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2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09:25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话是比喻句。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构成比喻内容上三个要素: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句话中的本体是“隆隆的响声”,喻词是“好像”,喻体是“闷雷”。
扩展资料:
比喻常见的三中形式:
1、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
例子: 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
2、隐喻(又称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 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冰心《荷叶母亲》)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本体)成了喧腾的大海(喻体)。(袁鹰《十月长安街》
3、借喻
应当注意不要与现在所说的隐喻(即暗喻)相混淆。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由喻体就可以直接领会到本体。
例子: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喻体)。(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比喻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0:43
是比喻句
修辞手法,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打比方。
(1) 闷雷声声、凉风习习、雨水淡淡、山野迷蒙,我心也被六月的雨丝,俘虏带到远方的巴山楚水,共享一场酣畅淋漓的漂泊!
(2) 他这一声喊,浑厚而沙哑。就像天空滚过一阵闷雷。
(3)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4) 听得一阵闷雷,我条件反射地扭曲了一下脸,轰鸣声刚消退,紧接着又一道蓝色的闪电划破天空,映在白墙壁上。
(5) 突然“轰隆”一声,闷雷炸开了,紧接着,在闪电中,白色的雨点,从天而降,雨越下越大,像炒豆。水塘里,建筑物上,飞溅起一朵朵白色的水花。雨声又像一首首歌曲,“哒哒哒”“沙沙沙”“哗哗哗”……
(6) 老天爷虚张声势地打了几声闷雷,下了几滴雨,天竟然就放晴了,让我的雨伞无用武之地。
(7) 天空先是黑蒙蒙的阴起了天,接着就打了几个闷雷,然后雨就哗啦啦的下了起来。
(8) 空中突然响起一声闷雷。
(9) 电光闪了又闪,闷雷吼了又吼,雨却没有降下来。不仅如此,躲在乌云背后的月亮还露出脸来,饱满圆润的月盘,将光华洒遍这座城市。与日间的阳光不同,如水的月华有一种慑人心魄的清美。两色风景
(10) 李坏顿时一跃而起,此次响声便如闷雷一般劲烈,便是七老八十之人亦不会听错,确实是不知何种异兽的鸣声。
(11) 他告诉记者,开始还以为是打闷雷,“听到‘嘣’的一声”,后来就发出持续大约10秒钟左右的噼里啪啦声,“就像放鞭炮一样”,他说。
(12) 天空中一道闷雷闪过,紧接着,西西呖呖小雨如万缕银丝般从天空中倒挂下来。
(13) 低沉而又压抑的闷雷在天际滚滚而过,虽然已经打春,实乃罕见,如同在预示着什么。
(14) 响了一晚上闷雷,雷雨并未下来,但此时却飘起了牛毛细雨[造句 网]。
(15) 魔气冲霄汉,一声冷哼如闷雷一般,响彻九重天,顶天立地的魔影幻化成一个中年男子,随之也踏入了空间大裂缝之中。
(16) 突然,地下“轰隆隆”响,像是远方在打闷雷,窗户玻璃也跟着“咣咣咣咣”,地面晃起来。
(17) 稍后便知他阅历太浅,当天下午风云突变,天上打个闷雷地上飞砂走石,一溜四辆东风大卡车开进赵家村。
(18) 洪夜环顾,心跳声如闷雷,眼泛寒光的眸子炳若日星。
(19) 据玻璃厂附近的居民讲,爆炸时天空中就像打闷雷,家里玻璃被震得粉碎,浓烟像原子弹爆炸,小孩吓得直哭。
(20) 沉雷像猛烈的山崩似的隆隆滚动,斜若穿过整个天空。电光闪过,只歇了半晌,又一阵闷雷咕噜着,滚动过去。猛然间又一个劈雷,像炸裂的炮弹。在头上响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3 12:17
不知道你们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