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17:10
道德的存在与否,与人们占有社会财富的多寡密切相关。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利益作保障,道德便无从谈起。正如渊深、山深是鱼儿得以生存、野兽得以出没的必备条件一样,仁义道德也是依附于人民物质生活的富裕而存在的。自古以来,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都害怕贫困,更何况是一般的平民百姓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不仅没有任何坏处,还是仁义道德得以产生、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只有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道德教化才能顺利进行,人富而仁义附焉。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以历史学家的眼光,从哲学角度上对荣辱,礼节进行了分析。 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中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描述战国时期,管仲担任齐相主持政务后,与百姓同好恶,流通货物,积累资财,使得齐国很快走上国富兵强的道路。管仲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成为齐国自强求富的指导思想。人民生活富裕,府库财富充盈,礼仪就能得到发扬,政令才能畅通无阻。管仲抓住了治国的根本,经过多年的治理,齐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春秋第一霸,历史上也有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记载. 司马迁在《史记.货值列传》中说道: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利。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就是说:礼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困,所以君子富有可表现其美德;平民富有也可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鱼生在深渊里,而兽聚集在深山里,人富裕了仁义也会归附。 司马迁认为"仁义"是依附在物质利益基础之上的。道德行为是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相联系的,道德并不是天赋的,仁义也受制于经济利益的。 所以今天我们提倡"八荣八耻",不能仅从表面上谈荣耻,应该首先分析荣辱的基础,解决好荣辱的物质利益基础。只有解决好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真正成为礼仪之邦,文明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