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描的写意性在中国花鸟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邓佳炜
来源:《美与时代·中》2019年第11期
摘 要:白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中形成的一种完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独特的绘画语言。白描画法是最早、最简化的绘画表现形式,史前岩石壁画中多以线条形式表达,以白描表现的瑞兽很常见于汉代壁画和魏晋砖画。 关键词:白描;写意性;中国花鸟画;美术教学 一、白描写意性的表现 (一)白描题材与功能的转换
白描在唐以前是人物画起稿的粉本,被称为“白画”或“线描”。早期白描画线描技法以均匀流畅的线条为主,到了唐代,吴道子为了能生动表现人物衣服的厚度与质感,把白描线条发展出粗细轻重的变化。南朝谢赫在《画品》中说:“图画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白描题材早期主要运用在人物画中,绘画的主要功能是统治阶级传播社会文化的途径,特别是道德教育。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提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远,发于天然,非由述作。”否定了将绘画仅看成是怡情悦性之事的观念。此时,山水画与花鸟画也出现并发展,张彦远认为山水画的功能是“图画者,所以鉴戒贤愚,怡悦情性”,再现自然之美,有“畅神”的作用。
到宋代,文人画思潮及由此而生的艺术审美与品评标准的转换,主导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绘画美学观念的政教走向悦情。北宋李公麟的画作题材广及人物、花鸟、鞍马、山水、侍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等,画面很好地融合了真实感与文人情趣,所作皆不着色,其精湛的白描笔法与画风,使白描不再依附于工笔画底稿的存在,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李公麟的鞍马无论骨气、精神、绘画技法还是社会功能与前代相比都出现了变化,代表作《五马图》(图1)中的马上升为画面的主体,不是作为坐骑和人物画的附属,而是被赋予了独立的美学内涵。由此可见白描题材与功能发生了变化,白描开始成为画家抒发情感、寄寓心情的绘画。 (二)白描技法上的写意性
白描技法的写意性首先是白描不拘泥于表现物象的真实形象,而是通过总结物象规律加以主观处理,运用线条的变化完善丰富画面。例如陈洪绶《水浒叶子》中运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人物不同性格和形象,水浒英雄中宋江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描写他个头矮小,皮肤黝黑,又称“黑宋江”,但陈洪绶并没有按照小说中所写的那样如实地刻画,而是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的观察,凭借自己小说中人物的深刻理解,加以丰富的想象力,抓住他的神态、动作、衣物去表现,显示出宋江是一位敢于挑战封建势力的梁山好汉首领的形象。
其次是白描技法在写意花鸟画中的量运用,写意是相对写实而言的概念,写实是对物象真实的再现,写意是在掌握物象真实规律下通过艺术创作抒发表达自己的情感,白描与写意都是国画技法,能很好地融合。例如,花鸟画基础教学常用的《芥子园画传》中,梅兰菊的花都有以白描的形式搭配水墨的枝叶呈现。
最后白描线条中的书写性与通过线条表达情感,在创作通过用不同的线条将物体的质感与创作者的情感结合起来表现物象。例如,陈子奋的白描花鸟画创作中以金石篆刻和书法入画,用笔如刀,将金石碑文的蒼劲老辣的笔法运用在白描当中,每根线条和篆刻一样有丰富的变化,不是一味精细勾勒,并不完全遵循物象规律,而是根据画面需求,有节奏地增加减少线条,线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所绘对象剥离,更能体现绘画“骨法用笔”的表现力。 二、白描写意性在花鸟画教学中的应用
花鸟画是传情达意的,如梅兰竹菊寄托文人高洁的品质,牡丹表达人们对富贵的追求,荷花表达清廉的比喻,白描的写意性与花鸟画的融合能使学生更好地通过创作表达情感。在花鸟画教学中,白描是花鸟画的基础课程,在白描教学前期以临摹为主,学生对描绘物象没有细致的观察,只从临摹中学习线条的规律,在不清楚物象结构的基础上画出来的线条程式化,不生动,线条只是描绘物象形象的轮廓,丧失了白描独特的形式趣味。白描教学后期以写生为主,很多学生过于追求对物象在画面的真实还原再现,没有结合物象规律与临摹中线条的规律,因此忽略了对白描线条的表现和自己对物象感觉的表达。学生在花鸟画创作中大多只使用细致工整的铁线描或钉头鼠尾描,柳叶描、行云流水描等都用的较少,而陈子奋花卉白描作品中提供了很多白描花卉线条的参考。在白描花鸟画写生和创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了解白描的写意性,将白描线条技法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白描线条与用笔
白描写意性在写意花鸟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线条是构成中国画的基础元素,在写意花鸟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画尤其是小写意花鸟画中大量运用白描,先勾勒再设色,写意花鸟画中线条更应该轻松灵动富有写意性,如果线条像工笔画一样一丝不苟则很难表达创作者的情感。例如任伯年的小写意花鸟画,不同的物象勾勒用线用笔不一样,能表达画家的情感。白描线条的写意性首先应该注重线条的变化,线条的虚实、粗细、轻重、方圆、干湿、浓淡,用笔的中锋、侧锋、起笔、运笔、收笔等都会影响画面效果的呈现。线条干湿浓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变化组合才能使画面丰富有韵律。谢赫在《古画品录》提出的“六法论”中的“骨法用笔”,强调绘画中线条应该有力量感、富有弹力和韧性。骨法用笔需注重线条的“书写性”,勾线要有力度,用笔需控制行笔的速度,行笔需灵活运用提、按、顿、挫等笔法,线条有变化、用笔精炼才能使画面生动有节奏感。 (二)白描布局与材料
白描在工笔花鸟画中起到底稿的作用,白描是规划整体布局画面支撑起工笔花鸟画的骨架。在形体空间的处理上,线条要从物象的结构体积出发运用线条的前后穿插、疏密、虚实搭配组织来表现物象的形体与画面的空间。布局画面时要做到“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繁而不乱。如繁复的花卉结构线条比较密集,像芭蕉叶的线用的比较少,虚实、疏密、空间是通过对比表现出来的。
熟宣或绢、勾线笔、墨是最常用的工笔花鸟画勾线的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绘画中可以使用越来越多丰富的绘画材料,使白描这一传统的绘画有了更多的可能。用皮纸、洒金纸、水纹纸等半生熟性能、有纤维的纸来勾线可以更好地表现线条“书写性”的意味,线条变得不那么容易控制,但是有变化,线条出现特殊的肌理韵味。在工笔花鸟画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合理运用材料,使画面呈现出生动的面貌。 (三)白描临摹与造型
白描花鸟画是花鸟画中最基础但又不简单的部分,在白描花鸟画的教学中,首先应该以临摹为主,临摹历代大师名作,体会传统白描用线造型的方法,了解如何用线表达物象质感空间结构,感受线条的浓淡粗细虚实及用笔的方式。在临摹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花鸟画中物象各个部分有不同的质感,在白描线条的运用中要总结物象的规律,把线条与物体的质感结合起来。就白描花卉来说,有柔软的花朵,有光滑的叶子,有粗糙硬挺的枝干,因此要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这些物象。花一般以浅墨及略细、光滑严谨的线条勾勒,叶子外轮廓线条墨色较重较粗,叶脉较细,枝干用略浓的墨和枯笔,运笔较快,产生飞白的效果来体现枝干质感。动物中比如鸟类翅膀的覆羽飞羽和尾羽其线条是稳健的,其他部分的羽毛则用丝毛的技法或留白来表现,眼睛嘴和爪则要分析它的动态,再用不同的线条去勾勒,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动物的神态。如《五马图》中马用单线描绘,画家清晰地表现出马肌肉骨骼的准确比例、扎实结构、生动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感,乃至光泽都用线条表现出来。通过白描临摹的学习与练习,学生进行白描花鸟画创作时,才能将所学技法更好地结合自己所想表现的画面需求,展现自己所想表现的物象与主题。在白描花鸟画创作中,学生汲取优秀白描线条技法之后,应该总结并加入自己的想法,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线条语言。在陈子奋的白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突破常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线条语言,用线不再是单一连贯纤细的中锋用笔,而是富有写生气的线条。 (四)以白描表达情感
在花鳥画创作教学中,白描不仅是花鸟画创作的底稿,也可以单独以线形成画面,精确简练的线条是传统中国花鸟画的骨架。花鸟画是传情达意的,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中托物言志、以画寄情的特殊审美意趣,诗书画印结合的写意性。花鸟画创作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以线来表达对物象寄托的情感。白描线条基本都是一次画成,白描的线条通过笔触在画面的呈现更能够表达我们的情感。学生很多创作花鸟画起稿时总把物象的形摆在重要的位置,其实把物象的形状原原本本地描出来不是目的,更应该关注对物象的感觉和画面的势气。根据自己对物象的观察及对物象规律的理解把握,再对物象造型上进行变形增减的处理,加上变化丰富的线条描绘,可以更好地表达创作者对物象寄寓的感情。在花鸟画教学中,让学生有对物象的感受,应该鼓励他们将白描创作与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结合,使学生画面更富有趣味性,更好地在画面中表达情感,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勤加练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融入传统绘画中,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陈璜生.陈洪绶[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3黄国培.十八描[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 [4]陈子奋.陈子奋白描[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4.
[5]徐建荣.李公麟白描传派/梁楷减笔画派[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