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2: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3 04:30
有时候不小心被小刀把手割破了出血,一般我们第一时间会将血渍擦干净后用创可贴贴住,一些透气性不好的创可贴只会加重伤口的病情,所以最好还是先进行止血。生活中的止血药物有很多,那么,常用的止血药物有哪些?止血药怎么使用?
1、常用止血药分类
正常的止血机制有赖于血管壁、血小板、凝血系统、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和血液流变学等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生理性调节和平衡。按止血药的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物
这类药物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增强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收缩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产生止血效果,主要用于毛细血管出血。
1.酚磺乙胺
药理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液渗出,增加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
适应证:预防和治疗外科手术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的出血。用法:肌肉或静脉注射:一次0.25-0.5g,一日0.5-1.5g。
静脉滴注:一次0.25-0.75g,一日2-3次,稀释后滴注。预防手术后出血:术前15-30分钟静滴或肌注0.25-0.5g,必要时2小时后再注射0.25g。
2.垂体后叶素
药理作用:垂体后叶素中包含加压素和催产素,催产素能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可应用于产后出血。加压素直接收缩血管平滑肌,使肠系膜动脉和肝动脉收缩,减少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量,使门脉压降低。但也收缩冠状动脉,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及肺心病患者慎用。
适应证:产后大出血,肺血管破裂出血,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溃疡,急性胃粘膜损伤及贲门黏膜撕裂出血等。
用法:可肌内、皮下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①引产或催产:静脉滴注一次2.5-5U,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每1ml中含有0.01U。静滴开始时每分钟不超过0.001-0.002U,每15-30分钟增加0.001-0.002U,至达到宫缩与正常分娩期相似,最快每分钟不超过0.02U,通常为每分钟0.002-0.005U。②控制产后出血:每分钟静滴0.02-0.04U,胎盘排出后可肌内注射5-10U。呼吸道或消化道出血一次使用6-12U。
3.去甲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作用于胃肠道黏膜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使其强烈收缩。
适应证:用于局部出血的止血,如胃肠道出血等。
用法:16mg去甲肾上腺素溶于200ml冰冻生理盐水中,50ml/次,每2-4h口服一次;或200ml滴入胃管内,若30min后出血不止可重复1-3次。
4.生长抑素
药理作用: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内脏血管平滑肌,使其收缩,从而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还可以抑制胃肠道激素的病理性分泌过多。
适应证:严重急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严重急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或并发急性糜烂性胃炎或出血性胃炎。
用法:严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首先缓慢静脉推注0.25mg(用1ml生理盐水配制)作为负荷量,而后立即进行以每小时0.25mg的速度持续静脉滴注给药。当两次输液给药间隔大于3-5分钟的情况下,应重新静脉注射0.25mg,以确保给药的连续性。当出血停止后(一般在12-24小时内),继续用药48-72小时,以防再次出血。通常的治疗时间是120小时。
5.卡巴克络
药理作用:能够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进断裂毛细血管断端的回缩,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适应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出血,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视网膜出血、慢性肺出血、胃肠出血、鼻出血、咯血、血尿,痔出血、子宫出血、脑溢血等。
用法:肌内注射:5mg-10mg/次,2次-3次/日,严重出血用10mg-20mg,每2-4小时一次。
二、作用于凝血系统功能的止血药
这类药物能够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或提高它们的活性,或能促进凝血因子从贮存部位释放,进而加速血液凝固,主要用于手术前后的预防出血和止血。
1.维生素K1
药理作用:维生素K1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X所必需的物质。
适应证: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如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所致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所致的体内维生素K缺乏。
用法:低凝血酶原血症:肌内或深部皮下注射,每次10mg,每日1-2次,24小时内总量不超过40mg。预防新生儿出血:可于分娩前12-24小时给母亲肌注或缓慢静注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0.5-1mg,8小时后可重复。
2.巴曲亭
药理作用:具有类凝血酶样作用,促进血管破裂部位的血小板聚集,释放一系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III,使凝血因子降解生产纤维蛋白I单体,交联聚合成难溶性纤维蛋白,促使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和止血。
适应证:用于需减少出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也可用来预防出血,如手术前用药,可避免或减少手术部位及手术后出血。
用法:静注、肌注或皮下注射均可,也可局部用药。一般出血:成年人1-2U,儿童0.3-0.5U。紧急出血:立即静注0.25-0.5U,同时肌肉注射1U。
3.凝血酶
药理作用:凝血酶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局部应用后使病灶表面的血液很快形成稳定的凝血块,用于控制毛细血管、静脉出血,或作为皮肤、组织移植物的黏合、固定剂。凝血酶对血液凝固系统的其他作用还包括诱发血小板聚集及继发释放反应等。
适应证:凝血酶适用于结扎止血困难的小血管、毛细血管以及实质性脏器出血的止血。用于外伤、手术、口腔、耳鼻喉、泌尿、烧伤、骨科等出血的止血。
用法:消化道止血: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溶解成10-100U/ml的溶液,口服或局部灌注,也可根据出血部位及程度增减浓度、次数。
4.凝血酶原复合物
药理作用:其中含凝血因子II、VII、IX、X及少量血浆蛋白,IX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VII参与外源性凝血过程。
适应证:用于凝血因子Ⅸ缺乏症(乙型血友病),以及Ⅱ、Ⅶ、Ⅹ凝血因子缺乏症。抗凝剂过量、维生素K缺乏症。肝病导致的出血患者需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被大量消耗,可在肝素化后应用。各种原因所致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拟作外科手术患者,但对凝血因子Ⅴ缺乏者可能无效。治疗已产生因子Ⅷ抑制物的甲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症状。逆转香豆素类抗凝剂诱导的出血。
用法:凝血因子Ⅶ缺乏症:为控制围手术期出血,术前应给予能提高因子Ⅶ血浆浓度到正常浓度的25%的剂量,术后每4-6小时重复一次,必要时持续7日。计算用量参考公式:凝血酶原复合物剂量=体重(kg)×需要提高的因子Ⅶ血浆浓度(%)×0.5U/kg。
对于抗凝剂诱发的出血:严重病例必要时每次1500U,并同时加用维生素K。
5.纤维蛋白原
药理作用: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经凝血酶酶解变成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稳定因子作用下,形成坚实纤维蛋白,发挥止血作用。
适应证:用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少症,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如严重肝脏损伤,肝硬化,DIC,产后大出血等。
用法:应根据病情及临床检验结果包括凝血试验指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来决定给药量。一般首次给药1-2g,如需要可继续给药。
6.硫酸鱼精蛋白
药理作用:是一种碱性蛋白,可与强酸性的肝素结合形成无活性的稳定复合物,这种拮抗作用使肝素失去抗凝活性。
适应证:用于注射肝素过量所致出血及其他自发性出血(如咯血)。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或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肝素者,在结束时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体内残余肝素。
用法:静脉注射用于抗肝素过量,用量与最后1次肝素使用量相当(1mg硫酸鱼精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每次不超过5ml(50mg)。缓慢静注,一般以每分钟0.5ml的速度静注,在10分钟内注入量以不超过50mg为度。
三、作用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止血药
这类药物抑制纤溶酶原各种激活因子,使纤溶酶原不能转变为纤溶酶,或直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达到止血作用,主要用于手术创伤、体外循环、肝脏疾病或肿瘤等引起的纤溶亢进或原发性纤溶活性过强所引起的出血。
1.氨甲环酸
药理作用:能与纤溶酶和纤溶酶原上的纤维蛋白亲和部位中的赖氨酸强烈吸附,阻止纤维蛋白溶解酶的形成,阻抑纤溶酶、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从而强烈抑制纤维蛋白的分解,达到止血作用。氨甲环酸还可抑制引起血管渗透性增强、*反应即炎症病变的激肽及其它活性肽的产生。
适应证:主要用于纤溶亢进所致的外科手术出血和妇产科手术出血。由于药物能透过胎盘及血脑屏障,并在关节液、滑膜及前列腺、肾组织中浓度较高,故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同样,由于有血栓形成趋向,禁用于尿道手术,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氨甲环酸对癌症出血以及大量创伤出血无止血作用。
用法:静脉注射或滴注:一次0.25-0.5g,一日0.75-2g。静脉注射液以25%葡萄糖液稀释,静脉滴注液以5%-10%葡萄糖液稀释。为防止手术前后出血,可参考上述剂量。治疗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所致出血时,剂量可酌情加大。
2.氨甲苯酸
药理作用:能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酶原不能激活为纤维蛋白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产生止血作用。作用机制与氨基己酸相同,但其作用较之强4-5倍。
适应证:主要用于纤溶过程亢进所致的出血。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较显著,但对癌症出血以及创伤出血无止血作用。必须注意,氨甲苯酸对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栓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此外,用量过大也可促进血栓形成。
用法:静脉注射或滴注一次0.1-0.3g,一日不超过0.6g。
3.氨基乙酸
药理作用:能够抑制纤维蛋白酶原的激活因子,使纤维蛋白酶原不能激活为纤维蛋白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
适应证:适用于预防及治疗血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引起的各种出血。可用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晚期,以防继发性纤溶亢进症。也用于上消化道出血、咯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白血病等各种出血的对症治疗。对一般慢性渗血效果显著,对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疗效差。对严重出血、伤口大量出血及癌肿出血等无止血作用。
用法:对外科手术出血或内科大量出血者,迅速止血,初量可取4-6g溶于100ml生理盐水或5%-10%葡萄糖溶液中,于15-30分钟滴完,持续剂量为每小时1g,一日不超过20g,可连用3-4日。
4.抑肽酶
药理作用:是一种广谱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纤溶酶活性、活化的凝血因子Ⅻ、Ⅺ、Ⅸ和Ⅶ活性以及抑制纤溶酶原和凝血酶原的激活,达到止血目的。
适应证: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或其它手术,抑制纤溶蛋白,减少术中术后渗血和术后肠粘连。
用法:纤维蛋白溶解而引起的出血:一日44.8-67.2单位,病情减轻后减为每日11.2-22.4单位。预防出血:于手术前一日开始,每日注射11.2单位。
5.二乙酰氨乙酸乙二胺
药理作用: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溶酶原不能激活为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产生止血作用。促进血小板释放活性物质,增强血小板的聚集性和粘附性,缩短凝血时间,产生止血作用。
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从而减少出血。
适应证: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原因出血,对手术渗血、外科出血、呼吸道出血、五官出血、妇科出血、痔出血、泌尿道出血、肿瘤出血、消化道出血、颅脑出血等均有较好疗效。
用法:静脉注射:每次400mg,每日1-2次,以5%的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使用。静脉滴注:常用量每次600mg,每日最高限量为1200mg,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
2、三七止血效果
用三七止血确实是很不错的选择,可能有人会对此表示怀疑,毕竟三七也是活血化瘀的良药,这岂不相互冲突?事实上并非如此,这要看怎么使用了,三七不仅可以内服还能外用,而且生吃、熟吃都是可以的,然而具体发挥的效果却大不相同了。三七止血时是生着用的,将三七研磨成粉,用水调糊敷在患处可以有效的止住外部流血。若是口服,则能用于治疗内部出血。
事实上三七止血的功效从云南白药上就能看出来,因为三七就是其中的一种主要制作成分。当然了若是将三七制作成膳食,做熟了之后再去食用,就能很好的活血化瘀了,对血瘀阻滞所致的一些疾病或是身体不适反应,都能有效的缓解和消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