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于20xx年6月17号至10月17号在浙二医院参加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是1984年国内最早成立的急诊科之一,以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的创建单位之一、全国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承办中国急诊医学领域最权威的杂志——《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和主办国内唯一的急诊医学国际刊物——“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国内首批二级学科的急诊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为学科水平标志,是卫生部首批急诊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哈佛大学高级灾难医学救援中国培训中心、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同时是浙江大学急救医学研究所、浙江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浙江省急诊医学岗位培训中心的挂靠单位。学科集临床、教学、科研、出版和培训于一体,是中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基地之一。浙二急诊中心是浙江省首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之一。建筑面积7450M2,床位109张(急诊抢救床16张、复苏床2张,急诊监护室16张,急诊日间病房30张,监护后病房45张),年急诊量8~9万余人次,危重病比例约10%,抢救成功率约98%。其中急诊ICU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急诊监护室。急诊中心配置各种先进的医疗救护设备,包括中央监护系统、多功能监护仪、高级呼吸机、多功能监护床、床旁血液净化系统、纤支镜、胃镜、脑室镜、腹腔镜、超声机、移动摄片机、物流传输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家属探视系统,设备总价值达 20xx 多万元。 急诊中心现有护士 120名,其中副高 4 名,中级 26 名,硕士在读5名,本科 65%,其余本科在读。
浙二的亮点:
一:标准化的作业流程(SOP)
院内所有的制度、工作流程都有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并以SOP的格式书写。所有的员工在其职谋其位,都必须按照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工作,如因为没有认真执行标准化的流程发生了工作的失误,责任应归于当事人,并要进行严格的批评和处理,如果是因为流程本身的不顺畅而发生的失误那就要对流程进行查找原因并修改,比如一个小小的耳温仪的使用,护士长要通过调查、取样、对比研究,最后才制定出一个最理想的操作标准,标准中对耳温仪的测量方向、测量手势、耳朵上提的方向都做了很明确的要求,以减少不同时间、不同人群测量所产生的误差。
二:急诊就诊流程
患者到急诊就诊,先要到预检台进行预检,分诊属于急诊范畴的,患者凭借一张“建卡”条,到挂号处办理病历和就诊卡,然后再到预检台测量生命体征,电脑录入分诊到相应的科室,患者再到挂号处挂号后到相应的科室就诊。只有紧急抢救的患者才马上进抢救室或复苏室,大部分病人都是预检后才能就诊的。进入A区或B区的病人,要预交700元押金,就诊时还是要另外交费。大部分病人外出的检查都是由护工或医生陪同,在复苏室的病人由护士陪同,危重病人转运一定要带监护仪和皮囊。
三:护士的分层培训
浙二医院的培训组织架构:护理教育科研委员会-护理教育部-护理总带教-科片总带教-科室带教;培训队伍非常强大,师资力量:临床带教护士有61人,35人取得了浙江省专科培训资格证书;技能培训队伍20余名,5人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铜奖,9人获医院技能培训资格,急诊科的杨小娜护士获得了20xx年11月全国卫生系统护理技能大赛重症监护组的银奖。在AHA心脏培训队伍里,有主任导师2名,BLS导师20名,ACLS导师6名。
四:人人都是管理者
在浙二,人人都是管理者,一个集体不是一个人管出来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科室有护士长、大组长、小组长及各位组员,每位护士都有自己的分管工作,责任到人。在工作过程中,如果在自己管的范围内出现了问题由分管人解决,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严重的问题必须做成PPT,在科务会议上传达。比如皮囊的放置,因一次抢救护士在取皮囊时,皮囊部件摆放乱,氧气连接管未连接,面罩一拿就掉到地上,延误了抢救的时间,于是他们就做了持续质量改进,研究怎样摆放是最标准的、最省时,然后再制定标准化,拍成照片,在科务会议上传达。
五:院感工作的落实和监督
医院对院感工作非常重视,浙二的每位员工进岗位前都需要接受系统化的培训和考核后才能上岗,包括新员工、进修生、实习生、护工、保洁员等。院感的监督和管理也是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科-科室院感监控员组成,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和岗位说明,共同完成医院的院感工作。院感工作的重点方面是:手卫生、消毒隔离、多重耐药菌的防范与护理、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理。王建安院长就是手卫生宣传海报的形象大使。
六:抢救室的优质护理:制度的落实、流程的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急诊的优质护理主要体现在制度的落实、流程的改进上。“优质护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急诊,我们要为所有的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不仅仅是病人、家属,比如医生、进修老师,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为病人我们要更加简化我们的流程,让病人尽快的看上病看好病才是我们最最重要的事情,不仅仅是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就可以的,比如我们的分诊流程、住院流程的改进,都是为了让病人的就诊能更加的流畅。”这是急诊科护士长讲的一段话,也非常的有道理和实在。
七:设备管理,物品标配
物品标配清晰明确,每种仪器、物品定点放置,整洁有序。仪器专人负责,每天主复班早上检测仪器性能。仪器附有操作程序、检测步骤。定位抢救,有抢救车的地方就有新版的心肺复苏图解,抢救车外附有相似抢救药的图标。
八:其他
1.PDCA项目:每年10~12个项目,完成后均形成SOP(标准作业流程)。
2.科学的预检分诊:预检工作每天由两名具有预检资质的护士完成,他们需有护士执业证书且在急诊室工作3年以上。预检台配有多功能监护仪、体温计、血糖仪等。
3.先进的物流系统:急诊血标本等通过物流系统随时送检,减少人力、时间消耗。
4.建立“每日工作稽查表”,由当日大组长填写,内容包括:环境整洁、操作规范、留抢记录书写等等。
5.院内网信息管理系统:办公室电脑、复苏室电脑均有院内网站开放,内容有:各部门包括护理部的文件、通知、要闻;学习资料、作业下载;博客;电话号码查询;订餐系统;……内容更新快,最新内容会有醒目标识。
此次培训,虽然紧张、辛苦,但它不仅让我学习到了知识,收获了友谊,也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让我明白了护理工作同样可以很精彩。4个月的培训结束了,但意义和精神仍在延伸,学习是一种形式,感受是一种心得和收获,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目的。我将带着全新的知识和技能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培养更多的急诊护理骨干,从而提高本地区急诊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次培训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知识是在不断地更新,技术在不断的飞跃,我需要不断摄取新鲜的“氧料”,充实自我、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