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社会支持、参与老龄事业开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气氛更加浓厚,老年文化、体育、教育事业更加 繁荣,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渠道更加多元,生活环境更加适老宜居, 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开展,医养康养和 旅居养老等服务不断开展,市场规模和供给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重点推动新闻资讯、社交通讯、生 活购物、金融服务、旅游休闲、医疗健康、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 关的网站、
APP应用适老化改造,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 语音辅助等
功能,鼓励企业开发提供“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将 无障碍改造纳入日常更新维护内容,提高互联网无障碍水平。深入实 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坚持传 统服务方式与智能技术服务创新并行,在保存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 方式基础上提供更多适老化产品和服务;开展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培 训,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拒收现 金专项治理。加强涉老数据共享,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 息技术手段,建设互联互通的老年人信息协同平台和为老综合服务信 息平台,为提升老龄工作水平提供信息化支撑。
二、面临形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省人口老龄化呈现规模大、速度 快、区域差异大、高龄化趋势明显等特点;空巢、独居、失能(含失 智,下同)老年人数量进一步增加,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 务需求快速增长;城乡、区域老龄事业开展不平衡,养老服务体系和 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缺乏,人才短缺, 科技创新和产品支撑能力有待加强,老龄产业市场亟待规范;基层老 龄工作力量比拟薄弱,老龄工作体制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三、开展基础
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企业退 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逐步提高,长期护理保 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快速开展。三是 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各类养老设施达1.4万个,建设省级智 慧养老服务平台试点17个,实施敬老院安全、清洁、温暖、文化、医 疗康复“五大工程”,兜底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 展迅速,机构养老服务稳步开展,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启动实施,农村 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建立并落实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对 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员给予护理补贴。四是老年健康服务能力不断 增强。积极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老
年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老年医疗资源配置更加丰富,医养结合服务有序开展,老年人就医“绿 色”通道普遍设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群,老年人慢 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五是老龄事业和产业加快发 展。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快速开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 丰富,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老年人优待政策全 面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持续加强。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不断丰 富,新业态持续涌现。“敬老月”、“敬老文明号”创立等活动持续 开展,敬老爱老助老蔚然成风。
四、完善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
健全老龄事业政策体系。加强对老龄工作的基础性、前瞻性、系 统性研究,准确把握人口老龄化开展规律及其影响,助推老龄工作政 策制度创新,提高及时、科学、综合应对能力。建立完善老龄工作政 策体系,突出系统性、科学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促进各种政策制 度有效衔接,增强政策合力。完善老龄工作委员会专家库,提高老龄 政策研究能力。
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共识。将人口老龄化国情、、社会主义 学院教学培训内容,纳入大、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开展主题宣讲 和集中宣传等活动,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广泛共识和行 动自觉。
促进多方为老服务协同开展。加强宣传发动,推进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综合应对。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连锁化、规模化、品牌化开展, 提升我省养老服务品质,打造区域老年服务联合体。充分发挥市场作 用,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示范引领,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形成 优势
互补、协作共赢的老龄产业生态。加强省部联动和中原城市群老 龄工作交流合作,促进信息互通、经验共享。
加强老龄工作机制创新。支持和参与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 点联系城市机制建设,建立相关部门、城市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鼓 励各地开展多领域、多维度的系统创新,为全国、全省提供可复制、 可推广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经验。积极参与国际老龄事务合作,向 国际社会展示我省老龄工作成就,宣传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河南方 案。借鉴国外老龄事业开展经验成果,引进国际优质资源,推动我省 老龄产业高质量开展。创新推进老年社会工作,大力开展老年社会工 作队伍,帮助老年人适应社会开展,适应老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五、完善多层次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基本 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大力开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扩大企业年 金覆盖面。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开展水平,规范开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推动个人养老金开展,加快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和公益慈善事业有效衔接。
不断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 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稳定可持续的筹资运行和待遇调整机制,稳步推 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 等制度衔接,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完善医保基金支付家庭病 床费用、上门医疗服务收费政策。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鼓励开 发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作用, 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集中供养和失能照护能力。进 一步完善高龄津贴、护理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强 化与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 贴)、社会救助等政策的衔接;优先俣障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和计 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 性基本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通过临时救助给予应急性、过渡性生活保 障。鼓励公益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开展面向困难老年人的慈善公益活动。
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 制定照护需求认定标准、照护等级评定标准、照护服务机构建设标准 和照护服务质量标准等配套政策。加强长期护理保险与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经济
困难失能老年人补贴等福利性补贴工程的整合衔接,提 高资源配置效率。力争到2025年年底,基本形成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 展水平和老龄化开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 六、培育新时代老龄产业开展体系
推动智慧健康养老技术创新。统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 创新资源,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开展与技术集成创新,提升智慧健康 养老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 智能、5G等,积极开展适用于老年健康管理、养老照护的新技术、新 设备,开发可穿戴设备、健康监测设备、养老监护设备、康复辅具、 服务机器人、防走失定位等产品。加强老年辅助技术和老年功能代偿 产品研发,为老年人衰退的视力、听力、记忆力、运动能力等功能提 供智能科技辅助和代偿。
增加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供给。围绕老年人健康管理、康复辅助、 监护等,加快智能养老产品研发和集成应用,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健 康养老需求。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建成50个智慧养老服务平 台。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 试点示范,推动建设“智慧养老院”。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 所等协同创新,加大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力度,推动老年用品传统产 业转型升级。推动涉老企业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开展。
促进银发经济开展。倡导健康、科学的养老理念,鼓励各地通过 适度
补贴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老年人购买或租赁适宜的专业服务和 辅具用品。搭建信息对接和应用平台,促进优质康复辅具等老年适用 产品在社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率先使用和推广。加快开展老年用 品租赁市场,推广康复辅具社区租赁,鼓励社会力量建设集康复辅具 展示体验、老年用品消费、老年教育文娱等于一体的银发消费综合体。 加强养老终端设备适老化设计与开发,探索“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 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综合化智慧养老服务。
推动老龄产业融合开展。完善相关投融资、税费、人才、土地、 规划、生态环境等扶持政策,明确责任部门,确保政策落实。把老龄 产业开展融入城市开展和乡村振兴,推动老龄产业与文化、教育、体 育、家政、旅游、养生、健康、餐饮等行业融合开展,引导社会资本 积极参与各类医养康养新业态开展,在传统产业渗入老龄元素,合理 扩展老龄产业覆盖范围和产业链条。开发老年人生活用品市场,完善 相关行业标准,规范老年食品、药品、保健品、居家用品等行业开展。 拓展老年人旅游消费领域,鼓励旅游企业设计推出一日游、短途游、 古都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康养旅游等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 提升老年人旅游服务品质。依托山水、温泉、中医药、太极少林文化 等资源,深入推进医养康养结合,建设适宜老年人的乡村旅居、休闲
康养目的地。支持家政服务业开展,制定完善家政服务业标准规范, 构建安全优质、 品种丰富、运行高效的家政服务产业体系。优化老龄 产业营商环境, 将养老服务领域纳入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强化信用监管和信息公开。
资料来源:
河南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开展规划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