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崂山的人文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1:2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9 01:07

崂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崂山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书曾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汉书》载武帝在崂山“祠神人于交门宫”时“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也”。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张廉夫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从西汉到五代时期末,崂山道教基本属于太平道及南北朝时期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从宗派上分属于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亦称茅山宗、阁皂宗)。
宋代初期,崂山道士刘若拙得宋太祖敕封为“华盖真人”,崂山各道教庙宇则统属新创“华盖派”。
金元以来,道教全真派兴起,崂山各庙纷纷皈依于“北七真”的各门派,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之后,崂山道教大兴。延至明代,崂山道教的“龙门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总数达到10个,崂山及周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宫观多达近百处,对外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崂山道教遭到严重破坏,其中以1939~1943年间侵华日军对崂山的“扫荡”为害最重。道士被杀害,庙宇被炸毁,珍藏被掠走,崂山道教自此每况愈下。
建国后,青岛市*于1952年拨专款对崂山道教庙宇实施重点维修,崂山道教得到保护和生存。
“文化大*”前期,崂山道教作为“四旧”受到冲击,毁掉神像,遣散道士,崂山道教的宗教活动废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青岛市*逐步有计划地恢复部分崂山道教庙宇,落实宗教*,召回道士,重修神像,返还庙产。崂山相继修复并对外开放的庙宇有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和太平宫。崂山道教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
1980年崂山恢复道教宗教活动后,崂山太清宫对收纳道士出家制订了各项新规定。10余年来,在此出家已有20余名道士。 佛教传入崂山地区,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崂山之佛教始于魏晋,盛于隋唐,明代又迭起*,清代后期渐衰。崂山的崇佛寺(俗称荆沟院)建于魏元帝景元五年(公元2年),这是崂山最古老的寺院,应视为佛教在崂山的发端。东晋义熙八年(公元412年),到印度等地求经的僧人法显泛海返国,遇飓风漂泊到不其县崂山南岸栲栳岛一带登陆,当时不其县为长广郡的郡治,笃信佛教的太守李嶷听说法显是到西方取经的名僧,便将法显接到不其城内,讲经说法,并在其登岸之处创建了石佛寺(即潮海院)。从此,佛教在崂山声名大振,广为传播。嗣后,崂山相继建起了石竹庵(后改名慧炬院)和狮莲院(俗称城阳寺),北魏时法海寺的创建,标志着崂山佛教已初具规模。
隋、唐两代,佛道并重,隋代重建即墨县于今址后,狮莲院、荆沟院和慧炬院等著名寺院得以重修,规模更加宏伟,香火日渐旺盛。唐代,僧人普丰由四川峨嵋山来到崂山,在王哥庄镇大桥村东修建了大悲阁,内祀大悲观世音菩萨,后改称峡口庙,其后又在铁骑山东修了一座分院,名为林花庵,又在峡口庙东2.5公里的东台村建了另一座分院,名为普济寺。崂山巨峰之南还建有白云庵。宋、元两代,佛道两教一直和睦相处。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和尚来到崂山,于万历十三年起在崂山太清宫三清殿前耗巨资修建了气势恢宏的海印寺,后因与太清宫道士发生纠纷,进士出身的道人耿义兰进京告御状,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朝廷降旨毁寺复宫,憨山亦被远戍雷州。崂山佛教虽遭此打击,但并未一蹶不振,桂峰、自华及慈沾等著名僧人仍在崂山进行了许多佛事活动,加之当地乡宦士绅的支持,崂山的佛教仍有所发展。据粗略统计,明、清两代创建的寺院有20余处,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清顺治九年创建的华严寺。这座寺院规模宏伟,名声远播,藏有清雍正年间刊印的《大藏经》一部,还有元代手抄本的《册府元龟》。直到清末民初,华严寺与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石佛寺、法海寺仍被称为崂山佛教的三大寺院。*时期,崂山佛教每况愈下,逐渐衰落。
建国后,崂山的僧人在国家民族宗教*的引导下,积极参加了各项爱国活动。在1956年农业合作化*中,崂山的僧道联合创办了生产合作社,过着亦禅亦农的生活,走上了自给自养的道路。“文化大*”中,各寺院的神像被砸毁,经卷、文物被焚烧,僧尼被遣散,大殿被封闭。但也有些宗教文物受到了群众的保护,华严寺的《大藏经》和《册府元龟》被青岛市的文化部门抢救出来;沙子口东风船厂的职工把石佛寺和大石寺的五尊铁佛完整的保存下来;源头村居民把法海寺的乾隆年间重修碑拉到家中隐藏起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得到了进一步落实,“文化大*”中被遣送的僧14人、尼7人,均落实了*,并妥善安排了他们的生活。1985年青岛市成立了佛教协会筹委会,*还拨专款修复了崂山华严寺和法海寺,并将这两座寺院列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崂山山区共有27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文物古迹  古文化遗址古城古楼堂书院古墓康有为墓城子遗址古不其城玉蕊楼康成书院财贝沟东周墓群康有为原墓李家宅头遗址鳌山卫城镜岩楼华阳书院城阳汉墓群康有为新墓半阡子遗址浮山所城太古堂青峪书院房凤墓——冷家沙沟遗址雄崖所故城大劳草堂石屋书院童恢衣冠冢——霸王台遗址——读书楼劳山书院邱处机衣冠冢——西窑顶遗址——上庄别墅下书院蓝铜墓——————紫霞阁——于七墓—— 古庙宇太清宫华楼宫太平宫蔚竹庵上清宫白云洞百福庵明道观明霞洞关帝庙通真宫法海寺凝真观华严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在崂山各地建立了文物保护小组,1956年和1982年先后进行了两次文物普查,共出土铜器1045件,另有铜钱26斤,出土铁器20件,这些出土文物都保存在青岛市和崂山区博物馆内。惟《崂山金石目录》中之古铜器铁器已散失。 古铜器铁器大福岛古铜印晒钱石古钱南城阳村古铜印明道观古箭镞高家崮古铜器霸王台古戟头寿阳庵古铜像、铜器铁瓦殿铁瓦海印寺大铜佛像菩萨洞铁佛像玉蕊楼古铜瓶迎真观铁钟城阳古铜瓶太平宫铁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