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李大钊,收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和故事。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打印版
1.学习文章前三部分,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说明:
对于字词和主要内容的巩固,可以更好让学生回忆旧知从而引入新课。
二、研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直线划出描写李大钊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1.读课文二—七自然段,对于描写李大钊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在书上做做记号。
(1)预设问题
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打印版
(作者奇怪地问父亲为什么把书和有字的纸片烧掉时,平时对儿女总是那样“慈祥”、“耐心”的李大钊,竟“含糊”地回答作者的问题,这件事突出地说明李大钊在这一阶段中工作紧张的程度,同时也怕泄露了党的机密。)
工友阎振三的被捕为什么让我们替他着急呢?
(“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处境非常危险。)
说明:
课文第一部分学生可能有些地方有疑惑,可以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指名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的话,思考:这里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李大钊什么精神?(媒体出示父亲的话)
(3)学生交流
写了两层意思:
①“我哪儿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明他坚持到底,忠于党。
②“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但他更知道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舍身为党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打印版
(4)指导朗读。
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话。
说明:
第七小节父亲的语言是第一段的重点,所以必须理解到位。
2.默读八—十七自然段
①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 )的革命者
②学生交流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的“不慌不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③有感情朗读八—十七自然段。男生读描写敌人来势汹汹的句子,女生读描写李大钊的句子,体会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
说明:
通过填空题的思考,能让学生更集中地抓住人物的言行进行体会,避免过多讲解。
打印版
3.默读十八—二十九自然段
(1)媒体出示:“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①指名读
②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媒体出示)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
③学生交流
(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
④带着这种感情读第十九节。指名读,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2)理解“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媒体出示)
①伟大的力量指什么?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打印版
(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
②学生再读第二十二节。
父亲为了革命事业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更爱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们,他愿意为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他觉得值,这就是一个革命者,他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
说明:
句意比较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好体会人物品质,也是语感提升的训练。
三、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