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1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22:37
医学是神圣的,很多学生带着医学梦走进医学院校,对理想中的自我充满信心,对未来的学业和事业发展充满期待。而现实自我的能力、知识、经验与理想自我的实现还有很大差距。面对这样一种落差,医学生可能会陷入两难的冲突中:要么积极进取推动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靠近;要么自认“不是学医的料”而放弃理想自我甚至自我沉沦。
在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中出现迷茫的医学生很多,他们不停地抱怨这种差距,不愿意正视现实,而忘记了用全面的、发展的、积极的角度去真正地认识自己。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存在差距是正常现象,如果只是把眼光放在差距上,就容易陷入自我困扰的局面。
大学阶段是进入社会走向的第一步,理想自我在意识的推动下,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学习、生活以及整个心理上自立的蓝图,让我们逐渐走向性格完善、人格成熟,将来走出校园的时候,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时,很多同学认为上大学终于能够从父母的管教和约束中摆脱出来,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但没有考虑到完全脱离依附关系是不现实的,这种与学校、家庭、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依赖关系是无法彻底摆脱的。在经济上,由于医学专业学习年限长,参加工作后获得报酬的周期长,很大程度上要依赖父母和学校的资助;在学习上,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不可能完全脱离学校老师的教导而自学;大学校园生活环境比中学复杂很多,会遇到很多机遇、抉择和突发事件,情感上离不开同学、朋友的帮助支持。
医学生在学业之余,也有从家庭中获得亲情、从同学和朋友中获得友情、从恋人那里获得爱情的需要。但很多人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存在戒备心理,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界隔离开,与他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理想自我盼望自己有个好人缘,现实自我又存在社交恐惧,这种矛盾往往使很多学生无所适从,饱受孤独感的煎熬。
相对于综合、清 型大学,医学院校专业性强,学生群体单一,文科生、工科生数量少,医学生思维模式可能会使的发 得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比较单调、缺乏变通,在定位自己的社会、群体位置和角色时出现一系 一些问题,导致人际关系的失衡。比如不知道如何表达个人内心情感,面对亲密和疏远、个人学习 和群体关系等问题时陷入混沌,这些问题都是没有很好地认识自我,没有形成全面客观的自我意识造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22:37
现实与理想的偏差,社会和学校的偏差,自我认知的检查,社交能力的偏差,能力的偏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22:38
有的医学生很自负,认为自己无所不知,自己能力没人比得上,有的医学者却很自卑,他不知道怎么和其他人交往,会不自觉地贬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22:38
他们认为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就可以有一个好成绩,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他们需要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能够经常自卑,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