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5 17:00
一、益州承担的压力发生了改变
诸葛亮作隆中对的时候,虽然是劝刘备占据益州,以图大业,但是他想依赖的并非仅有益州,还有荆州。如果仅是承担蜀汉的一部分战略物资,以益州之地的富饶,的确有余。可是令诸葛亮没想到的是,公元219年,荆州的地盘全部丢失,蜀汉对外战争,所有的压力,都压在益州,此事加大了益州的压力,再加上蜀道之难,往外运输物资,消耗极大,益州的出产自然不够用了,可以被称之为疲敝。
二、益州本身经历了变化
在刘备入川之前,益州几乎没有遭逢过什么战乱,百姓安居乐家,自然民富兵强,这个时候的益州,也就是诸葛亮认知中的天府之国。可是在刘备发动入川之战后,先是刘璋与刘备耗了三年,之后是刘备夺取汉中,又是两年战乱。好不容易等刘备拿下了汉中,先称王后称帝,益州还没等恢复,刘备便又发动了夷陵之战,几乎败光了家底。到刘备去世的时候,益州不管是人,还是物资,都已非常匮乏了。可是战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则发兵南中,平定南蛮。可以说,十几年来,益州一直在经历战争。再富饶的地区,经过这些年的消耗之后,也只能疲敝了。
三、诸葛亮故意夸张
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语言的夸张也占有一定的程分。例如,在当时,程昱称关羽、张飞“万人之敌也”,他们真的能够打的过一万个人吗?当然不是的,这正是夸张的艺术。诸葛亮作隆中对的时候,正在为刘备畅想未来,自然要描述一幅美好的场景,坚定刘备取益州的决心。但是到了作《出师表》的时候,他则是为了北定中原的大志而请战,为了理由更充分,自然要阐明不能偏安一隅的原因。此消彼长之下,益州在诸葛亮的口中,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