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哪些病传染

2024-07-04 来源:华佗健康网

传染性疾病概述:

1. 分类: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我国法定39种传染病。

2. 病原体: 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引起。

3. 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是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4.易感人群:个体的营养、身体状况和环境等因素,易感人群容易受到传染,特异性预防接种可提高免疫力。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传染病分类有哪些

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一)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二)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三)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12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第十条

本条例规定管理的急性传染病分为两类二十五种:甲类:(1)鼠疫(2)霍乱及副霍乱(3)天花乙类:(4)白喉(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百日咳(7)猩红热(8)麻疹(9)流行冒(10)痢疾(菌痢和阿米巴痢疾)(11)伤寒及副伤寒(12)病毒性肝炎(13)脊髓灰质炎(14)流行性乙型脑炎(15)疟疾(16)斑疹伤寒(17)回归热(18)黑热病(19)森林脑炎(20)(21)出血热(22)钩端螺旋体病(23)布鲁氏杆菌病(24)狂犬病(25)炭疽

传染病包括哪些

我国的传染病主要分为三类,具体如下:

1、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狂犬病、乙型流行性脑炎、登革热、炭疽病、痢疾、伤寒、百日咳、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血吸虫病、疟疾、梅毒等;

3、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丘伤寒、黑热病、包虫病。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等等。传染病通常分为三类:甲类、乙类、丙类。其中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炎、禽流感、麻疹、狂犬病、出血热、结核病、猩红热、淋病、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和阿米巴性痢疾、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脊髓灰质炎、人...

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包虫病、丝虫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

传染病分为哪几大类

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传播方式及速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共39种。

1.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3.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棘球蚴病、丝虫病,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4.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性疱疹、水痘、、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肝吸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不明原因肺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不明原因疾病。

患有传染病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常见的传染病不只有五种。常见的传染病有霍乱、乙肝等,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以及血液、体液传播等。

1、飞沫传播:

易感者通过呼吸道吸入了存在于空气飞沫中病原体而感染,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冒、麻疹、肺结核,这些传染病病原体通过呼吸道吸入后,在呼吸系统上皮细胞内复制,从而进入血液或淋巴组织,引起局部或全身毒性炎症反应。

2、消化道传播:

易感者通过进食被病原体污染的水、食物,或接触污染餐具而感染,例如细菌性痢疾、霍乱等。

3、接触传播:

易感者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者土壤等而被感染,如血吸虫病等是由于接触了疫水而感染。

4、虫媒传播:

蚊子、虱子、蜱虫等动物,如果叮咬过感染病原体的人群后,再叮咬其他易感者,可能导致其患病。常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等。

5、血液、体液传播:

存在于传染源体液、血液中的病原体,通过血液制品、性生活、分娩等方式传播给易感者,比如乙肝等等一些传染的疾病。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