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8:59
随着汽车安全水平的日益提升,防撞钢梁作为汽车前后防护的首要部位,日益被消费者了解和重视。在拆解中,我们发现看似相同的防撞钢梁,它的防护效果却千差万别。好的设计,能够充分发挥防撞钢梁的吸能作用,体现厂家对细节的把控。
好的防撞钢梁,防护效果主要从结构和强度两个维度体现,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结构设计层面。
对于防撞钢梁而言,首先要正视它的作用。虽然处于碰撞的第一防护点,但防撞钢梁的作用只是缓解低速碰撞。其实这也很好理解,防撞钢梁就是再坚固,一根钢梁想要抵御几十公里时速的高速碰撞,显然也是螳臂当车。
大众捷达和起亚智跑都省略了后防撞钢梁,这样的设计显然是偷工减料的行为。低速碰撞不能吸能缓冲,更不能保护车身纵梁的安全,也就是说轻微碰撞都有可能损伤车身的结构件。
从安装位置来说,正确的做法是将防撞钢梁连接在车身纵梁上。发生碰撞后,防撞钢梁吸收的能量完全被纵梁分散。纵梁从前至后贯穿整个车体,碰撞的能量也就被分散到车辆的各个部位,从而达到吸能的效果。
宝骏510的防撞钢梁只是一块镂空的金属条,直接焊接在车尾,虽然名义上可以称之为防撞钢梁,但作用完全不能达到正常的防护效果。
除此之外,防撞钢梁与车身纵梁的连接处,还应该设置吸能盒与压溃诱导槽,在低速碰撞时,引导吸能盒率先发生形变,在达到吸能效果的同时,降低车身纵梁的损伤。
思域的车头防撞钢梁设置了主次双吸能盒,并且均设有压溃诱导槽,吸能效果更好,也有助于防护偏置碰撞。
轩逸的尾部防撞钢梁设置了吸能盒,但吸能盒上无任何压溃诱导槽。为吸能盒设置压溃诱导槽不会增加多少成本,但却体现了厂家对细节的把控。
吉利缤越的防撞钢梁未配备吸能盒与压溃诱导槽,发生碰撞后纵梁的位置不是溃缩,反而是突起,没有起到任何吸能的效果。
防撞钢梁的形状最好也应是弓形结构,发生碰撞时,钢梁会变形后会增加防护面积,并且也起到一定吸能缓冲的作用。
雷凌的车头防撞梁采用了铝制材料,铝合金成本高,吸能效果好,增强了前部碰撞时的溃缩能力,保护行人降低伤亡。
轩逸的车头采用了上下双防撞钢梁,下部钢梁可以防止行人卷入车底,降低行人的碰撞伤害。
此外,防撞钢梁的尺寸也要足够宽大,过短的防撞钢梁不能完全缓解斜侧方的碰撞能量。吉利缤越和本田思域的防撞钢梁长度如图所示,对比后结果显而易见。
宝马3系的前部防护结构比较充分,铝合金防撞梁吸能效果好,铝梁连接在纵梁之上,配有吸能盒和压溃诱导槽。下部还设有副防撞梁,防止行人卷入车底。此外,宝马3系前部还设有气压传感装置,发生碰撞时发动机盖向后方上移,降低行人碰撞伤害。
其实防撞钢梁看似是车辆中的一个很小的原件,但如果防撞钢梁缩短一块能为厂家剩下几十元材料成本,那么要是月销上万的爆款车型,能为厂家省下极大的利润。在此,牛车实验室也希望广大车企们严抓细节,在让新车设计更加华丽的同时,安全性能也能更上一层楼。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