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论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2021-10-14 来源:华佗健康网
浅论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

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培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倡导藏书,学校开足阅读课。这几年,有些孩子手头都有几个零花钱,常常在小摊上留恋忘返。为此,我们以“倡导藏书”为主题,引导学生走进书籍天地。 二、引导读书,面对“茫茫书海”,我们拟订三个层面的“好书推荐”: 第一层面是学校和教师,学校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教师利用阅读课定期向学生推荐自己喜爱的读物,以学生对教师的个人崇拜吸引学生翻开老师喜欢的书籍,同时,也能督促教师不因忙于生活事务而离开书籍。

第二层面是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让学生来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

第三层面是书店,学生在书市上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然后在班上给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

三、指导读书。“课本,必须善读”,善读课本而能自读其他书籍报刊,所以善读就是指掌握读书方法,学习从词句到修辞,从结构到主题表情达意的技巧。培养学生自己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不断积累,最后达到能自己读通、读懂程度适合的报刊书籍。心到、笔到、口到,准确、形象、生动地写出说出自己所思所想。阅读能力就是顺利地完成这些阅读任务或阅读活动的本领,是影响阅读效果的基本因素。培养他们对读物的理解能力,借鉴能力和阅读技能。

1、上好阅读指导课。每周安排1—2节课的时间指导阅读。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点,拟定好各年级指导内容,像如何查工具书,如何学会提问,如何学会圈点评注等,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2、防好两种倾向。

1)必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是非常有效的经验之谈。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思维形式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因此,读文章要从宏观把握,微观入手。当我们初读一篇好文章时,常常会被文中引人的情节,新颖的思想,真挚的感受情所感动,很自然地领悟了主题,并从而引发了对生活的思考,发出了出自内心的慨叹。这个过程就是宏观把握的过程,而宏观把握又是通过阅读字、词、句的精彩、准确的表达来实现的,这就是微观入手。当然如果对文章的理解较难,不妨从段上去把握,然后再过渡到篇。

学生常犯的错误是把宏观与微观分离。有的学生不注意在意义上去整体把握,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到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不易读通的句子上,为扫除个别拦路虎而断断续续支离破碎地读文章,不知道暂且跳过去。结果不能获得整体印象,初读文章的新鲜感也消失了。思想感觉的迟钝不利于主题思想的开掘发现,更主要的是丧失了读书的兴趣,只好坐等教师抄写段落大意,总结主题思想。还有一些学生是先注意了整体把握,而忽略了字词句的表达。

漫不经心,囫囵吞枣,就像看小说,只关心主人公的命运,而景物描写、对话、叙述都一目十行地一扫而过,结果往往不能准确地开掘主题,虽然有量也能把握主题,但印象是模糊的,单调的,直线的。这样的学生无异 于五柳 先生,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这二种倾向就是造成学生表达困难的重要原因,偏重微观者不能从整体上掌握文章的内在联系,培养不出逻辑思维能力,结果极易在布局课篇,选材剪料上出现问题;偏重宏观者,不注意表达的技巧,结果眼高手低,词不达意,不知从何谈起。反过来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表达中出现的症状,找到阅读上的病因,从阅读能力入手对症治疗。 3、眼到心到,疑所不疑。

读文章应细心,“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误一字”是读书的基本功。读文章还要用心去读,对内容是否深刻理解往往通过朗读的感情色彩反映出来,平淡匀速的阅读常常是学生没有读懂的征兆。所以,必须要求和训练眼到心到,用心去想,用心去读。这样的读书刊习惯是需要多次练习才可以养成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义若见,情文并见”。关键在于用心,也只有用心,才到于不疑之处而有疑。“疑是学之端,学之路”。只有善疑,敢疑,才能有所长进,才能调动阅读的积极性。有疑,才能使学生勇征博引,潜思默想,争论辨析,以求释疑。这才是行之有效的治学方法。

4、做好读书日记。“记”是读的强化,读的深化。为使读书日记成为学生自由吸收和创造的快乐小天地,我们要求语文老师认真教给学生读书笔记方法(摘录式、提问式、心得体会式),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以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