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村官?恐怕是作为大学生村官的你我都渴望修炼的“绝世武功”,我们不禁会去翻看许多专家或前辈的经验之谈,或许就能看到“三点意见”或者是“五种角色”等诸如此类的“武功秘籍”。但今天我想借助《村官视界》这个崭新的交流平台,站在一个亲身经历者的独特视角来思考村官能力的施展、作用的发挥,希望能抛砖引玉,对村官小伙伴们有所启迪。
我觉得,大学生村官要想在农村这个大天地里有所作为,平台和能力缺一不可。没有平台,大学生村官就缺少了在为农民服务、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没有能力,农民便不可能对大学生村官的服务满意、农村的面貌也难以得到明显的改变。但两者相较,能力比平台更为重要。
我当村官三年,其中书记助理两年,书记一年,从幕后走向台前,深刻感受到平台的重要性。根据中组部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岗大学生村官18万余人,其中只有1851人担任村主任,5837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4492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可想而知,越往上平台越大,施展的空间也会相对大些,但如同大浪淘沙一般,却是万里挑一。但在现实中,提供给大学生村官的平台往往并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村官起初会被乡镇一级截留,只有小部分能够很幸运地成为村两委正职干部。受主客观等因素制约,所谓的担任副职与助理,作用也较为有限。如果说村官“五行”(五种角色)是做好村情民情调研员、民事纠纷调解员、扶贫济困帮扶员、群众学习引导员和群众致富指路员,那么大部分在村任职的村官可谓是“五行”缺失,而被乡镇截留的村官就更是“五行”缺“五行”,“村”途惨淡。即便是担任正职干部的,也要分为挂名和实干两种。当下很多大学生村官有情怀、有抱负、有能力,但因前述情况,很多一腔热血、想在农村施展一番“拳脚”的大学生村官,并没有得到一个哪怕是并不理想的展示平台,真正能够在村里施展抱负的几乎是凤毛麟角。但我们又没法逃避的是,每年都要撰写个人事迹或年终总结,这时突然发现,自己的业绩平平,只能抄袭专家和前辈的“武功秘籍”了。
有一句名言:“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我们在为缺少平台而抱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审视一下自己的农村工作能力,进而努力弥补自身的种种不足,为将来平台的出现打下基础?而当我们得到平台时,是不是应该更加努力通过实践来完善“五行”的缺失呢?我在哪些方面的能力不足,我还需要强化、提升自身的什么能力,我该如何让人们认识到自己有能力胜任村官这一岗位,在机会来临前我的准备是否充分等等都是需要我们时时提醒自己去解答的问题。
我觉得,作为村官,需要具备建设新农村、服务农民的多种能力: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掌握新本领的能力;对农村整体发展大趋势的洞察能力;对本村发展的规划能力;与农民交朋友的能力;为农民朋友办实事的能力;巧妙应对诸多不良现象的能力;妥善处理各种事件的'能力等等。当然,作为大学生村官,这些能力并非天生就有,需要自己积极地通过种种途径去磨炼,去掌握,进而让自己具备胜任大学生村官的能力。
还有一种能力,特别需要我们大学生村官时时磨炼,那就是为农村、农民服务时的吃苦耐劳意识。换一句话说,当下村官除了要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胆略和豪情,也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低调与务实。我们时常听到乡村老干部感叹:如今的村官在懂得知识化、信息化的同时,却少了许多在基层的磨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曾经的他们可以骑着一辆自行车在泥泞地里走村入户,可以和村民喝酒划拳拉家常,也可以在关键时刻拍桌子“叫板”。反观当下,有些村官入职半年,连村委会大门朝向哪里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展开深入的调研了,这就脱离了群众,难以接到“地气”,“村官”成为了空中楼阁,发挥应有的作用从何谈起?你愿意少一些书生意气,多一些雷厉风行;你敢做开拓创新型的进取之官,而非迎合守旧型的昏庸之官;但缺乏了吃苦耐劳的能力,如何去雷厉风行、怎样来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