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天为什么会下雨,也会下雪,有时候还会下冰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6:4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4

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裏掉下来的。

冰雹成灾会在夏季 ,气象上所谓降水是指水分由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自然现象,它包括下雨、下雪、下雹等等。 

云层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在高空中由于气温较低,空中悬浮的微粒吸收云中的水分会形成极小的水珠或冰晶,它们继续吸收云中的水分,渐渐形成较大的水珠(小冰晶吸收大量水分也可变成较大的水珠)。不断吸收云中的水分,水珠不断增大,直至其重量超过空气能提供的悬浮力时,这些水珠便降落到大地形成了雨。

如果气温很低,把云中析出的水分冻结成小冰晶(云中已形成的极小水珠也可冻成小冰晶),小冰晶吸收水分,不断扩大,形成六角形的较大冰晶,当六角形晶体大到超出空气的浮力时,便降落成雪。 

冰雹是从天而降的冰粒、冰块,其粒径一般为5-10毫米,文献记载最大的粒径可达到300毫米以上。天降冰雹可给房屋、人畜、庄稼等造成很大的损伤,形成灾难。冰雹属对流性天气的产物,形成于厚实强盛的积雨云中,气象上称深厚的层结不隐定。 

在发展厚实的积雨云中都可能产生相对较大的冰粒。但不一定能够降落到地面上成为冰雹,只有那些冰粒在高空云层中随气流反复升降,不断增长到足够大的颗粒时,才会从空中降落成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5

首先先解释天为什么会下雨,因为太阳将地面的水分蒸发成为水蒸气以后开始上升,进入云层,这样叠加叠加云层承受不住水蒸气的重量了【这时候高空的温度足以使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水滴们就开始向下坠落,当然,下雪和下冰雹是因为高空的温度使水滴凝固,在某一个温度段形成该温度段所形成的雨雪冰雹【个人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5

水蒸发到空中形成水蒸气到了空中遇冷聚集就变成大水珠,掉落下来就是雨,这些大水珠遇到很冷的空气就会变成雪,或者冰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6

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随它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7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
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
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这些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到100多万倍的呢?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
滴的碰并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
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
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
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
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在天空中运动的水汽怎样才能形成降雪呢?是不是温度低于零度就可以了?不是的,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饱和的空气冷却到*以下的温度时,空气
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
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
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另一
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
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
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冰雹

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
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雹核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
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这
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
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这样冰雹就一
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它条件的差异,所以各层厚薄及其它特点也各有不同。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
落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4

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裏掉下来的。

冰雹成灾会在夏季 ,气象上所谓降水是指水分由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自然现象,它包括下雨、下雪、下雹等等。 

云层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在高空中由于气温较低,空中悬浮的微粒吸收云中的水分会形成极小的水珠或冰晶,它们继续吸收云中的水分,渐渐形成较大的水珠(小冰晶吸收大量水分也可变成较大的水珠)。不断吸收云中的水分,水珠不断增大,直至其重量超过空气能提供的悬浮力时,这些水珠便降落到大地形成了雨。

如果气温很低,把云中析出的水分冻结成小冰晶(云中已形成的极小水珠也可冻成小冰晶),小冰晶吸收水分,不断扩大,形成六角形的较大冰晶,当六角形晶体大到超出空气的浮力时,便降落成雪。 

冰雹是从天而降的冰粒、冰块,其粒径一般为5-10毫米,文献记载最大的粒径可达到300毫米以上。天降冰雹可给房屋、人畜、庄稼等造成很大的损伤,形成灾难。冰雹属对流性天气的产物,形成于厚实强盛的积雨云中,气象上称深厚的层结不隐定。 

在发展厚实的积雨云中都可能产生相对较大的冰粒。但不一定能够降落到地面上成为冰雹,只有那些冰粒在高空云层中随气流反复升降,不断增长到足够大的颗粒时,才会从空中降落成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5

首先先解释天为什么会下雨,因为太阳将地面的水分蒸发成为水蒸气以后开始上升,进入云层,这样叠加叠加云层承受不住水蒸气的重量了【这时候高空的温度足以使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水滴们就开始向下坠落,当然,下雪和下冰雹是因为高空的温度使水滴凝固,在某一个温度段形成该温度段所形成的雨雪冰雹【个人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5

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裏掉下来的。

冰雹成灾会在夏季 ,气象上所谓降水是指水分由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自然现象,它包括下雨、下雪、下雹等等。 

云层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在高空中由于气温较低,空中悬浮的微粒吸收云中的水分会形成极小的水珠或冰晶,它们继续吸收云中的水分,渐渐形成较大的水珠(小冰晶吸收大量水分也可变成较大的水珠)。不断吸收云中的水分,水珠不断增大,直至其重量超过空气能提供的悬浮力时,这些水珠便降落到大地形成了雨。

如果气温很低,把云中析出的水分冻结成小冰晶(云中已形成的极小水珠也可冻成小冰晶),小冰晶吸收水分,不断扩大,形成六角形的较大冰晶,当六角形晶体大到超出空气的浮力时,便降落成雪。 

冰雹是从天而降的冰粒、冰块,其粒径一般为5-10毫米,文献记载最大的粒径可达到300毫米以上。天降冰雹可给房屋、人畜、庄稼等造成很大的损伤,形成灾难。冰雹属对流性天气的产物,形成于厚实强盛的积雨云中,气象上称深厚的层结不隐定。 

在发展厚实的积雨云中都可能产生相对较大的冰粒。但不一定能够降落到地面上成为冰雹,只有那些冰粒在高空云层中随气流反复升降,不断增长到足够大的颗粒时,才会从空中降落成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5

首先先解释天为什么会下雨,因为太阳将地面的水分蒸发成为水蒸气以后开始上升,进入云层,这样叠加叠加云层承受不住水蒸气的重量了【这时候高空的温度足以使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水滴们就开始向下坠落,当然,下雪和下冰雹是因为高空的温度使水滴凝固,在某一个温度段形成该温度段所形成的雨雪冰雹【个人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5

水蒸发到空中形成水蒸气到了空中遇冷聚集就变成大水珠,掉落下来就是雨,这些大水珠遇到很冷的空气就会变成雪,或者冰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6

水蒸发到空中形成水蒸气到了空中遇冷聚集就变成大水珠,掉落下来就是雨,这些大水珠遇到很冷的空气就会变成雪,或者冰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6

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随它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6

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随它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7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
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
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这些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到100多万倍的呢?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
滴的碰并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
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
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
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
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在天空中运动的水汽怎样才能形成降雪呢?是不是温度低于零度就可以了?不是的,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饱和的空气冷却到*以下的温度时,空气
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
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
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另一
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
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
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冰雹

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
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雹核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
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这
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
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这样冰雹就一
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它条件的差异,所以各层厚薄及其它特点也各有不同。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
落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01:17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
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
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这些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到100多万倍的呢?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
滴的碰并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
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
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
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
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在天空中运动的水汽怎样才能形成降雪呢?是不是温度低于零度就可以了?不是的,水汽想要结晶,形成降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个条件是水汽饱和。空气在某一个温度下所能包含的最大水汽量,叫做饱和水汽量。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做*。饱和的空气冷却到*以下的温度时,空气
里就有多余的水汽变成水滴或冰晶。因为冰面饱和水汽含量比水面要低,所以冰晶生长所要求的水汽饱和程度比水滴要低。也就是说,水滴必须在相对湿度(相对湿
度是指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不小于100%时才能增长;而冰晶呢,往往相对湿度不足100%时也能增长。例如,空气温度
为-20℃时,相对湿度只有80%,冰晶就能增长了。气温越低,冰晶增长所需要的湿度越小。因此,在高空低温环境里,冰晶比水滴更容易产生.
另一
个条件是空气里必须有凝结核。有人做过试验,如果没有凝结核,空气里的水汽,过饱和到相对湿度500%以上的程度,才有可能凝聚成水滴。但这样大的过饱和
现象在自然大气里是不会存在的。所以没有凝结核的话,我们地球上就很难能见到雨雪。凝结核是一些悬浮在空中的很微小的固体微粒。最理想的凝结核是那些吸收
水分最强的物质微粒。比如说海盐、硫酸、氮和其它一些化学物质的微粒。所以我们有时才会见到天空中有云,却不见降雪,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采用人工降雪。
冰雹

冰雹云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过冷水滴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
积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雹核在上升气流携带下进入生长区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过
冷水滴碰并,长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明的冰层。这
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冰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
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流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这样冰雹就一
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它条件的差异,所以各层厚薄及其它特点也各有不同。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
落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