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1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7:40
一、郭沫若的《女神》*分三辑五十七首,具体名录如下:
序诗
第一辑
女神之再生
湘累
棠棣之花
第二辑
凤凰涅槃
天狗
心灯
炉中煤
无烟煤
日出
晨安
笔立山头展望
浴海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三个泛神论者
电火光中
地球,我的母亲!
雪朝
登临
光海
梅花树下醉歌
演奏会上
夜步十里松原
我是个偶像崇拜者
太阳礼赞
沙上的脚印
新阳关三叠
金字塔
巨炮之教训
匪徒颂
胜利的死
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
夜
死
第三辑
VenLls
别离
春愁
司健康的女神
新月与白云
二、扩展知识:
1、作品简介:《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是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一首新诗,写于1920年,首次发表在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学灯》上。全诗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
2、诗集简介:《女神》。郭沫若作。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3、作者简介:郭沫若(12一1978)。1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等要职,当选中国*党第九、十、十一届*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1978年6月12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7:40
诗剧——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
你去,去寻那与我燃烧点相等的人。
你去,去在我可爱的青年的兄弟姐妹胸中,把他们的心弦拨
动,把他们的智光点燃吧!
赏析——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而发展起来的。诗体事业肇始于胡适,而完成于实践着“文学为人生”主张的文学研究会诸诗人。1921年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的成立,可谓“异军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假如说,首倡“诗体的大”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限;那么,堪称为新诗*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则是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映现实。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这首诗的风格是强悍、狂暴、紧张的。
一开始诗人便自称“天狗”,它可吞月、吞日,吞一切星球。而“我便是我了”则是个性获得充分张扬所带来的自豪感。所以它是诗人在五四精神观照下对个性的赞歌,也正因有了冲决一切束缚个性发展的勇气后,个性才得以充分发扬,五四新人才具有无限的能量:“我是全宇庙底Energy底总量!”这样的五四新人将会改变山河、大地、宇宙。“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诗句所释放出的情感力量像猛烈的飓风、奔腾的激流,在那个时代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我飞跑”则是令人振奋的呐喊,充分展示五四时期个性的痛苦历程。总之,《天狗》是五四时期奏起的一曲惊心动魄的精神赞歌。是五四时期人们第一次从诗歌中听到的勇猛咆哮的时代声音。“天狗”那可吞掉“一切的星球”的豪迈气概,正是五四时期要求破坏一切因袭传统、毁灭旧世界的精神再现。
而《天狗》只是《女神》创作中诗人情感与艺术碰撞、融合、激溅出的一朵小小的浪花。可见,《女神》创作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它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浪漫主义艺术色彩将是照彻诗歌艺术长廊的一束耀眼光芒;它的灼人的诗句就像喧嚣着的热浪,轰鸣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