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3:41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7:04
实际利率(购买力)在通胀预期下下降,所以是反比。
债券是固定收益产品,将来的现金流是确定的,不会增加,所以在通胀预期下,者都希望自己的资产能随着通胀升值,以便保持购买力(保持实际利率不变),所以未来确定的现金流(固定收益)产品就没有吸引力,所以对债券的需求下降。
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一国流通的货币量大于本国有效经济总量,类型包括低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等,使得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福利减少。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数包括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等。
扩展资料
一、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
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4、购买力的暂栖处;
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二、货币的形式
货币从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商品,包含价值量,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
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价值形式的不断变化而出现的。
在原始社会末期,当人们的产品有了剩余之后,在不同的部落之间要进行交换,比如一个部落有剩余的羊,要和别人交换,偶然遇到了有一个人拿着兔子也做交换,两个人碰到一起,那么就一只羊换了5只兔子。在这里可以看到,用5只兔子表示了1只羊的价值,这只羊现在表现为5只兔子了,这是一种最初的价值表现形式。随着社会进步和剩余产品的大量出现,这种交易越来越频繁,最后人们公认白银和黄金作为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于是货币就产生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7:04
如果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前提下,只有货币和债券,此时货币供给增加,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债券价格未来会下跌,有资本损失,因而人们愿意持有货币,货币需求增加。一般说来,如果预期通胀增加,人们会在目前将货币换成实物,货币需求当前会减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7:05
你的逻辑是对的。我再说得更完整一些:
债券是固定收益产品,将来的现金流是确定的,不会增加,所以在通胀预期下,者都希望自己的资产能随着通胀升值,以便保持购买力(保持实际利率不变),所以未来确定的现金流(固定收益)产品就没有吸引力,所以对债券的需求下降。背后根本的逻辑,就是实际利率(购买力)在通胀预期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