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7:48
共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10-13 21:29
1、微绒毛:皮细胞膜和胞质向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光镜下分辨不清,电镜下清晰可见。光镜下所见小肠上皮细胞的纹状缘和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刷状缘即是由密集的微绒毛整齐排列而成。微绒毛使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2、纤毛:上皮细胞胞膜和胞质向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细小指状突起,光镜下可见。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纤毛主要分布于呼吸道,功能是定向摆动清除尘粒、细菌、净化吸入的气体。
3、细胞表面:又称细胞衣,为一薄层绒状的复合糖,是细胞膜向外延伸的糖链部分。具有粘着、保护、物质交换及识别等功能。
上皮细胞指的是位于皮肤或腔道表层的细胞。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08:11
微绒毛、刷状缘、纤毛、纹状缘、静纤毛。
1、微绒毛
亦称细绒毛、绒毛状突起,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的表面。在电镜下可观察到,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伸出的微细指状突起,被细胞膜所包围并垂直于细胞膜表面,其直径约0.1微米,长度因细胞种类或细胞生理状态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细胞中,但以成长期的卵母细胞、小肠、肾小管的曲细尿管的上皮细胞等吸收机能旺盛的细胞和内耳、鼻、侧线等感觉细胞中较为丰富。微绒毛表面是细胞质膜和糖被,内部是细胞质的延伸部分。
2、刷状缘
肾小管的近端小管可分为曲部(近曲小管)和直部(近直小管)两段,近曲小管,其上皮细胞腔面有刷状缘,电镜下,可见刷状缘由大量较长的微绒毛整齐排列构成,使细胞游离面的表面积明显扩大。刷状缘的细胞膜中有丰富的碱性磷酸酶和ATP酶,参与细胞的重吸收功能。
3、纤毛
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较长的突起,比微绒毛粗且长,在光镜下能看见。一个细胞可有几百根纤毛。纤毛长约5-10μm,粗约0.2μm,根部有一个致密颗粒,称基体。纤毛具有一定方向节律性摆动的能力。
许多纤毛的协调摆动像风吹麦浪起伏,把粘附在上皮表分泌物和颗粒状物质向一定方向推送。例如呼吸道大部分的腔面为有纤毛的上皮,由于纤毛的定向摆动,可把被吸入的灰尘和细菌等排出。
4、纹状缘
纹状缘是指在光镜下看小肠上皮吸收细胞游离面的形态,类似波纹状的边缘,在电镜下看它们是由密集而规则排列的微绒毛构成的,每个吸收细胞上有2000--3000根在光镜下看就如同波纹的边缘。
5、静纤毛
前庭器官的毛细胞纤毛中的一种。对前庭器官的毛细胞去极化和超极化起直接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08:11
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上皮细胞与其功能相适应,在它的游离面、侧面和基底面常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
游离面:微绒毛、纤毛。
侧面: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
基底面:基膜、质膜内褶、半桥粒。
游离面:
①细胞表面:又称细胞衣,为一薄层绒状的复合糖,是细胞膜向外延伸的糖链部分,具有粘着、保护、物质交换及识别等功能。
②微绒毛: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突向腔面的细小指状突起,内部可见纵行的由肌。
上皮细胞的侧面
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没有明显的细胞外基质,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在细胞侧面的特化结构为细胞连接,只有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
紧密连接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在超薄切片上,此处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在紧密连接处的膜内,蛋白颗粒排列成2-4条线性结构,它们又交错形成网格,带状环绕细胞。紧密连接可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上皮组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08:12
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
一、微绒毛(microvillus)
上皮细胞膜和胞质向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光镜下分辨不清,电镜下清晰可见。光镜下所见小肠上皮细胞的纹状缘(striated border)和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刷状缘即是由密集的微绒毛整齐排列而成。微绒毛直径约0.1µm,长度因细胞种类或细胞生理状态而有很大差别。微绒毛使细胞的表面积显著增大,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微绒毛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上端附着于微绒毛顶部,下端插人胞质中,附着于终末网(terminal web)。终未网是微绒毛基部胞质中与细胞表面子行的微丝网,其边缘部附着于细胞侧面的中间连接处。微丝为肌动蛋白丝,终末网中还有肌球蛋白,其收缩可使微绒毛伸长或变短[微绒毛的超微结构]。微绒毛的功能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吸收。
二、纤毛(cilium)
上皮细胞胞膜和胞质向游离面伸出的较长细小指状突起,光镜下可见。纤毛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纤毛一般长5~10µm,直径0.2µm。电镜下,可见纤毛*有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二联微管(即9+2结构),二联微管的一侧伸出两条短小的动力蛋白臂。动力蛋白(dynein)具有ATP酶活性,分解 ATP后动力蛋白臂附着于相邻的二联微管,使微管之间产生位移或滑动,导致纤毛整体的运动。许多纤毛的协调摆动像风吹麦浪一样,把上皮表面的粘液及其粘附的颗粒物质定向推送。呼吸道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即以此方式,把吸入的灰尘和细菌等推至咽部成疾咳出。此外,纤毛基部还有一个致密的基体(basal body),结构与中心粒基本相同,基体的微管与纤毛的微管相连续,基体可能是纤毛微管的最初形成点。纤毛主要分布于呼吸道,功能是定向摆动清除尘粒、细菌、净化吸入的气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7 08:13
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是①细胞衣;②微绒毛;③纤毛;④鞭毛
参考资料:
(1)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
①细胞衣
又称糖衣,是附着于细胞游离面的一薄层绒状结构,成分是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低聚寡糖链。在细胞的基底面和侧面也有糖衣,但不如游离面明显。细胞衣具有黏着、保护、识别、物质交换等功能。
②微绒毛
是细胞游离面向上伸出的许多细小的指状突起。在电镜下才能辨认。直径仅0.1μm,长约0.5~1.4μm。在光镜下,可分别显示为纹状缘和刷状缘。微绒毛可极大的扩展细胞的表面积,具有活跃的分泌和吸收功能。除上皮细胞外,其他组织的一些细胞如白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等表面亦有数量不等的微绒毛。
③纤毛
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突起,比微绒毛粗大,直径约0.2~0.5μm,长约5~10μm,位于呼吸道黏膜的柱状细胞纤毛最为典型,在光镜下呈细毛状。电镜下纤毛的*有两根微管,周围有九组双微管围绕,构成纤毛的主体。每根纤毛的基部致密,称基粒,基粒位于细胞膜的下方,由中心粒派生而来,结构与中心粒相同,是纤毛生长的基础,能控制和调节纤毛的活动。在基粒的下方,各微管互相靠拢变细,消失在细胞质里。微管由多种蛋白组成,其中的动力蛋白可使微管相互滑动,结果使纤毛呈节律性的拍击运动,许多纤毛的协调摆动可形成传动波,把黏附在表面的分泌物或颗粒向前推送,纤毛这种有节律的定向运动,可清除吸入的细菌或尘埃,起保护和清洁作用。
④鞭毛
鞭毛的结构与纤毛基本相同,更粗壮些,每个细胞仅有1~2条,可作波浪形摆动。哺乳动物精子的尾部就是典型的鞭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