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和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
重点: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
2、“三个有利于”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
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难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是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直接动力。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1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预测
1、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
2、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取代无政府的盲目生产,没有商品和货币
4、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到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
5、过渡时期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之后,阶级和国家逐渐消亡
6、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将获得彻底解放,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将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二)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设想与实际模式 1、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① 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② 最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③ 生产关系的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2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④ 政治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
⑵ 实际模式
高度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大一统的计划经济+单纯的公有制+单纯的按劳分配。
3、50-70年代我国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和偏差
(1)观念上的偏差
一是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则当作教条;
二是把斯大林模式当作社会主义唯一的实践形式。
⑵主要表现:
① 所有制上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② 按劳分配下的平均主义加等级特权分配;
③ 高度集中的单一计划经济,忽视商品经济;
④ 政治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必须继续革命,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4、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特点:侧重于生产关系,把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
3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一)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观念的否定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同富裕;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最基本的含义
①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点。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它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和努力方向。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既要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又要克服平均主义倾向
②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主义其它原则实现的前提。
③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评价、检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2、社会主义本质论包含的基本原则
4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就是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要避免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努力做到这一点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包含的基本原则。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和意义
(一)特点
最突出的特点是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以往对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所重视和强调的是生产关系 ,追求“一大二公三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既注意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克服了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倾向;又要求人们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注意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
(二)意义
●澄清了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与模糊观念。克服和纠正了以往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的教条主义倾向;排除“姓资姓社”对改革开放的纠缠和干扰。
●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界性的范围内,对社会主义的解释有500百多种。因此,在实践上存在一个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结合的角度,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奠定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以社会主义的本质论为理论基础而提出来的。 如多种所有制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初级阶段理论等,都是在
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的。
●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社会主义本质论为党的路线、方针和 改革开放过程的各种具体政策提供了科学的评价和检验依据;它包含基本原则和根本目标规定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从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目标和手段的统一上,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既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条件,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并完成了对资产阶级私有制的改造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十月革命以后一再指出,当无产阶级反抗的基本任务解决以后,当消灭剥削制度及镇压剥削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解决以后,要把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邓小平也曾指出: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且他还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可见,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对马列主义的运用和发展。
第二,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要求。
6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邓小平联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他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他还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这说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来。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安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创造物质条件,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社会主义在本质上优越于资本主义的根本要求。
第三,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当今的时代特点决定的。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历史上未完成生产的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任务。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目前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是国家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关键是要依靠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从当今时代特点和国际形势来看,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国家之间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我国面临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压力,面临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实现经济以及社会各方面的现代化,实现社会的高度发展和全面进步,体现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本质。
二、发展是硬道理
7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再三强调,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其他的各项工作都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的,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冲击这个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根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观察和研究,提出我国要加快发展,争取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1988年5月,他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1992年春,邓小平在考察我国南方时指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都要依靠自己发展的信念,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干扰和冲击过这个中心。
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第一,从根本上说,发展与否不仅是重大的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国强民富都无从谈起。
第二,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这些年我们所取得的历史性的成就和经验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
8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历史过程。邓小平一方面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又强调,搞社会主义必须全面发展,不能单打一。
第四,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必须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
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和科技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局势面前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从国内情况看,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各种矛盾,这些都制约着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甚至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只有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改革和发展,才能逐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的十六大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江泽民对“发展就是硬道理”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庄严使命的要求。
9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总结出的科学结论。
四、判断各项工作是非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
过去由于对社会主义及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使姓“社”姓“资”问题成为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个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邓小平在对近几年来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而一针见血地指出,其要害是姓“社”姓“资”的问题。为了打破姓“社”姓“资”这种习惯思维定势的束缚,他提出了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条标准:即“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条标准已经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条标准中最核心的是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即以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即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反之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三条标准中的后两条,实际上就是生产力标准的逻辑延伸。
为什么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呢?
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即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原理;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
这是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所要求的。
10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思考题:
1.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2.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3.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如何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