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15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8-12 01:37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d=|Ax0+By0+Cz0+D|/√(A?+B?+C?)。
公式描述:公式中的平面方程为Ax+By+Cz+D=0,点P的坐标(x0,y0,z0),d为点P到平面的距离。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
d=|向量AB*向量n|/向量n的模长。
d表示点A到面的距离,向量AB是以点A为起点,以平面上任意一点为终点的向量,向量n是平面的法向量。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1 10:41
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d=|Ax0+By0+Cz0+D|/√(A?+B?+C?)。
公式描述:公式中的平面方程为Ax+By+Cz+D=0,点P的坐标(x0,y0,z0),d为点P到平面的距离。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
d=|向量AB*向量n|/向量n的模长。
d表示点A到面的距离,向量AB是以点A为起点,以平面上任意一点为终点的向量,向量n是平面的法向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19:59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是d=|Ax0+By0+Cz0+D|/√(A²+B²+C²)。
点到平面距离是指空间内一点到平面内一点的最小长度。特殊的,当点在平面内时,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0。公式中的平面方程为Ax+By+Cz+D=0,点P的坐标(x0,y0,z0),d为点P到平面的距离。
点到平面距离计算的技巧
1、直接法作点到平面的垂线,找到垂足,然后构造一个可用的直角三角形来求解问题。适用于垂足好找,且相关线段长度可方便计算的情形。
2、等积法(间接法)利用含有高h的各种公式,如棱锥体积V=Sh/3,若能方便地求出基本量S,以及已知V或可方便地以其他方式得出V(等积思想),便可间接求出h。适用于不方便甚至无法直接求解高而底面积易得出,且体积已知或易通过其它途径方便地求得的情形。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20:00
d=|Ax0+By0+Cz0+D|/√(A²+B²+C²)。公式描述:公式中的平面方程为Ax+By+Cz+D=0,点P的坐标(x0,y0,z0),d为点P到平面的距离。
文字表示:d=|向量AB*向量n|/向量n的模长。
d表示点A到面的距离,向量AB是以点A为起点,以平面上任意一点为终点的向量,向量n是平面的法向量。
点到平面距离是指空间内一点到平面内一点的最小长度。特殊的,当点在平面内时,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0。
计算一点到平面的距离,通常可通过向量法或测量法求得。公式描述:公式中的平面方程为Ax+By+Cz+D=0,点P的坐标(x0,y0,z0),d为点P到平面的距离。d=向量AB×向量n的和的模长÷向量n的模长,d表示点A到面的距离,向量AB是以点A为起点,以平面上任意一点为终点的向量,向量n是平面的法向量。点到平面距离是指空间内一点到平面内一点的最小长度。特殊的,当点在平面内时,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0。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出该面的法向量n在平面上任取(除被求点在该平面的射影外)一点,求出平面外那点和所取的那点所构成的向量,记为a,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法向量n与a的数量积的绝对值|n·a|除以法向量的模|n|即得所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20:00
在空间向量中,平面外一点P到平面α的距离d为:d=|n.MP|/|n|.式中,n:平面α的一个法向向量,M :平面α内的一点,MP--。
d= |向量AB*向量n|/向量n的模长。
d表示点A到面的距离,向量AB是以点A为起点,以平面上任意一点为终点的向量 ,向量n是平面的法向量。
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出该面的法向量n在平面上任取(除被求点在该平面的射影外)一点,求出平面外那点和所取的那点所构成的向量,记为a,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法向量n与a的数量积的绝对值|n·a|除以法向量的模|n|即得所求。
公式描述:公式中的平面方程为Ax+By+Cz+D=0,点P的坐标(x0,y0,z0),d为点P到平面的距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20:01
d=|Ax0+By0+Cz0+D|/√ (A²+B²+C²)
公式描述
公式中的平面方程为Ax+By+Cz+D=0,点P的坐标(x0,y0,z0),d为点P到平面的距离。
点到平面距离公式
d=|向量AB*向量n|/向量n的模长
d表示点A到面的距离,向量AB是以点A为起点,以平面上任意一点为终点的向量,向量n是平面的法向量。
平面的一般式方程
Ax +By +Cz + D = 0
其中n = (A, B, C)是平面的法向量,D是将平面平移到坐标原点所需距离(所以D=0时,平面过原点)
向量的模(长度)
给定一个向量V(x, y, z),则|V| = sqrt(x * x + y * y + z * z)
向量的点积(内积)
给定两个向量V1(x1, y1, z1)和V2(x2, y2, z2)则他们的内积是
V1V2 = x1x2 + y1y2 + z1z2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2 20:02
求点到面的距离即求已知点与该点在已知面上的射影之间的距离。可构成三角形用勾股定理解。
1、设平面的法向量是n,Q是这平面内任意一点,则空间点P到这个平面的距离:d=|QP·n|/|n|,这里QP表示以Q为起点、P为终点的向量。
距离d是向量QP在法向量n上投影的绝对值,即
d=|Pij<n>QP|=||QP|*cos<QP,n>|=||n|*|QP|*cos<QP,n>|/|n|
==|QP·n|/|n|。
2、设直线的方向向量是s,Q是这直线上任意一点,则空间点P转这直线的距离:d=|QP×s|/|s|,这里QP表示以Q为起点、P为终点的向量。
距离d是以向量QP、向量s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s边上的高,所以
d=|QP|*sin<QP,s>=[|s|*|QP|*sin<QP,s>]/|s|=|QP×s|/|s|。
扩展资料:
证明的思路为:从A点画一直线至对边,使其垂直于对边。延长此线把对边上的正方形一分为二,把上方的两个正方形,通过等高同底的三角形,以其面积关系,转换成下方两个同等面积的长方形。
设△ABC为一直角三角形,其直角为∠CAB。
其边为BC、AB和CA,依序绘成四方形CBDE、BAGF和ACIH。
画出过点A之BD、CE的平行线,分别垂直BC和DE于K、L。
分别连接CF、AD,形成△BCF、△BDA。
∠CAB和∠BAG都是直角,因此C、A和G共线,同理可证B、A和H共线。
∠CBD和∠FBA都是直角,所以∠ABD=∠FBC。
因为AB=FB,BD=BC,所以△ABD≌△FBC。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勾股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