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慢性病都有哪些 慢性病的危害

2024-08-12 来源:华佗健康网

人没有健康,就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每当看到新闻报纸报道一个家庭因为癌症、心脏病等慢性病而发生“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消息时,小编都感到着急和悲伤,如果及时预防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了。

慢性病都有哪些

肝硬化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该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则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障碍,直至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死亡。

糖尿病

糖尿病 (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又称类风湿(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内分泌、代谢、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有关系

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也称为尿毒症。

贫血

贫血(anaemia)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减少至正常值以下。但由于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的测定技术比较复杂,所以临床上一般指外周血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患者同年龄组、同性别和同地区的正常标准。国内的正常标准比国外的标准略低。沿海和平原地区,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如低于12.5g/dl,成年女子的血红蛋白低于11.0g/dl,可以认为有贫血。12岁以下儿童比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正常值约低15%左右,男孩和女孩无明显差别。海拔高的地区一般要高些。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心排血量。分为左侧、右侧心力衰竭和全心衰竭。常见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炎、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肺原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等。任何年龄可发生,一般可控制症状,常有反复发作,有部分病人可获痊愈。

消化性溃疡

一般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为消化性溃疡,有时简称为溃疡。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盐酸)和胃蛋白酶(酶的一种)却消化了自身的胃壁和十二指肠壁,从而损伤黏膜组织,这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脑出血(脑阻塞)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冠心病

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慢性病的种类

呼吸系统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 、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矽肺、肺纤维化;

循环系统

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慢性心包炎;

消化系统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

泌尿系统

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泌尿系慢性炎症;

血液系统

慢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瘤;

内分泌系统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亢、甲减;

代谢和营养

糖尿病、营养缺乏病、痛风、骨质疏松;

结缔组织和风湿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病、骨性关节炎。

慢性病的危害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2015年4月10日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对建国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作了回顾总结。报告称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力度虽然逐步加大,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此前为85%,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

慢性病的预防

1、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2、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3、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少饮酒;

4、注意饮水安全,讲究饮水卫生;

5、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6、膳食要清淡少盐;

7、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8、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不滥用抗生素;

9、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10、食用合格碘盐,预防碘缺乏病;

11、每年做1次健康体检;

12、经常开窗通风坚强运动与锻炼。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

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环境因素

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

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

、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

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