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8 09:47
《海东逸史》清·翁洲老民
●卷十四·忠义一
◎李桐(子文昶、文昱)
李桐字封若,号侗庵,鄞县人。三岁而孤,事两母尽孝。为诸生,不屑数行墨。甲申之变,抗言于诸当事,请发义旅以待勤王之举。南都亡,呼天大恸,遂得疾,呼祝宗祈死。会浙东举义,钱肃乐强之起,乃稍稍进食。遣长子文昶从军,授兵部主事。病稍愈。明年六月,绍兴陷,哭曰:“吾今定死矣!”疾果作,遂卒,年四十九。门人私谥“贞愍先生”。
文昶与弟文昱葬父毕,墨缞赴海上,崎岖军旅。文昱亦授户部主事。辛卯,翁洲失守,扈王出海,遭风同溺死。
全祖望撰《鲒埼亭集》卷二十七
贞愍李先生传
贞愍先生李桐字封若,鄞人也,学者称为侗庵先生,光禄监德继之子。生三岁而孤。事其适母董孺人、生母王孺人皆至孝,而于适母礼节更加隆。及适母卒,而所以事生母者亦如之。时人服其知礼。读书通大义,不屑数行墨。肆力于诗古文词,尤思通当世之故,讲明忠孝节行,谔谔难犯,一时多非笑之。而前辈董文敏公元宰、曹文忠公石仓暨徐兴公、林六长、何无咎、陈仲醇诸名士深器重之。
甲申三月十九日之变,先生于大临所抗言国恩不可不报,请发义旅次于江干,以待抚臣勤王之举。监司卢公牧舟是之,未能应也。先生乃日号啕当事马前,并诘责诸乡老,遂遭嗔怒,且有欲除之者。尚书邺仙冯公曰:“诸公即自谓力薄不能报国仇,奈何更杀义士?”乃邀先生至其邸呵护之。牧舟亦慰劳之,以是得免。
南都昏浊,先生悒悒不得志,遁入白鸥庄,呼天涕泗,作悲愤诗,遂成沉疾。逾年而有五月十一日之变,昕夕呼祝宗有所请,疾遂笃。会浙东兵起,钱忠介公登坛叹曰:“宜急令侗庵主之!”遣使以告。先生病中霍然起,稍稍进食,乃遣长子文昶从军,忠介疏授兵部主事。自江干立国,侗庵之病稍愈,已而事渐不支,侗庵复申前请,疾复笃。六月初一日之变,侗庵曰:“吾今定死矣!”果以是月十九日卒,说者以为祈死而得死。年四十九。忠介时在翁洲,哭之恸。门人私谥曰‘贞愍’。
文昶哭谓其弟文昱曰:“汝知而父所以死乎?”葬毕,相与墨衰赴海上,崎岖军事。文昱亦授户部主事。辛亥,翁洲失守,扈王而出。九月二十六日,兄弟同日覆舟,溺于海中。少子文暹曰:“吾今不可以妄出。”杜门养母,其纯孝一禀先生家法云。
呜呼!桑海之际,吾乡号称节义之区。顾所称六狂生、五君子,多出自学校韦布之徒,其荐绅巨公出而同之者,钱、庄、沈、冯数人而已。年来文献脱落,虽有奇节,不能自振于忌讳沉沦之下,遂与亳社声灵同归寂灭。予每为梓里前辈罔罗散失,六狂生辈之行实渐以表章,而溯厥前茅,先生为首。又况文昶兄弟以忠作孝,文暹屈节事亲,皆先生之教也。而叩之诸李,莫有知者,其亦可痛也夫!
先生尝与杨尚宝南仲、陈御史平若、陆舍人敬身诠次同里前辈曰《甬东诗括》,又手辑先世诗文曰《衣德集》。其自著曰《侗庵集》。嗣后先生族子邺嗣因诗括遂为《甬上耆旧诗》,因《衣德集》遂为《砌里文献录》,则皆先河之力也。
先生三子,惟文昱有子允锡,抚于其叔,娶妇,然卒以无子绝祀。其所居长松馆,自文昶兄弟死国,二妇入道,舍为梵宇,即所谓薜萝庵者也。余每过而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