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17 15:18
直接投放货币1000亿元,社会经济承受能力需要看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货币的购买力、社会的性质等一系列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一、央行货币投放工具及金融市场新增货币量
就近年来央行的操作看,对金融机构货币投放量的主要运用三大间接性工具,具体为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对金融机构实施再贷款再贴现。根据公开信息进行系统整理,今年以来至3月16日,央行增加对金融机构货币净投放达2.9万亿元。
(一)调降存款准备金比率增释长期资金1.33万亿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央行规定各存款性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以改变货币乘数,从而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措施。
今年1月6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是全面降准,降释放长期资金8000多亿元,体现了经济下行情况下逆周期调节的,目的是增加实体经济的资金来源,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资金成本。
针对明显受疫情冲击的实体经济现金流困难或融资饥渴状况,央行宣布于3月16日实施今年的第二次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商业银行定向降准0.5~1个百分点;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此次定向普惠金融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其中对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的银行释放4000亿元,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1500亿元。
(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净投放7500亿
央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式,调节金融机构的信用规模、贷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该工具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可以经常、连续地操作,必要时还可以逆向操作。该工具被越来越多国家的央行运用,近年来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对金融市场的货币吞吐量高达九成,我国央行也逐步增加了公开市场操作。
根据wind数据库并结合互联网公开信息,今年以来至3月16日,央行公开操作增加对金融市场货币净投放7526亿元,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主要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增加对金融市场货币净投放6915.9亿元。具体为:先后3次利用中期借贷便利工具增加净投放6000亿,利用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工具(TMLF)增加净投放2405亿元;利用抵押补充贷款工具(PSL)增加净投放202亿元;通过常备借贷便利工具(SLF)减少净投放691.1亿元。
2、通过2次发行央行票据,增加对金融市场货币净投放110亿元。
3、通过数笔国债等证券的逆回购、逆回购到期的操作,总共减少对金融市场货币净投放500亿元。
(三)利用再贴现再贷款增加净投放8000亿
再贴现、再贷款也是央行向金融市场吞吐基础货币的重要工具。再贴现是央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金融市场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再贷款是央行为实现一定的货币目标,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行为。
今年2月7日,央行为支持疫情防控设立了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额度,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10个重点省市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资金,精准支持直接参与抗击疫情的企业。2月26日,央行宣布实施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再贷款再贴现,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5000亿元,具体为支农与支小再贷款额度分别为1000亿元与3000亿元、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
二、金融机构终端货币投放远不及预期
从上述详解央行近三个月的货币投放操作可知,如今央行对金融市场货币投放主要采取调整准备金比率、公开市场买卖、再贷款再贴现等中间工具进行间接性操作,藉此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再与广大企业、居民之间产生最终的货币供求关系。在企业与居民货币需求大小、金融机构放贷意愿强弱、货币乘数高低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决定金融体系向经济社会提供的货币供应。
通常可用广义货币M2或新增社会融资总量指标来衡量最终货币投放状况。今年2月末,我国M2余额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年末仅提高0.1个百分点。今年前2月新增社会融资5.92万亿元,同比仅多增0.27万亿,增速仅4.8%。今年前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24万亿元,同比仅多增1308亿元;其中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057亿元,同比仅多增199亿元。这三个指标仅微增的事实表明,我国前2月金融机构对经济社会的新增货币投放远不及预期,前述央行对金融机构的新增货币投放并未能如期向实体经济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