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刘侗的《水尽头》的译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19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3:22

《水尽头》演绎

明代文人刘侗有《水尽头》一文传世。所谓“水尽头”,也就是香山樱桃沟最西端的“水源头”,谷尽处而见泉水之源,故有此名。其文开篇云(略有删节):

观音石阁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皆石,石皆壁之余。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燕故难竹,至此,林林亩亩。……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声也。花竹未役,泉犹石泉矣。……石罅乱流,众声澌澌,人踏石过,水珠渐衣。

这几句大意是说:从观音石阁往西行,便进入了山谷(即今天说的“樱桃沟”)。遍地可见溪水岩石,它们是泉与山派生出来的。北京这儿古代属于北方燕地,气候偏寒,竹子难于生长,可这里成片密植,实在是奇异的景象。瞻仰了隆教寺,再往西行,就听到了泉声,不过声响比较小,这是因为花草竹林都争着让泉水浇灌它们,泉水就无暇发出洪亮的声音宣泄声势了。接着往上游走,溪水围绕浸润竹林花木的情况渐渐少了,水和植物之间有了距离,泉声随即壮大,水流激荡在石头缝里,溅湿了游人的衣服。

文中最值得关注的内容有两个:竹林和隆教寺。先说寺院。明代文人刘侗游览的这个山谷,古称“退谷”,“樱桃沟”乃是俗名。从全文看,他以一路上的古刹作为标志来显示行踪,由东到西依次是隆教寺、圆通寺、太和庵、广泉废寺和五华寺。这五座庙,如今都没有了。樱桃沟里隆教寺的遗址还能见到,进谷走不了多远,从溪水北岸登上十多级台阶,有墙和门,门楣上镌刻着“古柯亭荫”四字。进去可见一处山崖间的平地,一两亩大小,当年这里便坐落着隆教寺。小院东北角,古槐临风矗立,应为古刹初建时所植,上周我们去游览,一家三口手拉手将将合围之,估计树与寺的年龄当在半个千年。

竹子,从地势看还真有可能成林了。山谷一般都是呈现出喇叭筒的形状,越往外越宽阔。樱桃沟也如此,隆教寺东边的谷地,伴随溪水蜿蜒,有几处很是开阔呢。北纬最北端的竹林,应该在北京城北百余公里的怀柔县(如今改“区”了)西北边的红螺寺院里,我拜访过。依纬度算,樱桃沟溪水浸润的明代小竹林,实在无法称奇。我前面说“值得关注”,原因是这些退谷修竹与曹雪芹有关系。先打住不论,接着欣赏《水尽头》的后半部分:

杂花水藻,山僧园叟不能名之。草至不可族,客乃斗以花,采采百步耳,互出,半不同者。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叶紫紫,实丹丹,风日流美,晓树满星,夕野皆火:香山曰杏,仰山曰梨,寿安山曰柿也。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泉所源也。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泉盖从中出。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坐久,始别,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又西上广泉废寺,北半里,五华寺。然而游者瞻卧佛辄返,曰:“卧佛无泉。”
难字只有“唶”,音“鸡”。“唶唶”是小鸟鸣声,比喻泉声较小。“草至不可族”意思是草最不能分类叫出名字。“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这句,侧面告诉我们乃是春游。全篇饱受赞誉的句子是这个:“叶紫紫,实丹丹,风日流美,晓树满星,夕野皆火:香山曰杏,仰山曰梨,寿安山曰柿也。”不掠人之美,照录今人的注释:意谓能造成上述迷人景色的果树,在香山是杏,在仰山是梨,在寿安山就是柿子。“香山”,今北京市西郊香山。“仰山”,碧云寺以东、卧佛寺以西的一段山。“寿安山”,在卧佛寺北边,即樱桃沟所在。此文尾句,从游记看我不大喜欢,不过套用了古人窠臼,但从史料看又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当年退谷深处乃是人迹罕至的地方,非常幽静有野味。关于“广泉废寺”的记载也有史料价值,文章里的竹林和废寺引发了红学家周汝昌先生的联想,他有过涉及曹雪芹晚年居住地的说法,我撮要录于此——
看他(刘侗)写这一地方的风景,竹林和泉溪乃是两大特色。这便是樱桃沟了。王渔洋在康熙十一年(1672)游退谷,有“溪南万竿竹,岁久渐蒙密”的诗句,可证到康熙初年此处竹林依然很好。而敦诚在雪芹死后所作诗,其中有“退翁亭上风竹合,卧佛庵前石磴纡”的话,上句正就是写这卧佛寺以西的退谷景物,则不但证实乾隆年间竹林犹在,而且说明敦诚对这地方也很熟悉。这地方距香山、碧云寺不过往北五里地的光景,而和传说中的香山稍东的健锐营正白旗、厢黄旗之地,相去最近,往后一转即是幽径可通。乾隆时也不曾是多么繁华,和山前一带大异其趣,是幽僻所在。一般人游到卧佛寺的,也多不知其旁侧有此深秀幽僻的好去处。雪芹很可能是爱上了这块西山最胜之境、幽人之宫的地方。如果考察一下明朝的题咏,也都和敦家弟兄等人所写的薜萝门巷、曲径幽斜,黄叶村居的情景相似。因此,我很疑心曹雪芹的游踪可能和这里十分密切,他友人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中保存的一首雪芹散步西郊憩废寺的诗题,在樱桃沟深处,磵谷的夹山逐步升高的地方,正有一处有名的废寺,即广泉寺,也是一个吻合点。他的村居也许竟然离此非远,,这或者就和“健锐营”的传说有关系。能够和泉溪篁竹、健锐营房两相结合的地点,除了这一带,别无第二处地方。考虑到能和所有线索都十分吻合的,这确是一个极值得研究考察的地点。注:退谷竹林之南,传说中雪芹所住过的“厢黄旗北营子”之北,有小村名“北沟”,地点最合所想。
曹雪芹究竟是住在正白旗营地叫“黄叶村”的老屋,是周汝昌先生猜想的退谷竹林之南的小村“北沟”,抑或是其他几个专家考证过的村落,还是这些地方他都居住过或居住过两处以上,这成为红学争论的热点问题。在我看来,它们不过曾经隐藏于附近方圆几公里的一个房顶下边,雪芹大师喝过哪口井的水,真就那么要紧吗?
呵呵,我这里倒有个要紧的错误需要澄清。前几天写《黄叶村杂记》,受一张地图的误导,猜测说,明代就已经颓圮了的广泉古寺,其位置就在樱桃沟水源头正北方向,爬山几百米可到吧,即今天“草帽亭”与北边燕儿岭山脊之间的某处凹地里。看来方位是说错了。《水尽头》结尾处特意明确了方向:“又西上广泉废寺”。这个寺院应该在水源头的正西,而不是正北。前些年,有好事者遵从古籍记述的文字去索此寺,留下的游记也特意说明是从“水源头”攀登西边的山岭,并说见到了古井,有篆字石刻,曰“广泉古井”,压盖在废弃了的井口上。既然有“古”字,可见是后人的手笔了。
下次再访退谷水尽头,往西面山上爬爬就是了,这可比寻找曹雪芹的家容易多了。
2006-12-15 中午
*
附录《水尽头》全文(该篇录自作者与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

水尽头
[明] 刘 侗
观音石阁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皆石,石皆壁之余。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燕故难竹,至此,林林亩亩。竹,丈始枝;笋,丈犹箨;竹粉生于节,笋梢出于林,根鞭出于篱,孙大于母。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声也。花竹未役,泉犹石泉矣。石罅乱流,众声澌澌,人踏石过,水珠渐衣。小鱼折折石缝间,闻跫音则伏,于苴于沙。杂花水藻,山僧园叟不能名之。草至不可族,客乃斗以花,采采百步耳,互出,半不同者。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叶紫紫,实丹丹,风日流美,晓树满星,夕野皆火:香山曰杏,仰山曰梨,寿安山曰柿也。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泉所源也。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泉盖从中出。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坐久,始别,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又西上广泉废寺,北半里,五华寺。然而游者瞻卧佛辄返,曰:“卧佛无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3:23

水尽头[1]

[明] 刘侗

观音石阁而西,皆溪,溪皆泉之委[2];皆石,石皆壁之余[3]。其南岸,皆竹,竹皆溪周而石倚之[4]。燕故难竹[5],至此,林林亩亩[6]。竹,丈始枝[7];笋,丈犹箨[8];竹粉生于节,笋梢出于林,根鞭出于篱[9],孙大于母[10]。

过隆教寺而又西,闻泉声。泉流长而声短焉,下流平也。花者,渠泉而役乎花[11];竹者,渠泉而役乎竹;不暇声也。花竹未役[12],泉犹石泉矣。石罅乱流[13],众声澌澌[14],人踏石过,水珠渐衣[15]。小鱼折折石缝间[16],闻跫音则伏[17],于苴于沙[18]。

杂花水藻,山僧园叟不能名之[19]。草至不可族[20],客乃斗以花[21],采采百步耳[22],互出[23],半不同者[24]。然春之花尚不敌其秋之柿叶[25]。叶紫紫,实丹丹[26],风日流美[27],晓树满星[28],夕野皆火:香山曰杏[29],仰山曰梨,寿安山曰柿也。

西上圆通寺,望太和庵前,山中人指指水尽头儿[30],泉所源也。至则磊磊中两石角如坎[31],泉盖从中出。鸟树声壮,泉唶唶不可骤闻[32]。坐久,始别[33],曰:“彼鸟声,彼树声,此泉声也。”

又西上广泉废寺,北半里,五华寺。然而游者瞻卧佛辄返[34],曰:“卧佛无泉[35]。”

【注释】

[1]水尽头:在北京西郊卧佛寺西北二里多的樱桃沟,沟水是天然泉水,所以又叫樱桃泉。

[2]委:水的下流。

[3]壁:陡峭的山岩。余:山岩多出来的。

[4]“竹皆”句:意谓竹子长在溪水周围的石头旁边。“周”,环绕。“倚”,靠。

[5]燕(yān)故难竹:谓北京过去很少见到竹子。“燕”,北京古属燕国,故称。

[6]林林亩亩:成林成亩,形容竹子多。

[7]丈始枝:长到一丈高才分枝杈。

[8]丈犹箨(tuò):意谓竹笋长到一丈高,笋壳还没有脱落。“箨”,笋壳,此用作动词。

[9]鞭:竹子根*出的嫩芽,即笋。春笋向上长,夏笋向旁边长,所以说“出于篱”,长到篱笆外面去了。

[10]孙大于母:意谓竹的生长是子孙都比母体大。“孙”,孙竹,竹鞭末端生出的小竹。

[11]“花者”五句:意谓花要水渠引泉水来为花服务,竹要水渠引泉水来为竹服务,泉水就忙得来不及发出声响了。这是说明泉水下流平缓声短的原因。“渠泉”,用水渠引泉水。“役乎”,服役于。

[12]“花竹”二句:意谓泉水在未为花、竹服役时,它仍不过是岩石和泉水了。言外即谓泉水灌溉滋养花、竹,同时也点缀了自己。

[13]罅(xià下):裂缝。

[14]澌(sī)澌:形容水声。

[15]渐(jiān):沾湿。

[16]折(tí)折:安静从容。

[17]跫(qióng):脚步声。

[18]于苴(chá)于沙:有的小鱼钻到浮草里,有的钻到泥沙里。“苴”,水中浮草。

[19]园叟(sǒu):谓经营园艺的老人。名:叫出名称。

[20]族:用作动词,分别种类。

[21]“客乃”句:游客就采集各种花来作竞赛游戏。

[22]“采采”句:谓游客采花,不过百步距离。“采采”,不断采集。

[23]互出:游客把各自采的花拿出来。

[24]半不同者:彼此采的花中有一半互不相同。

[25]不敌:不如,比不上。

[26]实:果实。丹丹:红红的。

[27]风日流美:风和日丽之时。

[28]“晓树”二句:意谓清早每棵树上都像是布满了星星,到傍晚则像漫山燃起野火。

[29]“香山”三句:承上五句,意谓能造成上述迷人景色的果树,在香山是杏,在仰山是梨,在寿安山就是柿子。“香山”,今北京市西郊香山。“仰山”,碧云寺以东、卧佛寺以西的一段山。“寿安山”,在卧佛寺北边,即樱桃沟所在。

[30]指指:用手指一一指点着。

[31]磊磊:石头众多。坎(kǎn):坑。

[32]“泉唶(jí)唶”句:意谓泉水声不能马上听见。“唶唶”,小鸟叫声,比喻泉声较小。

[33]别:分辨出来。

[34]瞻:瞻仰。辄(zhé):就。

[35]卧佛无泉:卧佛寺并无泉水。

【作者及题解】

刘侗(约1594—约1637),字同人,号格庵,湖广麻城(今属湖北)人。明末文学家,授吴县知县,死于赴任途中。有《龙井崖诗》等。

本篇录自作者与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它描述明代北京西郊樱桃沟一带景物。它的结构是通过沿樱桃沟上溯泉水尽头的游程,抓住沿沟风光景物的特征,加以机智议论,生发新鲜情趣,引人入胜。作者不但善于抓住特征,而且精于谋篇。实际上,这篇记游的中心主题是议论卧佛寺有无泉水,而论证的方法是通过记游加以归纳,最后证明卧佛寺不是无泉,而是有很优美的泉水,就是樱桃沟流水。所以它一开头就点出“溪皆泉之委”,但它被引人注目的“林林亩亩”的竹子遮掩了。然后写“泉流长而声短”,水流平缓,灌溉了花竹,活泼了小鱼,而自己却被忽视了。接着,写沿沟山野花木的美景妙趣,令人兴致勃发。然后写泉水尽头,泉源所在,不过是乱石中的小窟窿,而满耳只听见鸟声和树声。如果不是有心人,那就听不见那淹没于鸟树声中的泉声了。至此,找到泉源,证明有泉,也说明了一般游人误以为无泉的原因。所以最后点明主题,指出所谓“卧佛无泉”是错误的。它作为一篇游记,构思很有特色,一方面通过探游和议论,引导人们要通过实践以探索究竟,不要浅尝辄止;另一方面又在议论中对樱桃沟的风光景物作了重点突出的描述,显出这沿沟山野花竹草木构成的美景妙趣。所以,读来既有山水情趣,又有格物理趣,独具风味。

当年,这里曾称作鹿岩精舍、白鹿岩洞,是幽静的所在。几百年过去了,圆通寺、太和庵圮毁,明咸化年间敕重修隆教寺碑犹存。它和活水源向人们指证历史。如今人们珍视纯净无染的泉水,远近人等携瓶提罐前来汲水。活水源在景观之外,又增添了一种作用,带给人们健康。
参考资料:http://219.137.192.247:8088/datalib/2004/Opus/DL/DL-200312151114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