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6:2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24
第一步,确定并改编剧本。这个是最初的,既然已经确定剧本,那接下来要做的是改编。在改编的时候,你要想到为什么改编和怎么改编。这个主要涉及到两个主要因素:
1)要让剧本适应新舞台。比如,你要明确演出是话剧专场,还是在一台晚会里的某个节目,又或者是比赛性质的表演,根据新的舞台,对话剧剧本做出新的调整。
2)剧本的可操作性。在学校里上演话剧,肯定不能和该剧本原班底的制作相比,因此,要根据自己手头可实现的道具、布景,还有演员素质等,对剧本进行修改,去除不可实现的部分,并让其通顺。Ps,剧本不要交给大家一起改,一两个人足够了。第二步,演员确定。如果你是自己包办过来,那么,其实在改编剧本的时候,心里已经对各个角色有了人选。接下来,便是一个一个的找他们,和他们确认时间。重要的是,你要告诉每个演员,他们在剧里的戏份和形象,先给他们一个初步的概念。一般如果是在社团,大家都是本着热情加入,就不难邀请了吧。当然,一切都以熟悉演员素质为前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24
大学头两年时间基本都用来排话剧、演话剧、看话剧了。虽然自己仍然只能算是门外汉,但想起那美好的时光还是心痒,所以不请自来了。你们已经定了本子,那么现在需要的就是选定演员,让大家熟悉自己的角色。如此成熟经典的剧本,每个角色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如何让演员真正带入到角色当中?写人物小传。这是很土很传统的操作手法,但现在想来这恐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了。演员把自己的角色整个构思出来,通过对于台词的研究,写下来自己心目中这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与其它角色的关系,有什么习惯、偏好等等。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把角色“立”起来的过程,使得其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只是本子上那几句话。写完了,大家相互讨论一下,这样导演也对于演员对自己的定位大致有数。然后,导演带领大家在一起“读本”。也就是每个人不带动作的把自己的台词念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领会、磨合角色之间的人物关系,熟悉台词并基本达到背诵的程度。然后就是对词,调调度;舞美的基本构思等等都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这个时候导演的功力是最重要的。往往一个戏能否成功,就看这个阶段。导演要能发现演员、角色的闪光点和特质并加以协调和运用,控制整个剧情发展的节奏,笑点、泪点等等何时出现都要弄清楚。当然演员也是这一过程的的积极贡献力量。出色的演员可以加戏,没有意思的演员可以删戏,演员对于角色的诠释可以并应当影响导演对于整个戏的理解,双方应当在排练过程中进行互动。但是,导演中心制即导演是最后拍板的人这一点绝对不能动摇并应当作为纪律明确下来,否则越往后越难组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3:25
演出当天的安排有很多学问。比如幕间换场,这其实是很见功力的一个环节。如何让大家在闭灯的昏暗环境中迅速、安静、准确的完成换场是需要很多的构思和演练的。当年去看北京一高校的学生剧团参赛作品,幕间长达一至数分钟的换场对观众绝对是一种折磨。还有与场地方的协调,如何排票、放观众等等都需要事先的计划。然后,最重要的一点,练声啊!每当看到许多学生剧团花大工夫很多热情排出来的戏,结果台下中间到后排的观众完全不能听清台上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我都很惋惜并想怒吼:去练声啊魂淡!!!声音是话剧的基本功,度娘会告诉你很多练声用的段子。在整个排练过程中,都尽量不要中断练声,大家集体每天练。一两个月效果就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