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考入高中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的数学成绩会出现下滑,有的甚至不及格。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后,有的学生能很快地调整自己,几个月最迟一年内能赶上来,但也有的在焦躁和彷徨中迷失了自己,等醒悟过来时,高中也将结束了,针对这些学生,我总结如下。
一、原因分析:
我对我校高一学生中100名学习成绩下降明显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这100名学生中,成绩下降幅度较大的有23名,其中因不适应高中学习而成绩下降的约占48%;因学习方法不当而成绩下降的约占65%;因偏科而成绩下降的约占13%;因迷恋网吧打游戏而成绩下降的约占22%。这里我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初中、高中教材跨度过大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教材循序渐进,直观性强,内容通俗、具体,对每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数学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数学知识,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中高中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及函数语言,紧接着又是指数函数的分类问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远大于初中数学。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优秀者,进入高中后学习屡受挫折,成绩不理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习不得法,从而导致成绩滑坡。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课程与初中相比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接受知识信息的量比初中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知识内容难度也相应的增加了,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一次飞跃,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等。这些问题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学生成绩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新的环境不适应
我曾在高一召开过学生座谈会,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的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尤其到了初三,重点题目要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维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接高一课程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学生。因此造成初中、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巨大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环节,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用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新的环境使学生在心理上、感觉上出现了不适应。一所高中的学生来自多所初中,原来的尖子,现在不可能都是尖子,就像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一样,在省里是第一,到国家队可能没有取上名次,到世界就更别提了。因此,某些学生成绩的相对下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初中到高中,环境变化也导致个别学生不适应。有些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尤其是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能力不是很强,到了新的环境,经常因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焦虑,造成精力流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个新环境,也有个别学生因为一点挫折而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的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老师上课一般都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但一部分同学上课不会抓重点,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晚上加班加点,白天却无精打采,或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半功倍,收效甚微。
二、对策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要想大面积地提高高一学生的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了解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师的`授课特点
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底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刚开始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及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由于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习题的次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且考试时章节难度不能大。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反复使用将变成学生的习惯行为。通过上述师生互动的方法,降低教材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性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养成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的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这不仅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要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进行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重点是使学生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动脑、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辅导书,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有薄变厚。其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学生介绍经验,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共同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