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区别
我们在撰写课题申报书或课题开题报告时, 通常要确定课题的研究对象, 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 但是, 在理解什么是课题研究对象?什么是课题研究内容时, 很多老师无法正确理解, 无法区分“研究对象” 与“研究内容” 之间的不同, 下面就来详细谈谈课题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之间的区别。
研究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 群体或组织、 或者是研究所指的其它社会单位, 一般包括社会中具体的个人、 家庭、 社区、 各类专门人群以及各类组织等。 任何一项研究, 都有具体的研究对象。 这些对象可以是人, 是物, 也可以是文献记载或其他文字资料等, 数量可以是一个、 几个, 也可以是成千上万个。 在教育研究中, 研究对象通常是人, 如: 学生、 教师、 家长等, 有时候也可以是学校、 教研组、 学科组等各类教育教学组织。
一个课题名称的标准的表述范式应该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 课题也只有在合理选择和确定了研究对象之后, 才能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研究开展的可行性。 比如我们现在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 , 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 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 比如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 , 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中学生,而不是小学生或者大学生, 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
科学合理的选择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不仅与研究目的、 内容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关系到资料的收集、 整理、分析, 同时它还涉及到整个研究的费用以及应用范围。 一般来说, 如果研究对象仅仅是个别的或少数人( 比如: 中小学教师开展的小课题研究) , 通常不存在抽样问题, 因为研究对象的总体差不多就是研究的直接对象。 但是一些省级、 国家级或较大的规划课题设计的研究对象总体比较大, 有时趋于无穷( 比如: 涉及全国或全省) , 这时候要将课题规定的所有对象都拿来进行研究往往是难以做到的,也没有必要, 因此需要运用某种科学合理的方法来选择部分的研究对象, 这样的程序和方法, 用一个专业术语表示就是“抽样( Sampling) ” 。
抽样( Sampling) 就是从一个总体( population) 中抽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作为样本( sample) , 然后用这一样本的结果去推断总体。 在这里, 总体指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 抽样是以概率论为理论基础。 抽样的作用是为了合理地减少研究对象, 既可以节约人力、 物力、 时间, 又可使研究力量相对集中,使研究工作深入、 细致, 从而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于研究对象的抽样方法这里就不详叙, 大家可以查阅相关专业文章和资料。
那么, 研究内容又该如何理解呢? 我们知道, 任何课题研究所指向的都是问题, 没有问题就没有课题, 而这些问题就是课题要研究的内容。 前面已经阐述了“研究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 群体或组织、或者是研究所指的其它社会单位” , 可见, 研究对象并未涉及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 研究对象显然不能理解为研究内容。
教育科研方法概论中对研究内容与对象的定义是: 研究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而研究对象则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范围中的任何个体、 群体与社会单位。 那么, 我们可以通俗的理解为: 研究对象是指某类个体、 群体或组织, 而研究内容则是指产生在该类个体、 群体或组织中问题与现象。 当然, 同样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在不同的个体、 群体和组织中, 但我们不可能将产生同样问题的所有个体、 群体或组织都去作为研究的对象, 所以, 研究对象才会存在一个选择和抽样的问题。 同理, 同一个体、 群体或组织也会产生不同的问题, 我们也不肯能去研究所有的问题, 所以, 研究内容也同样需要分解和选择, 经过分解、 筛选并最终确定的问题与现象才是课题研究者需要去探索、 分析与研究的课题具体内容。 一般来说, 确定研究内容首先需要按照研究的目标将研究主题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的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收集的信息。 有关教育科研课题内容的分解方法、 程序与选择策略可参考其他专门的文章和资料。
可见,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是紧密联系但又有区别的, 研究内容是产生在研究对象中的具体问题与现象,研究对象所存在问题与现象就是课题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