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23日前后,视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24节气的处暑。“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地区气温逐渐下降,是气温由炎热向凉爽过渡的节气。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处暑养生工作?
处暑养生常识
1、养阴润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处暑时节应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防止燥邪伤害人体津液。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建议多喝温水,以缓解和防止便秘症状。
2、少辛增酸
处暑时节,由于气候渐干燥,很多人会感到早晨起床时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饮用一大杯水,也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秋燥”,而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适当吃一些酸味食物。“望梅止渴”的故事 说明酸性食物具有非常强的滋阴效果,甚至还没吃到嘴里,润燥的效果就已经出来了,所以处暑时节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这类大寒的瓜果, 则要少吃或不吃。
3、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秋季养生小常识提示说,“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4、注意健脾祛湿润肺
中医认为湿易伤脾阳。一旦脾阳受损,就会脘腹胀满、胸闷欲呕、大便稀溏等症状。食材里加点白扁豆、炒薏苡仁等药食同源的食物。白扁豆味甘,微温能健脾化湿可用于大便溏泻,同时应忌贪凉冷饮,生鲜瓜果。
此外,秋天燥易伤肺,容易出现过敏性鼻炎、哮喘、气管炎、肺炎等。处暑除了要祛湿外还要润肺,秋燥不是真正的火,而是虚火,要用凉润之品,滋阴润肺。
5、多睡一小时
整个夏季炎热的气候让人消耗了较多能量,到了处暑时节,人体开始休整。此时宜调节起居作息,适当增加睡眠,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缓解秋乏过盛。此后应早睡早起,夜晚睡觉不应晚于23点。
午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黄帝内经》:“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中午小憩,不但可以保持精力充沛,也是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进行调养的重要方法。
6、轻松运动
秋季里气候清爽宜人,多到户外走走,勤晒太阳,适当做些有氧运动。但运动不宜太过,尽量选择运动量较小的活动,避免大量出汗,以伤阳气。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做一些登山、慢跑、郊游等户外运动,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