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12:2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3 17:30
第一首《岳阳楼晚望》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作者崔珏。。首联从大境着笔,先开阔眼界;中间两联再写近景,很是工整;最后一联已经略微有点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他只是个普通进士,小小一个县令,此诗却颇有大家风范。
第二首《岳阳楼》
倚楼高望极,辗转念前途。
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
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
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
——作者江为,南唐诗人。有名的大才子。他曾题诗于庐山白鹿寺,后来为李后主见到,后主极其赞赏。江为也因此自命不凡,轻狂放荡,以为取功名易如反掌。不料他总被南唐官吏难,一气之下想叛投吴越,不想事泄,获罪处斩,可见其人很是有些恃才放旷的。这首《岳阳楼》写得清逸脱俗,与那些大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第三首《重修岳阳楼写怀》
遍历江山只此楼,名传自古今又修。
却观湘水浮新景,重对君山记旧游。
风月依然如故友,轩窗今复冠南州。
远追张相滕侯迹,幸蹑前规壮胜游。
——作者郑明瞻,宋神宗元丰年间知岳州军。这首诗很一般。但是,考虑到作者只是一个小小的地方武官,而且诗中表现的对前贤的景仰之情以及谦逊得大气也不敢出的谦恭态度,这首诗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历史上的专职武官而又有文名者本就极少,以这篇作品而言,这位仁兄显然还是在律诗上下过些苦功夫的。
第四首《岳阳楼》
八月书空雁字联,岳阳楼上俯晴川。
水声轩帝钧天乐,山色玉皇香案烟。
大舶驾风来岛外,孤云衔日落岑边。
东南无此登临地,遣我飘飘意欲仙。
——作者刘仙伦,宋代诗人。此诗一改宋诗清瘦的特点,倒是很像唐人之作,倘若伪托为王维杜甫岑参等人之作,未必就不能瞒人耳目。
第五首《岳阳楼》
后乐先忧记饱观,兹楼今始得凭栏。
吐吞九水波涛阔,出纳三光境界宽。
黄帝乐声喧广漠,湘君鬟影浸晴澜。
江山何独助张说,收拾清晖上笔端。
——作者王十朋,宋代诗人。南宋绍兴年间状元、抗金派名臣。他一直在家乡乐清讲学,直到秦桧死后才去应试,可见其抗金思想之坚决。此诗也颇有唐人遗风,颈颌两联有大气之感。
第六首《道经巴陵登岳阳楼用孟襄阳韵》
送客洞庭西,龙堆两青青。
陈殿出空明,吴城连苍莽。
春随湖色深,风将潮声长。
杨柳读书堂,芙蓉采菱桨。
怀人故未休,望望欲成往。
--作者杨维桢,元末绍兴诗人。出仕元朝,朱元璋安车征召他修《礼乐书》,不受官,百日而归。这首作品写得清新秀丽,“春随湖色深,风将潮声长”以及“杨柳读书堂,芙蓉采菱桨”两联更是大为不俗。
第七首《岳阳楼》
洞庭木叶风飕飕,雪浪万顷飞白鸥。
气浸中天日月湿,影摇大地山河浮。
数声裂玉洞宾魄,一点残黛湘娥愁。
安得天瓢酌仙酒,跨鲸直上扶桑洲。
--作者陈孚,宋末台州人,避战乱出家为僧,元世祖时献《大一统赋》得官。在民族仇恨最为尖锐的时候卖身媚敌投靠外族,人品实在糟糕。但就诗而论,这首作品可说相当不错。气势宏大不逊李杜,用典自然贴切,即便放在唐诗中,也可算得上品。“气浸中天日月湿,影摇大地山河浮。”一联,颇有老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风采,只是比不了老杜那种厚重感。但整首诗的气魄却可说直追李白了。颈联颌联相比之下有点老杜的厚重沉稳感,首联和尾联却是学足了李白的浪漫奔放夸张轻狂,显然他应该是个很有艺术天赋的人,献赋而得官者,当然文采要出众。
第八首《登岳阳楼》
烟波万顷间,心知胜景隔尘寰。
天当尽头疑无地,水到中心却有山。
孤棹风云来远域,层楼鼓角壮雄关。
诸侯事业如今古,不见仙人跨鹤还。
--作者黎淳,明代诗人,湖南华容人,状元出身。这首诗颈联写得雄浑豪壮,尾联则暗藏一丝怀古伤今之情,含而不露。
第九首《登岳阳楼》
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
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
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作者李东阳,明代著名诗人,茶陵诗派的开创者。到底是一派宗师,此诗做得工稳之极,引典也自然。颌颈两联对仗极为工整,颈联化用杜甫“吴楚天下坼,乾坤日夜浮”以及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尾联则引用了《柳毅传》以及吕洞宾的传说,借以暗示出自己一种超然于世的思想。就以诗而论,这首诗虽然意境气势遣词构句都算上佳,但是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实际意义不大。
第十首《巴陵》
巴陵城西湖上楼,楼前波影涵清秋。
数点征帆天际落,不知谁是五湖舟。
--作者是明代大名鼎鼎的唐寅唐伯虎。这首诗中水墨画的意象味道极浓。江南四大才子的书画远比他们的诗文更有成就。艺术是相通的,唐寅毕竟更擅长作画,腹构此诗之时,想必心头浮现的恐怕应该先是画景吧?此诗的清淡内蕴,和传统山水画的风格也是一脉相承的。
第十一首《岳阳楼》
湖边楼阁欲凌空,春日登临有客同。
漫说滕王遥拟胜,回看黄鹤近争雄。
一声铁笛风帘外,几叶渔舟烟渚中。
巨浪洪涛撼天地,屹然砥柱是谁功。
--作者毛伯温,明代诗人。此诗由事入景(春日陪客人游岳阳楼,谈谈对江南三大名楼的比较,看看风景),再由景引出主题(铁笛烟渚——巨浪洪涛——砥柱是谁功),尾联中暗含自诩之意。层层递进而承接婉转自然,构思老练,对仗工稳。
第十二首《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
--作者魏允贞,明万历时官至吏部尚书。旧体诗和近体诗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因为字数本来就很少,表达内容自然受*,所以通常尽量不使用重复的字词。崔颢七律《黄鹤楼诗》连用了几个“黄鹤”都被后人称为大胆,他这五言绝句才二十个字就用了三个“天下”,而且和崔诗一样破坏了格律。但是,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不可能高于内容。作者显然就是这样写的,先简单直接地夸洞庭水岳阳楼,然后就简单直接地夸自己。这位魏大人若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徒就一定是个直率的性情中人,单就诗而言,这个“简单直接”很有创意,这份豪情难能可贵。
第十三首《岳阳楼》
杰阁出城墉,惊涛日夜舂。
地吞八百里,云浸两三峰。
已极登临目,真开浩荡胸。
不因承简命,那便壮游逢。
--作者钱大昕,清代著名诗人。前三联大气开阔,有老杜风范。颈联“已极登临目,真开浩荡胸”感觉真像是杜甫“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了。尾联莫名其妙去拍皇帝的马屁,大倒胃口。
第十四首《登岳阳楼》
水落湖光似镜平,倦游人过岳阳城。
愧无忧乐关斯世,拟学神仙了此身。
壮气漫吞云梦泽,微才敢附杜陵名。
湘灵鼓瑟何心听,或许相逢老树精。
--作者赵翼,清代与袁枚齐名的著名诗人。颌联最好,对仗工整,意思也好。颈联未必口气太大,凭他的成就,居然要和杜甫相提并论,太轻狂自大了。
第十五首《岳阳楼》
君山好落日,留在半湖秋。
但见水无际,不知身倚楼。
十年三渡雁,千里一沙鸥。
正好乘风去,真成汗漫游。
--作者何绍基,清道光年间进士,著名书法家。这首诗中规中矩,颌颈两联可圈可点,特别是“十年三渡雁,千里一沙鸥”一联,不着痕迹而令人感慨良多,一吟三叹,意蕴深远,当是好句。
第十六首《登岳阳楼》
万顷春声卷浪花,孤舟晚泊天之涯。
岳阳楼头无事做,洞庭水试君山茶。
--作者王文治,清人,生平不详。单以此诗而论,颇有些“清淡风流”的格调,后两句有点赵师秀“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韵味。
第十七首《岳阳楼》
湖山与我最多情,每到登临眼独明。
骇浪飞花衡岳雨,孤云落日鼎州晴。
高吟适有潜鱼跃,静坐如闻奏乐声。
堪惜忠魂无处奠,却教羽客踞华楹。
--作者陈玉桓,清代巴陵(今岳阳)县令。此诗前三联平淡无奇,就颈联还勉强算是不错,并无出彩之处,但尾联却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性和独特见解,使得整首诗立刻就提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岳阳楼第三层供奉着吕洞宾,他主张应该供奉屈原,汪曾祺在有篇文章中就提到他很赞同这个主张的。可见诗词文章,最重要不是形式的工巧,而是要言之有物才能取得共鸣。
第十八首《过洞庭湖》
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
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
--作者许棠,唐人。他以此诗名于世,其极写八百里洞庭之浩渺汪洋,端的如无声画卷。颔联“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既切洞庭君山之境,又颇含哲理,故为时人所激赏,但较之孟襄阳“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少陵“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尚有一间之隔。然棠却以此知名,至有“许洞庭”之号,是矮中拔高者也。
第十九首《临江仙》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芷动芳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作者滕子京,和范仲淹是同榜进士、好友。滕子京的《岳阳楼诗集序》其实算很不错的。这首词也写得清丽脱俗,麻烦的是,总共才十句的词,他居然直接借用了四句!上阙“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借孟浩然的,下阙“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借钱起的,总有抄袭之嫌,汪曾祺取笑他“未免过于省事”。不过这四句前人名句嵌在这里浑然天成,无丝毫斧凿牵强之感,这也应该算是高明的艺术创作了。
第二十首《卖花声·题岳阳楼》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作者宋人张舜民,长安人。上下阙后两句,把离情别意思乡写得淋漓尽致,“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着笔颇有独到之处,旁人无意吟唱离别之曲而引发自己心中之伤痛,从侧面着笔写离情,比之直接正面描写似乎要高了一筹。
第二十一首《风蝶令》
袅袅秋风起,萧萧败叶声。岳阳楼上听哀筝,楼下凄凉江月为谁明?
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可怜无处问湘灵,只有无情江水绕孤城。
--作者宋代李祈,这首词显得过于凄婉,上阙一连串“秋风”“败叶”“哀筝”“凄凉江月为谁明”的意象渲染出十分凄婉的情感,不了解作者以及这首词的背景,倒不清楚他是“为赋新辞强说愁”呢,还是真的有感而发,但即便是如此,比之后主“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是差着好大一段距离。太多色彩强烈的遣词用句,使得作品内涵失去了深度和内敛含蓄的美感。
作者在谋篇布局上显然是精心设计过了的。上阙一连串“秋风”“败叶”“哀筝”“凄凉江月为谁明”相互呼应,下阙一连串的动词“沉”“渺”“问”“绕”也是一样相互呼应,这首词做得比较精致。可见他一定很用心研究过谋篇布局之法。
第二十二首《满庭芳》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楼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都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坚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断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上阙极写宋之繁华,即使较之柳永那首传说令金主完颜亮垂涎江南繁华的《望海潮》也不输多少。下阙笔锋一转,以沉重的笔调写下了国破家亡的伤痛,以及自己以身殉节的决心,可谓字字泣血,句句含泪。这首词的作者是宋末一位岳阳女子,被金兵掳到杭州,因其貌美,主人想要她真心服己,故未曾用强。她始终不从,主人恼羞成怒欲用强,她巧言需先祭奠丈夫方可,然后在墙上留下这首绝命词投大池而死。她不曾留下生平事迹和姓名,历史上仅以“徐君宝妻”相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13 17:30
杜甫的《登岳阳楼》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都是很经典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