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钱进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从传统的“满堂灌”到之后的“满堂问”,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在相当范围内涛声依旧,还是那样机械沉闷,没有生气,没有活力。21世纪,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成为开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把金钥匙,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效果。下面我就浅要谈谈自己是怎样把信息技术运用于阅读教学的。
一、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们对阅读的内容能记住10%、听到的内容能记住20%、看到的内容能记住30%、听到和看到的内容能记住50%、在交互关系下则能记住70%。信息技术是基于多媒体电脑和网络而得以实现的。多媒体提供的声音、图画、活动影象鲜明生动,能够全方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能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深刻的感知和记忆。而网络中大量的信息,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理解阅读教学中的内容提供了多种途径。 他们能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教学《长征》一课时,因为同学们对那个时代没有形象的了解,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只是停留在文字表明意义。在教学中,我开篇就运用了录像播放有关电影片段:水流湍急的大渡河,白雪皑皑的大雪山,荒无人烟的草地,高耸入云的五岭……所以只用了极少的时间,就把同学带入到课文情境中去,并在接下来教学中加强语言的渲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得以激发,到课文讲解有关语段时,用电脑课件回顾影片中的片段,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使同学完全融入到情境之中,深刻地体悟到红军战士“万水千山若等闲”的英雄气概,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二、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信息技术这一有效载体,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从而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所以,教师应当根据阅读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从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筛选出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将所选择的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各种素材进行合理编排,在此基础上实现相关资源的超级链接,设计制作出与之相适应的专题性学习网站或信息资料库,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快速了解相关知识的空间,方便他们的阅读学习。
三、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知识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是一个引子。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的学习行为向课外延伸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可以借助多信息教育技术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例如《蟋蟀的住宅》一文,这是一篇说明文,课堂上如何融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为一体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我在课件制作中搜集大量的昆虫图片,文字材料及录像,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观看录像,感知多种的昆虫,了解它们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性,和它们交朋友。教学结尾时,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来自《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还告诉他们这些书上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并在屏幕上出示这些书,鼓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四、 利用信息技术,扩大阅读量
对于小学生来说,除了课本中的精读资料外还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教师也可以推荐给学生一些优秀的阅读信息。如果让他们从网上去寻找一些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不仅节约了购买的时间和费用,而且交给学生一种到课外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们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到课外去所搜寻信息,对课本的文本进行补充或批判。师生共同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必要的补充。
综上所述,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且大大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2009年元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