而,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剧场里的观众越来越少了,最后几乎没有人再来观看魔术表演了。小城里的居民们也不再像从前那么快乐了,一天比一天变得愁眉苦脸起来。

一天,小比尔垂头丧气地站在父亲面前,他希望父亲能告诉他为什么会这样。老比尔说:“魔术给人们编织了一个美妙的梦境,你揭示了魔术的秘密,同时也撕碎了人们心中的梦想。人活着需要有梦。”

高三经典励志故事2

公司招聘一名采购及物料主管,条件是本科以上学历,懂制衣业常用日语,4年以上本行业相关经验,30岁以下。

为招这名主管,我们人事部上上下下没少吃苦头,先后招了几个,完全符合公司条件,到了老板那儿,却被一一否决。老板说,物料采购主管是看家的,马虎不得。

这次面试,老板亲自出马。参加面试的共有4人,前3个人都是从人才市场上千挑万选来的,业务能力、工作经验、日语水平都是好手。要不是担心被老板再度否决,又得为这事忙碌,我早就选出一个直接让老板进行复试。

第四位是受一位朋友之托勉强挤上来的,没有本科学历,年过三十,日语水平也很有限。

为了让老板知道人事部没有马虎,我使出浑身解数,从制衣工艺、原材料采购,到熟悉哪些供应商,再到日语会话,考了一遍。前三位对答如流。第四位的日语会话却卡了壳,他坦率地承认自己日语会话不行,但懂制衣业大部分常用日语术语和简单日文,能书写,不会讲。

职业经验告诉我,有必要问问他怎么会这样,他说自己刚出来,就在一家日资制衣厂工作,差不多有10年的时间,耳濡目染,加之平时勤于学习,所以懂得一些日语。

这时,老板插话了,让4位求职者简单谈谈自己的工作经历。

第一位有些不知所措,大谈特谈自己的经验如何丰富。在原公司工作如何得到好评。第二位说自己做了3个行业,贸易、钟表、制衣,经历丰富,人际关系广泛。

第三位一直在制衣业工作,跳了四五次槽,做过许多大公司,他还一一列出这些赫赫有名的公司大名。第四位的经历却有些平淡,近十年时间,他都在一家日资公司工作,从货仓搬运工做到物料部主管,在主管位置上做了六七年。

老板一听,顿时来了兴趣,问他最后怎么离开了那家公司。

他有些难为情,说公司被人家收购,新老板也是做制衣的,自己有一帮人马。

老板最后要了第四位求职者。老板说,10年时间,说明了他的能力和上进心;学历并不重要,只是参考。他能应付制衣方面的常用日语,就已经足够了。硬件条件最差的人,也许将是的员工,将家当交给这样的人,放心一些。

高三经典励志故事3

近几年,世界各地时有地震发生,说起地震带给人类的那种惊心动魄,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有真切的感受。有这么一对夫妻,男的名叫志强,女的名叫红英,说起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情景,他们至今还历历在目呢。

灾难降临的那天夜里,这夫妻俩住在人防招待所的一个地下室里。丈夫当过兵,以前也参加过抗震救灾,一阵地动山摇过后,丈夫从伤痛中醒了过来。黑暗中,他惟一能做的事,就是挣扎着摸索到妻子身边,妻子整个身子全被卡进了混凝土预制板的缝隙里,只露出头部和一只左手,她伤得很重,在绝望地呻吟着。丈夫吃力地用双手扒动着妻子,但这时又是一阵余震,他也被死死地压在预制板下。

丈夫再一次从昏迷中醒来,这时,他的大半个身子已经不能动弹了,只有一条右胳膊能伸出去摸到妻子的手。妻子吃力地问他:“我们能出去吗?会有人来救我们吗?”

丈夫打起精神安慰她,可他自己伤得也很重,只感到神志越来越模糊,不知又过了多久,妻子的呻吟声越来越弱,她说:“我好累,我要睡了……”

丈夫在混混沌沌中猛然一怔:不,不能啊!妻子要是这么睡过去,或许就再也不会醒来了!于是他强撑着用力摇晃着妻子的手,又不停地抓着她的手在地上揉搓着。忽然,他的手碰到了一个小小的东西,一摸,是一只小小的硬纸盒,再仔细一摸,里面装着一根根带圆头的小棒子,啊,是满满一盒火柴呀!他连忙摸出一根,一划,“嚓”一声,一片耀眼的亮光顿时照在两个人的面前!

妻子在漆黑的地下呆久了,这时立刻激动得喊了起来:“啊,有火柴了,有亮光了,不怕了!”但是一根火柴毕竟很快就燃尽了,眼前又是一片黑暗,妻子急了,对丈夫说:“你接着划,快,再划一根呀!”

丈夫沉默了一会,说:“一盒火柴只有100根呀,要是一根接着一根地划,很快就会划完的,不如这样,我拿火柴盒,你拿火柴棒,你在我的手上捏3000下,就递一根给我划,一根燃完后你再捏3000下,就划第二根,这样慢慢地划,兴许没用完这99根火柴,救我们的人就来了……”丈夫想用这种办法,来转移妻子的恐惧和绝望,让她升起求生的欲望。

听丈夫这么一说,妻子答应了,于是,她抓住丈夫的手一下一下地捏着,这样大约每隔二三十分钟,两个人的眼前就有一片亮光出现。

点完了第70根火柴,妻子在黑暗中慢慢松开了手:“怎么还没有人来救我们呀?”

丈夫说:“别急呀,还有30根火柴没划过呢,或许……救我们的人就在划下一根火柴时来到呢……”

妻子吃力地说:“我再也没力气捏你的手了……”丈夫抓起妻子的手说:“要不这样,我搭着你的手腕,你的脉搏跳动3000次,我就划亮一根火柴,好吗?”妻子顺从地答应了。

就这样,妻子的脉搏在跳动着,火柴也在一根根地划着,第80根,81根,82根,83根……

就在他们划亮第99根火柴的时候,地层上面隐隐传来了“咚咚”的响动声,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接着一片亮光一闪,他们俩终于被救援的人们发现了。

事后这对夫妻才知道,他们在地层深处整整被埋了七天八夜,已经远远超过了生命的极限。

而同样被埋在里面的另外12个人,都已在两天之前相继死去了……

高三经典励志故事4

有一个面包店老板,辛勤打拼到五十多岁,决定到加州去度晚年。他以十万元的代价将店脱手之后,朝加州飞去。可是,飞机到内华达州上空时,引擎情况不佳,机长宣布:“我们将暂时在拉斯维加斯着陆做修整工作。除了之外,其他一切费用都由机组负担。”乘客们可不管这些,一进入豪华的旅馆后,都高兴地到赌场玩去了。于是,面包店老板也带着钞票去试试运气。啊!怎么一回事?大钞渐渐少了,很快一张也不见了。当回过神时,十万元已经输光了!可怜的面包店老板踉踉跄跄地往厕所走去。厕所是收费的,投进两毛五硬币,

门才会自动打开。可是,他摸遍了全身,竟然连一枚硬币都没有了。一个好心人走过来,看出了他的尴尬,于是把两毛五的硬币塞进了他手里。

“真谢谢你,”面包店老板说,“在今天以前,我从没有向人借过一分钱。只要我一有了钱,就会马上还给你。”说完,面包店老板强迫那个好心人写下了名字和住址。

这时候,厕所里的人走出来,没有关门。于是,面包店老板没有用那两毛五就解决了问题。回到大厅,他发现两毛五可以玩,就走过去把那两毛五硬币投了进去。您猜,发生了什么事?他竟中了大奖!拉斯维加斯空前的幸运降临在这个面包

店的老板身上了。当飞机起飞的时候,他已有了十五万元!到了加州之后,面包店老板觉悟到,他并不适合过悠闲度日的生活。于是,他很快就返回了,继续经营面包店。

他的店很快兴隆起来,没几年,他就跻身百万富翁的行列。

有一天,面包店老板把在拉斯维加斯的体验说给店员听:“我目前建立的所有事业,都是拜这个男人所赐。我一定要找到他!”

店员问道:“他不是把名字和地址都给您了吗?”

“我要找的不是那个男人。我要找的是,那个没关厕所门就离开的男人!”

高三经典励志故事5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刚从农村考入大学时是班里最差的学生。那时的他操着一口谁也听不懂的普通话,英语发音如同日文,学习成绩也极差,在一群北大才子当中显得尤为突兀。因此几乎没有优等生愿意跟俞敏洪讲话,他只能待在差生的圈子里自怨自艾。

有一天,俞敏洪因为课业成绩不理想而萌发了退学回老家的想法,便躺在宿舍的床上唉声叹气。这时同宿舍一位叫周华的同学刚好回来,看见俞敏洪颓废的样子便给了他一个苹果。那个苹果触发了俞敏洪的谈兴,他鼓起勇气问周华:“你的理想是什么?我的理想就是拥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我的理想是将来有一辆保时捷汽车。”周华回答说。这个答案让俞敏洪大吃一惊,他突然意识到;如果继续待在自己的圈子里,被所谓的自卑情绪所纠缠,不去接触那些优等生,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最终再也无法跨越。于是,俞敏洪决定放下自尊心去融入优秀者的圈子,从根本上改变自己。

此后的俞敏洪就像变了一个人,他主动承担起了打水与扫地的责任,开始学着和优等生们交朋友。他常常留意大家在读什么书,做什么事,讨论什么话题。看见有同学在背英语教材,他也开始背《新概念英语》,并尝试着写起了诗。在这个过程中,俞敏洪发现自己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开阔。

读大学时,俞敏洪染上了肺结核。患病期间,他想起自己最崇拜的班长王强曾说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非常经典,便想借来背诵。于是他熬夜给王强写了一封信,请他帮忙借书。没想到王强收到信后并没有帮忙,而是回了一封长达十几页的信来教育俞敏洪,说他还没达到读《十四行诗集》的境界,要他先去读一些简单的书。

收到信后,俞敏洪不但没生气,反而很感激。因为他从王强的信里学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知识,所以他不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反而满心都是喜悦。

除了王强,俞敏洪读书时还很仰慕团委的徐小平老师,于是经常去找他谈话。徐小平口才极好,讲起话来总是旁征博引,口若悬河,经常把俞敏洪说得目瞪口呆。在徐小平面前,俞敏洪只能做个旁听者,带着自卑仰视对方,但他还是坚持隔三差五去团委听教,并在交流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虽然不断进步,但毕业时俞敏洪还是班里最差的学生,全班50个同学,其中49人都出了国,只有他不管怎样都拿不到签证。后来他只好独辟蹊径创办了新东方英语培训机构,并且凭借自己的努力将事业做大,很快就拥有了千万身家。

初步取得创业成就之后,俞敏洪决定找几个伙伴和自己一起干,这时他想到了大学里两位秀的朋友:王强和徐小平。于是他又带着甘当凤尾的想法飞往国外,成功说服两位朋友回国创业。后来三人齐心协力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了名震新东方的三驾马车,而俞敏洪也由凤尾变成了凤头,成为了大家心目中领袖气质的人物。而由他们的故事改编成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也于不久前在国内上映。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俞敏洪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甘当凤尾的精神密不可分。因为,如果志在做鸡头,那就永远走不出狭隘的小圈子,就难以突破自我;相反,如果勇于做凤尾,就能在与精英们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实现生命中的华美蜕变,找机会实现做凤头的梦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4:41

苏老泉,既苏洵,28岁才开始学习,最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6:16

yuk媒刑黄ALY呵呵398汗袒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18:07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准确地说是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在这个热得要命的八月写下第一个字符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澄蓝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 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班主任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不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边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佩服那张表的细致程度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曲线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290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孩子,不能回头。
我惟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十一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声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书桌上的催稿单越积越多,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我拿起来的时候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放弃。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是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得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了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一切消息,我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第2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没有高三经历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得很好却被杀得惨不忍睹的考试。
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起起浮浮、窜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开始1/4,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再产生任何幻想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接下去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得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个个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教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粉笔屑。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大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都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仪式的我们怎会这么就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学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 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地努力着,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
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
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通常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叠一叠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类报刊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
一节课的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的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要算分,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试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
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滴零滴落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惟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
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心甘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 b c 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
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仔仔细细做、仔仔细细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一本字典一样厚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10遍。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龟裂的双手和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惟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
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
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
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

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
我带着2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作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高三的人都体会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在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
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设想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
我以为我会潇洒地在第一志愿填上"复旦大学"的字眼,然后得意地继续我的梦想。我甚至设想了假如父母反对或老师不赞成,我会用怎样的话语去填塞,用怎样的言辞去反驳。然而,那都是填志愿以前的想法了。"以为"是"以为","现实"是"现实"。
而事实上,填志愿这一过程,的确成了我高三历程中最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根据以前几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一切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排序和比较中消失殆尽。我行吗?我可以吗?在"杀进复旦"的横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气不足,细弱的声音在残酷的现实里被搅得支离破碎。
老师们原本鼓励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全都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们找你谈话,用升学率,用前几届惨不忍睹的失败例子想方设法地让你害怕,让你体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报志愿的首要原则。
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全家上下的那点可怜的背景不足以引起任何能人慈爱的眷顾,自己的成绩又软弱得没有一点呐喊的能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290名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得怅然无力起来。
开始不断地有同盟者退出来。
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的学校的五分承诺,有的因为父亲认识某所高校的灵魂性人物,还有的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总之,他们放弃了。
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父亲甚至背着我去华政领了一张10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学法律的无量前途。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
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华政的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先填我们学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到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
于是,我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仅仅存在于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一下那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了那所想也没有想过的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
交掉表格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车偷偷地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梦想的破灭。
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到好处地映衬着我想象中肃穆、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下来。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个做了12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所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日不顾一切的拼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的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遣的呢?
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信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一个下午的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
我终于还是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张志愿表,郑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来写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
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了。交掉了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下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那被无数人称之为黑色的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监考老师露出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瘫作一团。疲倦像小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嘱托。 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
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瓣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
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在这样一间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屋子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脚跷在前座的凳子上叽哩呱啦地背*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见证。
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留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地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都在哪里呀
幸运的是我
曾陪她们开放
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罢,只要花开于心,就会不败。
有些故事还没有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还在开吧
我们就这样
各自奔天涯
苏老泉,既苏洵,28岁才开始学习,最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谢谢,请参考,祝您愉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20:15

  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准确地说是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把这一年的心情完整地串起来,让它们如绚丽的水晶不失原味地挂在那儿,让你们分享,让你们明白。
  在这个热得要命的八月写下第一个字符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窗外成片绽放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红的,黄的,粉白的,澄蓝的,花花绿绿地漾在一起,满目漂亮的色彩。天啊,这些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这样如火如荼的势头应该不会只有几天的时间吧。
  我不知道这一年里这些花儿是不是也是这样漂亮地开放着,如果是,我想我应该感谢它们。我嗅得出空气里有许多甜美的味道,有一个很美丽的词突然冒出来: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
  花开不败啊! 我想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告诉你们这一年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一年里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我是再也不会忘记了。
  高三开始的前一个星期,开了一次家长会。
  那是一次很严肃的家长会,一次没有人缺席,甚至没有人迟到的家长会。班主任在那次会议上调动起了家长几乎所有的情感。高三的重要性自是不用多言的,所谓"成也高三,败也高三",无论过去孩子们多么辉煌,也不论他们多么失败。班主任那么一个瘦弱的小姑娘,竟然靠在讲台边上一讲就是斗志昂扬的两个小时,无非是让我们相信,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奇迹或恶果,都会在这一年里戏剧般地粉墨登场。
  学校为了让每个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在班级、年级,甚至在区里、全市的排名位置,精心制作了一张高一高二的各科成绩排名表。现在想起来,我不得不佩服那张表的细致程度了。每一门成绩的总分、标分、名次,与年级里的均分对比情况,甚至还有精心设计的由此得出的成绩曲线走势图,最后还附带综合名次的具体分析。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一张纸,真可谓煞费苦心。
  父亲是阴着脸从学校回来的,情况如我所估计的一样不容乐观:年级排名290名。可怕的位置。
  "还有希望的。老师说的,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父亲说他是相信我的,然而我却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再相信自己一次。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是过了河的孩子,不能回头。
  我惟有扬鞭策马,奋起直追,才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
  十一年漫漫的准备期,终于到了要拉开战幕,拼命一战的时刻了。我必须和我的散漫、不负责任的过去说声再见。
  我在已输得一败涂地的情况下仓促应战,然而战斗已经开始了,躲都躲不掉。

  高三真的很不一样。
  对于高三来说,写文章绝对是一件奢侈又浪费的事情。我不得不佩服高三的强大动力,书桌上的催稿单越积越多,我收拾起钢笔和稿纸,毅然地和它们说再见。那只雕着好看的龙纹的银白色钢笔太沉重,我拿起来的时候真有点力不从心,所以,我决定放弃。
  在高三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每个人都是踌躇满志地跃跃欲试,每个人都魄力异常得非复旦交大不进。我在床头贴了一张"杀进复旦"的特大标语,在每天早起和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那点少得可怜的信心。所有的梦想都在高考的压力下抽象成了自己认定的那座神圣学府。当时一听到关于复旦的一切消息,我就立即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在那所学堂耀眼的光环下黯然失色。
  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第290名的分数和复旦的巨大差距,周围的同学们似乎也没有意识到那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可怕阵势。我们固守着心中的梦想,祥林嫂般地嚷嚷着"我要××",那种心理和由此制造的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是没有高三经历的人所不能体会的。
  来自高三的第一次真正较量很快来临了。

  第一学期的期中测验。一次我们认为已经准备得很好却被杀得惨不忍睹的考试。
  我们的排名就如同老师先前所预言的那样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班里许多从前名不见经传的同学如同一匹匹的黑马,一下子让大家大跌眼镜,起起浮浮、窜上滑下之间,许多人开始变得实际起来。北大的校门的确艺术得够格,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那儿感受高雅的,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高三学生在现实与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已。
  我是极少数仍抱着幻想不放的人。请注意我用的是"幻想"一词,也就是那种在当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事。按理说,我这种在高一高二不争气地徘徊在二、三百名之间,而在高三已开始1/4,却仍是保持小幅盘长势头的人对复旦这样一所全国顶尖的学府是不应该再产生任何幻想的。可是天晓得我当时怎么就会有如此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我固执地抱着"每考一次,前进50"的念头,痴痴地盘算,傻傻地得意。
  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当初自己那种吓人的乐观,才有了执著下去的动力,才使绝对不可能的事逐渐地一步步闪现出希望的曙光。
  接下去的日子开始变得越来越平淡,越来越简单,单一得重复。
  每天早晨,我气喘吁吁地冲进那间坐得扑扑满的教室,放书包,拿练习,开始演算。那一个个相似却又不太相同的日子现在想来已经抽象成了总是写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黑板上一直擦不干净的公式、习题,教师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叮咛和永远飘浮在空气里的粉笔屑。
  班里同学的幽默细胞在这种单纯的环境中被训练得异常尖锐,任何一点细枝末节的小事一旦被抓住了,就立即被夸张地扩大再扩大,然后引来全体的轰动。某作家的一篇关于"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的文章,竟然引来了全班同学拍桌子大笑、拆桌腿敲打的疯狂举动。老师说,这是一种高三综合症的表现,因为我们的生活太单一了,因此,任何一点能激得起涟漪的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快乐。
  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的短暂时光被我们定为"游戏日",我们绞尽脑汁拼命地往学校带东西玩。有一种"弹硬币"的小儿科游戏,特别受到我们的青睐。弄几个一角、一元的硬币放在桌上,用几块橡皮搭起来做球门,不管男生女生全都趴在桌上大叫大笑,煞有介事地玩得不亦乐乎。我自己也搞不明白,已经举行过*仪式的我们怎会这么就容易满足,笑起来怎么就这样歇斯底里。
  "玩的时候就拼命地玩,学习的时候就拼命地学习。"是我们高三学生信奉的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高考倒计时牌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老师向我们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后来有一天,不知是谁在教室里插了一捆新鲜的百合,粉白的那种香水百合。整个秋季,教室里始终萦绕着百合恬静的味道。我们就不经心地在淡淡的甜香里一日复一日地演算,没有人去刻意注意那捆恬然的百合,但它和它的味道却真真实实地深深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地表达那一阶段自己的感觉,可能是"踏实"吧。我依旧在每天早起和晚睡的时 候大喊一句"杀进复旦",但却不再一遍又一遍地将"复旦"挂在口头了。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将梦想收藏在心底,用各自的方法尽最大的可能努力着。进步和荣誉这些缥缈的东西都是我们不能抓住的,只有这一天一天实实在在的日子是我们可以看到并握有的。我看得见我的同学们和我自己在这一天天质朴的日子中真实地努力着,我的成绩就在这种踏实感中稳步攀升,一点一点不快也不慢地前进。这种感觉,现在想起来,真是很好。
  高三第二学期的日子较之第一学期的平静有了较大的改变,增添了许多躁动与不安的成分。
  第一轮对知识的梳理和第二轮对综合题的系统掌握已经告一个段落,第三轮紧张的考试和题海战术的轰炸接踵而至。
  那真是一段难以形容的日子。
  课表改成了"语语数数外外+1+1自修自修"这样可怕的形式。老师上课通常不再帮我们概括什么,只是发下一叠一叠的各科模拟卷当堂测验。我不知道老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考卷,每个区的每种卷子我们都要做一遍,分析一遍,再抽查一遍。还有别的市的、全国的各类统考卷,甚至连那些不知名的学习类报刊上的怪试题也被老师无一遗漏地搜罗下来给我们做。
  一节课的小测验,两节课连在一起的大测验,全年级统一的自修课模拟考,所有的考卷都要算分,老师来不及批的小测验就让同学互相交替着批。分数于是成了这个冬春交替的忽冷忽热的季节里最刺激人又最不值钱的东西。
  那真是一种强有力的刺激。
  每天背n个单词,每天做n张试卷,每天完成n份订正。
  计划表上涂得密密麻麻,每完成一样就用彩笔划去一样。那一道一道触目惊心的杠杠和考卷上红艳艳的大**,滴零滴落地洒满了每一个黄昏和早晨,铺满了学校和家庭那条惟一看得见漂亮花朵的小路。
  像山一样高的发黄的纸页,浸在发霉的空气里缓缓地挪动。有时候在家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书都想扔到窗外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复旦"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载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心甘情愿地埋在那间要馊掉的屋子里一遍遍地"之乎者也,a b c d",执著啊执著,我不明白我这么一个散漫惯了的人怎么会一下子变得这么正襟危坐,感天动地。
  那是高三最刻骨铭心的一段日子。
  到如今,我坐在空调房里惬意地整理着高三一年的书籍,仍是佩服自己当时的毅力和勇气。几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高的每张都仔仔细细做、仔仔细细订正和分析的考卷,还有一本字典一样厚16开的数学经典习题,每道题竟都有四、五种解法,被看了不下10遍。在那个冷得要命的冬日和气候怪异的春天里,我用龟裂的双手和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惟一的梦想。我想这就是高三所带给我的影响与改变吧。

  成长是憧憬和怀念的天平
  当它倾斜得颓然倒下时
  那些失去了月光的夜晚
  该用怎样的声音去抚慰

  老狼的歌我很喜欢,在那一段日子里,老狼让我安静,让我释然。我想如果要用一个人的歌声去给我的高三配乐,老狼的,很合适。平静下藏着波澜的声音。
  我带着290名的耻辱,用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和现实作最后的搏斗。我仔细审视了一下手中的砝码,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努力。我想,每个曾经拼搏过高三的人都体会过这种拦截掉所有退路的狭隘的美丽,都是在用心在感受最后的心情里的那种悲壮情怀。
  填志愿是一件要命的事情,远比我设想的要复杂,让人受不了。
  我以为我会潇洒地在第一志愿填上"复旦大学"的字眼,然后得意地继续我的梦想。我甚至设想了假如父母反对或老师不赞成,我会用怎样的话语去填塞,用怎样的言辞去反驳。然而,那都是填志愿以前的想法了。"以为"是"以为","现实"是"现实"。
  而事实上,填志愿这一过程,的确成了我高三历程中最为波折的一件大事。
  老师反复强调一定要根据以前几次重大考试的分数和排名以及高一高二的一切表现来衡量自己的位置,我的信心于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排序和比较中消失殆尽。我行吗?我可以吗?在"杀进复旦"的横幅前我的回答一次比一次底气不足,细弱的声音在残酷的现实里被搅得支离破碎。
  老师们原本鼓励的态度在这个时候全都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们找你谈话,用升学率,用前几届惨不忍睹的失败例子想方设法地让你害怕,让你体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毛骨悚然。
  "保守,保守,再保守些。"成了填报志愿的首要原则。
  我的处境有些令人绝望。全家上下的那点可怜的背景不足以引起任何能人慈爱的眷顾,自己的成绩又软弱得没有一点呐喊的能力。纵是大半年的努力换来了年级前80名的稍稍靠前的位置,但在290名的阴影和复旦这道高不可攀的门槛前也变得怅然无力起来。
  开始不断地有同盟者退出来。
  他们中有的因为某所次一点的学校的五分承诺,有的因为父亲认识某所高校的灵魂性人物,还有的因为被老师们的软磨硬缠弄得晕头转向,总之,他们放弃了。
  我一下子变得孤立无援起来。父亲甚至背着我去华政领了一张10分的加分表格,整日没完没了地向我陈述学法律的无量前途。最后,甚至连校长也发话了:"你考复旦,只有30%的希望。要考虑清楚啊。"
  那几日我的神经变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华政的学长竟然用这样的话安慰我:"先填我们学校吧。要是真的考了很高的分数,大不了坐到复旦门口去哭一场嘛!"
  于是,我选择放弃。我不敢让复旦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仅仅存在于口头,我不敢用不自信的鸡蛋去碰一下那坚硬无比的石头。我无法忍受万一失败所带来的那种从天堂到地狱的绝望。我在全票赞成的欢呼声中,颤颤抖抖地写下了那所想也没有想过的学校的名字,任"背叛"的字眼在脑中炸开。
  交掉表格后,我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车偷偷地跑到复旦的校园里去坐了一个下午,去哀悼我梦想的破灭。
  复旦真漂亮啊。铺天盖地的杜鹃安静地在校园里醉人地开放,恰到好处地映衬着我想象中肃穆、神圣的复旦校园。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下来。我不甘心啊,我不甘心一个做了12年的梦就这样被一张薄薄的纸所彻底打碎,我不甘心高三这一年来日日不顾一切的拼搏就这样被一句"保险"的理由而葬送。我知道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复旦在我心中的那种举足轻重的地位,若是真的以高分进了其他学校的任何一个系,那种遗憾又岂是坐到复旦门口去大哭一场所能排遣的呢?
  我知道那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执著信念的胜利。现在想起来,那一个下午的宁静美丽的复旦,帮助我做出了一个属于我自己的多么重要的决定。
  我终于还是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下要回了我的那张志愿表,郑重地在表格上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复旦大学"那四个令我激动的大字。那真是我12年来写得最舒服的、最漂亮的四个字。这四个字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凭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是体现我人生最初分量的一个决定。
  我要我所要的,纵使是在现实面前被撞得头破血流,纵使是在高考场上输得一败涂地,这是我自己做出的选择。
  接下去的日子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书写的地方了。交掉了志愿表的我们,没有什么再值得劳心伤神的东西,读好书,做好卷子,放松下心情,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至于那被无数人称之为黑色的三天,我以为紧张是有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当它是一次特殊的模拟考,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我觉得自己当时真是超乎寻常的冷静,心不慌手不抖地就做完了所有的考卷,监考老师露出难得的微笑,"考完了?""嗯。"我的高中结束了。走出考场的时候,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嗡嗡作响。整个身子像被抽去了主心骨一般瘫作一团。疲倦像小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掉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嘱托。 三百多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呀!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
  拿到复旦的通知书后终于还是忍不住去看了那间熟悉的教室。五楼南边走廊向里走的最后一间屋子,高三一年的青春从这里流走。讲台上的玻璃瓶里意外地插着一束淡紫色的勿忘我,嫩绿的小碎花瓣零星地点缀其中,轻轻地在风里摇曳。
  我和我的朋友们就在这样一间一年四季都有花朵绽放的屋子里共同走过了一段最最艰苦的岁月。现在,他们中间有的去了北京,有的去了南京,或是留在了上海的某一个遥远的角落。我想起我的同学们把头埋在乱七八糟的草稿纸里演算水的张力的情景,我想起我把脚跷在前座的凳子上叽哩呱啦地背*的情景,我小心翼翼地将这个小屋子里曾经那么真实地上演过的每一个饱含酸甜苦辣的小故事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它们都是我难忘的高三一年的最好见证。
  我们都曾经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聚在这里,现在,每个人又不得不为了新的目标而各奔前程。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毕业晚会上许多男生都留下了眼泪,欢乐也好,痛苦也罢,毕竟这一段的真实是我们共同携手走过的最具有分量的人生。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地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都在哪里呀
  幸运的是我
  曾陪她们开放
  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罢,只要花开于心,就会不败。
  有些故事还没有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她们都老了吧
  她们还在开吧
  我们就这样
  各自奔天涯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