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5:0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00:04
“君子慎其独”历来是儒学倡导为人所应达到的道德行为境界,也是历来仁人君子所极力推崇的一种理想人格。传说东汉名臣杨震赴任今山东省境内的东莱郡太守时,路经昌邑县。时任该县县令的王密,曾是杨震任荆州太守时极力荐举的秀才,因受杨震昔日之爱,故有今日之官,所以,王密为谢杨震,夜间怀揣黄金十斤拜送。杨震见状后说:“老朋友了解你,你还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王密说:“正因知你一生清廉,怕遭人诽议,才夜间来访,夜间没有人知道。”杨震不满地说:“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谁知道!”王密惭愧地离去了。杨震后转任琢郡太守,为人一直公正清廉,不接受私人的拜谒。子孙们常吃粗食,不坐车。有些故旧和长辈要他为子孙们开创产业,他不愿意,说:“让后世人们称他们清白官吏的子孙,就把这作为产业送给他们,不也很丰富吗?”
像类似的“慎独”美谈,在中国历史上是太多了。东汉时期,官至侍御史的雷义,曾经把一个人从死罪中解救出来。这个人后来用二斤黄金感谢雷义的救命之恩,雷义坚决拒收。这个人就等雷义不在的时候,悄悄地把二斤黄金投放在雷义家的天花板上。多年以后,雷义修理房子时才发现,这时送黄金的人已经死了,按说,这该是无人知晓的事了,但当雷义无法将黄金归还送他的人时,就毅然将黄金交给了当地县府。
这种高风亮节之举,今日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君子慎独正是从本质上显示出了儒学的“内圣”精神,也正所谓《吕氏春秋·先己》中所说:“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在人生行为修养的整个过程中,君子慎独就在于培养人的自爱思想,在儒学看来,一个人的优秀品质的养成,全在于自己*的功夫,全在于自己人生行为修养的实践。所以一个真君子就是能自知自爱的人。
一次,子路去见孔子。孔子说:“子路,你知道聪明的人是什么样的?仁德的人是什么样的吗?”子路回答说:“聪明的人能使别人认识自己,仁德的人能使别人敬爱自己。”孔子说:“这只能叫做‘士’,即具一般道德修养的人。”
子贡来见孔子。孔子说:“子贡,你知道聪明的人是什么样的?仁德的人是什么样的吗?”于贡回答说:“聪明的人能认识他人,仁德的人能去爱别人。”孔子说;“这只可叫做‘士君子’哦,即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质修养的人。”
颜渊来见孔子。孔子又说:“颜渊,聪明的人是什么样?仁德的人又是什么样?”颜渊回答说:“聪明的人能自己认识自己,仁德的人能自己爱护自己。”孔子说:“这才叫做既明智又仁德的真君子。”(参见《荀子·子道》)在孔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中,自知、自爱是君子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自知就是知道自己的不足,自爱就是爱护自己的仁德,在人生行为实践中,就外化为慎独。君子自知不足而不骄不躁,君子自爱其身而谨小慎微。君子慎独,就能见仁德于细微之处,制恶欲于无人之境。君子慎独就能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儒学强调“君子慎其独”就是要求人们在其人生行为修养过程中加强道德意识、道德品性的自我磨*夫;就是要求人们认识加强人生自我修养的重要性。人生行为实践的一切得与失、功与过、善与恶、好与坏全在于己,而不在于人。儒学要使人明白的就是:“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见敬,爱人而不必见爱。敬爱人者,己也;见敬爱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吕氏春秋·必己》)这就是说,一个有仁德修养的人,一个道德品性高尚的人的自我人生行为修养,应在于,尊敬他人而不必要求他人的尊敬,亲爱他人而不必被他人所爱。尊敬、亲爱他人,是自己的事;被人尊敬、亲爱,是他人的事。要成就为一个有高尚道德品性的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是自己的事,而不能依赖于他人,也不显见于他人。正因为人生行为修养是自己的事业,所以,君子慎独便具有完善一个人全部品性的实践意义。
在人生的全部实践过程中,一个人真正能做到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一律用符合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来自觉地严格约束自己,这个人就必能自觉地以他人的行为作为自己的人生行为的借鉴,就能注重于扬善避恶,就能始终守身如玉,洁身自好,身正而令行,也能讷于言而敏于行,言行一致。这样的人就能在其人生行为修养过程中,立志于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看齐,自觉地抵制不良的行为对自己的伤害。并通过不断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人生行为修养过程,使自己最终达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生最高境界,完善“内圣外王”的最高理想人格。君予自强不息也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这就要看一个人自身的勇气、决心、耐力和有无坚忍不拔的精神。从历史上诸多名人的成长过程和经验看,坚持自强不息必须在人生旅途中,能自省、慎独,必须把握住人生那关键的一刻,必须善处挫折,败而不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4 00:04
《朱子语类》有言:“君子慎其独。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
行走于天地之间,尽观万物百态。作家杨大侠认为,越孤独越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