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3:03
北京海里是北海和后海,这是以前蒙古人的叫法,蒙古人喜欢把湖叫做海,后来就一直延续下来了。
海里是度量海上距离的单位,1海里等于地球椭圆子午圈上纬度1'的弧长。这一规定可使距离单位与纬度1'的单位相一致,给航海应用带来很大方便。
例如船舶在海上向正北航行60海里,则纬度变化为,不仅不必重新计算,也便于在海图上利用纬度分划在量取距离。但在地球椭圆体上不同纬度处,子午圈上1'的弧长是不同的。
为此国际地理学会规定1海里为1852米,这样规定后,虽然也会产生一定的误差,但其最大绝对误差发生在两极。
若在中纬度航行,则误差很小,通常可忽略不计。北京有个海是南海,中海,后海,通称叫中南海。什刹海只是中南海一部分。因为地点叫北海,所以歌词里也写作了海,因而很多人一直以来都误以为小朋友是在“海里”划的小桨。
翻开地图,发现北京叫海的地方很多,城内就有6个湖泊,俗称“六海”,分为外三海和内三海,外三海为西海、后海、前海,内三海则是北海、中海、南海。而在北京大兴,还有一个南海子郊野公园,核心区域也是一面湖泊。这里本是京城最大的湿地。
从辽金时期开始,便是享誉盛名的皇家猎场。古代中国的北方,尤其是游牧民族一带,湖泊较少,而人类活动和畜牧都需要水资源,因此湖泊便异常珍贵,有着“凡水之积者辄自为海”的习惯。而古代的“海”除了指大海之外,也泛指面积较大的湖泊。
比如云南叫海的湖泊就异常多,洱海、草海、长桥海、拉市海等等。这是因为湖面缩小了,蒙古人最初建元大都时,前三海和后三海是连在一起的,当时还是比较辽阔壮观的。
据《元史·河渠志》中记载,“海子,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因为大如海。
元大都人便以此命名。汪洋如海一词有所夸张,但考虑到蒙古人深居内陆,没怎么见过海,因此也能理解这种心情,要不然“蒙古海军司令”,也就轮不到于谦的岳父大人了。蒙古人看到积水潭波光潋滟的湖面,甚为喜爱,便决定以此为核心建造元大都。
为了解决都城内粮食问题,在忽必烈至元三十年(1293)又开挖了通惠河,将河道连通在积水潭上,让积水潭成为了日夜繁忙的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