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春·艺术·梦想”征文:诚惶诚恐——关于艺术的朝圣之路

2024-07-18 来源:华佗健康网

“青春·艺术·梦想”征文:诚惶诚恐——关于艺术的朝圣之路

  “青春·艺术·梦想”征文:诚惶诚恐——关于艺术的朝圣之路   XX级摄影  牛冬岳  行走在美院落红满地的秋冬之交,我沉迷于脚下的树叶响动,和头顶崭新的蔚 蓝中。悄悄告诉身后消逝的脚印,少年这跃跃欲试的新奇,请你不要介怀。   青春是无知无畏的懵懂,愈单纯,愈珍贵。青春又是勒不住的白驹,等不得那 年华已逝之时,梦想的姗姗来迟。我庆幸我的青春里有艺术陪伴,它教我如何生 活,收藏着我的点滴情思和一切未用尽的生命力。   走进大学校门那一刻,心中的信念早已悄然萌芽。我提着心爱的胶片机走向你 ,无言的微笑,种下这一生的情结。对图像艺术的钟爱,和美院图书馆摄影专区 ,这两个元素碰撞成我每日孜孜以求的身影。从此默默地爬向那阶梯,即使自知 阶梯的至高处或许一生都难以逾越,却难以抑制胸中真切的渴求。   我清楚,这段年华终将成为艺术生涯中的最最难忘。放下一贯的轻狂,低头追 寻先辈的脚步,我已登上巨人的肩膀。时光流转,清风蹑脚走过屋宇的窗棂。艺 术大师们的影像和每一种独特理念在我脑海中回旋,沉淀:  “电影没有取代摄影,正如摄影将永远无法取代绘画”。 达弥施在他的著作中 这样诠释。而偏激的亚历山大 罗钦可却在宣称“绘画已死”:“相机是社会主 义社会于人民的理想的眼睛,只有摄影能回应所有未来艺术的标准。”     罗钦可的艺术风格独特,他的作品每次都以奇妙的方式刺激这我的感官。我心 中澎湃起来,开始了稚拙的学习和模仿。即便自己的试验曾遭遇被称作“眼花缭 乱”的窘迫,也丝毫未减心中激荡起的浪花。一度执着的尝试,终于渐渐明晰了 何为对大众负责,并且符合当下的艺术。   在这样倔强的自信中,我发现,探索变得饶有兴味。   然而遗留的困惑未解: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眼中,对于艺术作品的评价会如此阶 级化?大师所做的总能找到奇异的闪光点,并可以冠冕堂皇的大肆称道,而初学 者们的每一次极为艰辛的努力却很难换来几句真诚的肯定?难道我们就注定被推 翻,全无立足之点且囚禁在牢笼内难见天日吗?   从未想要隐藏过自己的思考,也许这质疑中暗含的着急贪求和年少无知会让无 数人鄙夷,可我相信那却正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避免不了的真实。而这些真实 ,我选择一切坦然面对:阅历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和初生牛犊本有的狂妄。也 许正是这质疑,它无形中激怒着我,让我捧卷研习时不再感到丝毫疲倦,让我从 每一张图像,每一曲音乐,每一部电影中不停寻找答案。   每个阶段的作品都有各自的特征,这些特征也未必在每个人心中都会产生共鸣 。我说青春是脆弱的,当这梦想羽翼未丰时,它禁不起一再的否定。青春又是坚 韧的,就像蒲苇,受挫之时总能邂逅一个惊喜或是一个不再颓唐的“借口”。 艺术,当我走进你,才知道原来在你神秘的名字下,并没有外人想象中飘渺的幻 影。你婀娜的站在遥远的前方,不肯轻佻。只给年少的我留下一条艰辛的路。   是啊,最初的学习从来都是苦涩的,那苦涩有点像意式浓缩咖啡,时间会使你 对它上瘾,会让你情不自禁。会让你在闭上眼睛时,久久流连于它。而在最初, 你所有的爱和热情便是手边的方糖,丢进去,搅一搅,增添几许滋味,让你继续 品尝,可那苦涩似乎并未有什么分别。    自己摄影道路的开始,正是那样的味道。当你面对的还只是技术的时候,总 会很难抑制那种近乎梦碎的失望。    初次在暗室里冲洗照片的盲目和焦虑,不停挑战着我的心理承受,我悔恨于 自己处理不好这些看似琐碎却最基础的事情。夜里久久未眠,深呼吸,闻到一种 莫名的耻辱感和近乎窒息的压力。时空,就在这尴尬的慌乱中停驻着。 好在自己对于钟爱的事情有足够的坚定,加之有前人指路,才使得这道路即便怎 样艰难漫长,我也从未想过退却。每当面对难以承受的不安,我总在书中寻找方 向,也寻找原本的那个自己。   书中,我看到摄影家拉蒂格那爱的纯真表达。他将爱放进自己的作品,演绎“ 本能的快照”,没有设计,更无虚假。他在评论家们的质疑声中,固执的为了自 己而摄影,不愿交差,不为盈利!此后我警醒自己:既然当初向青春许下了诺言 ,那么何不以满怀真挚和敬畏去对待面前的艺术?   想起一位知名评论家的话:好与坏的评判标准在你自己手里。可以做到很好, 当然也可以很差,但绝不平庸!平庸是最大的耻辱,超越了世上所有的无能。  因此,我深深折服于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那种极端露骨的艺术表现。激情和香 艳不过是流星那飘忽的亮点,而长长拖曳于那之后的,是无尽的忧伤与感叹。当 流年逝去,形式背后的深刻内容在后人的思想中尚有回旋的价值,那在我眼中, 就是不朽!   而之所以不朽,也许就是因其中最简单的本性——最简单的事物往往爆发出最 强大的力量。当我初次尝试把“爱”紧紧聚焦于自己的镜头时,这照片竟赫然在 图像的世界里独自闪耀起来!               是谁抱怨世界变得如此冷漠?是谁在冷漠的世界里被无奈的同化?又是谁,在这 冷漠里失去了最珍贵的感知,麻木了思想,僵硬了灵魂。这时候,“爱”在哪里 ?“爱”,又有多真实?这是否值得我们叩问?   于是回想自己在艺术的陪伴中走过的七年。七年里一路思考,一路周折,心中 渐渐清澈-——一路坚定地行走,不断地仰望和追问,发现原来无论在任何时空 ,艺术在我思维的世界里从未到过顶端,尚存无数种可能。是机制下的制约,个 人性格的局限,还是永远也不能到达,我不知道。但我惊喜的发现,这条路在无 数次疑惑,迷茫和求索中竟已被我越走越宽!  罗丹说世界上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观察和思考是这段路途上永远的法则。一次次灵魂沉淀,感受艺术的巨大冲击 ,使我合十双手深深感激;那些在镜头前出现过的,或尚未到来的动人心魄,又 让我诚惶诚恐。在不停的得到与失去中,生活将敏锐与感性一同结晶,埋在我深 深凝视的瞳孔。怀着心中澄澈的敬畏,和越来越真切的虔诚,我成了艺术那长长 的高坡上,顶礼朝拜的圣徒。   而我心中的摄影便是这最真实的神圣,它富有魅力的变化,在我的青春里,是 绚烂的夕照。   深知,自从将自己交付与它,那么我所做的,我所想的就已被赋予责任。从此 不再凝神于琐碎无味的思考,不再认可思想的平庸和意识的虚无。正如拉蒂格那 样,将爱聚焦于镜头,做最无私的艺术。   这样,当青春,匆匆闯进我多彩的世界,这里便没有聒噪和轻浮。我的心中, 净无杂尘。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