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3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2:23
太空行走是一种不用脚的“行走”,严格地讲应该叫太空出舱活动。航天员若在地外星球,例如在月球表面活动,则是名副其实的太空行走。
太空行走有多种分类方式,例如按太空活动是否列入计划和时间的紧迫性分为三种。一种是计划内出舱活动;另一种是计划外出舱活动;第三种是应急出舱活动。其中应急出舱活动是为了保障载人航天器顺利返回地球或是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如果按出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太空行走分为四种。一种是验证类出舱活动;另一种是组装类出舱活动;第三种是维修类出舱活动;第四种是有效载荷类出舱活动,即回收、修理和释放卫星或在月面安装实验装置、采集月岩标本等。
2008年航天员翟志刚进行的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属于验证类出舱活动,而这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行的太空行走属于组装类出舱活动或有效载荷类出舱活动。
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性
1984年7月17日,苏联发射“联盟”T12号飞船升空。船上载有扎尼拜科夫、沃尔克和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与“礼炮”7号空间站-“联盟”T10号飞船联合体对接。
她于1984年7月25日从礼炮7号空间站上进行了太空行走,她与另一名男航天员一起出舱,25日,萨维茨卡娅和扎尼拜科夫一起进行了3小时35分钟的舱外活动。萨维茨卡娅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女性。
以上内容参考 北晚新视觉-太空服大揭秘!航天员出舱七个小时咋喝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2:23
太空行走(Walking in space)
又称为出舱活动,即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之外或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它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太空行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
太空处于真空状态,没有大气层的保护,温度变化很大,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100℃,无阳光时温度可低于-200℃,同时存在各种能伤害人体的辐射。为保障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中能安全、健康和有效地完成任务,需要有出舱航天服、航天员在舱外乘坐的机动装置、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固定航天员身体的设备及安全带等装备。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相当于一个微型航天器。它将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并向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和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条件。由于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这些载人航天器密闭舱内的人造气压、空气组成基本与地面相同,因此人体内吸有一定量的氮气,而航天服内的气压较低,仅为大气压的27.5%,航天员如果猛然出舱,遇到低气压后血液供应不上,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气游离出来却不能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而形成气泡,可能造成气栓堵塞血管,引发严重疾病。所以航天员出舱前需要吸取纯氧将体内氮气排出,以免除隐患。
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由于没有参照物,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并判断其速度快慢,如无保险措施,很容易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所以太空行走需要采取保险措施——用安全带将航天员与航天器连接起来,防止航天员在太空中走失。
2.在太空中摘下头盔的一瞬间会发生什么事?
头骨不会碎裂,但是皮肤则承受不住,在真空中,体内的血液会在体温下瞬间沸腾,会从耳朵、鼻子等处以及体表直接冲出,眼睛也会因为内外压力不平衡而从眼眶冲出
人体内的压力大于宇宙空间的压力,在人体内压力的作用下,体内的一切都从头盖骨那里冲出来。人体除了一张空壳外,什么也剩不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2:24
太空行走并不像人们在马路上遛弯或在公园里散步,它其实并不是“走”。因为太空一无所有,既无人行道,又没有马路,因此无处可走;而且太空是失重状态,航天员的身体飘浮在太空中,也无法行走。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移动身体,一般是用手,而不是用脚。为了方便航天员的行动,工程设计人员在航天飞机或空间站的里外都安装了一些扶手,航天员用手握住一个一个扶手来回移动身体。如果是在太空,远离航天飞机或空间站,航天员要行动时则需用一种特殊的机动装置,来推动自己的身体。
在失重状态 下也无所谓上下左右,航天员只要握住扶手,无论是头朝上直立着,或是头朝下倒立着,或是身体横躺着,都可以“行走”。因此“太空行走”的说法虽然形象生动,但并不确切,容易引起误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2:24
一分钟带你了解热点话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2:25
#天文视频# [快看!宇航员就是这样在太空行走的][太空行走是怎样的?看完这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