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3:2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06:24
食养原意指食物的营养、滋养作用,后扩展成为合理选择、制作、使用膳食而养生。中医食养的概念,针对的是非疾患人群,充分体现了中医预防为主的思想,是研究合理膳食,使其充分发挥营养保健作用的学术。
食疗则是指食物的治疗作用。因此,中医食疗的概念,针对的是已患病的人,体现的是中医药食同源,食先于药的思想,是研究运用适当的食物,或运用食物配合药物,通过日常饮食的方式治疗疾病的学术。食疗的作用和重要性,唐朝时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作了高度概括:“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句话告诉我们,食物能祛邪保健,滋养人体气血,如果仅用食物就能治好疾病的人,可称高明的医生。治病的一般规律是,洞悉疾病的病因,明了病情,然后先用食物调治,食物治疗不好,再使用药物。
此外尚需强调,食疗虽有效,但不可盲目替代药物。因为食物虽然也有性味的偏性而有纠正机体阴阳失衡的作用,但其偏性总不及药物明显,故单纯的食疗主要适用于病情较轻浅的疾病初期或恢复期,或慢性疾病的缓解期。药物毕竟偏性较大,治疗疾病效果远强于食物。食疗也不能替代西药,从中西医比较的角度而言,中医治疗的着眼点主要在于调理脏腑阴阳升降出入的气机,注重整体却局部针对性不足;西医则强调针对性的靶点治疗,在全身机能的整体调节方面又有所欠缺。二者配合,各施所长,往往能事半功倍。这正是对于某些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配合中医食疗后能减少西药用量的原因所在。但如果盲目停药,仅用食养、食疗维持,必然导致病情的短期反弹。对于这种情况,正确的作法应该是,在两者配合的情况下,根据病情逐渐减少西药用量,通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力求将西药用量降到最低或者单纯用食疗控制恢复。
可见,食疗、食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由于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是“调理阴阳、以(药食之)偏纠(人体之)偏”,也就是说运用各种治疗介质的偏性,去纠正已经发生偏颇的人体阴阳失衡状态,使其恢复阴阳平衡的常态。如果健康人群服用食疗方,由于食疗方偏性明显,则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会打破原本的阴阳平衡而导致疾病。所以养生者一定要分清哪些是食养方、哪些是食疗方,平时看到相关信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弄清其作用和适用范围,切不可胡乱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