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1.《射鹰楼诗话》的作者是( )。
A、龚自珍 B、黄遵宪 C、张维屏 D、林昌彝 2.在体式上开大型纪事组诗的先例的是( )。
A、张维屏的《三将军歌》 B、贝青乔的《咄咄吟》
C、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D、金和的《烈女行纪黄婉梨事》 3.近代擅长以文为诗,以小说为诗的是( )。
A、黄遵宪 B、贝青乔 C、金和 D、魏源 4.《人境庐诗草》的作者是( )。
A、黄遵宪 B、康有为 C、梁启超 D、夏曾佑 5.以下诗人不属于南社的是( )。
A、高旭 B、陈去病 C、秋瑾 D、柳亚子 6.有“革命和尚”之称的诗人是( )。
A、章太炎 B、李叔同 C、柳亚子 D、苏曼殊 7.诗界革命是梁启超在( )中提出的。
A、《夏威夷游记》 B、《饮冰室诗话》 C、《新民说》 D、《少年中国说》 8.“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是( )的诗句。
A、龚自珍 B、康有为 C、陈衍 D、陈三立 9.冯桂芬的代表作是( )。
A、《盛世危言》 B、《校邠庐抗议》 C、《海国图志》 D、《仁学》
10.曾国藩于桐城三要素之外提出的另一要素是( )。
A、经世 B、考证 C、辞章 D、经济 11.报章文体的开拓者是( )。
A、王韬 B、郑观应 C、谭嗣同 D、唐才常 12.《天演论》的译者是( )。
A、林纾 B、严复 C、鲁迅 D、魏源 13.近代“逻辑文”的代表人物是( )。
A、章太炎 B、章士钊 C、梁启超 D、王韬 14.“小说界革命”的口号由梁启超在( )中正式提出。
A、《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B、《新民说》
C、《饮冰室诗话》 D、《译印政治小说序》 15.近代政治小说的代表作是( )。
A、《官场现形记》 B、《新中国未来记》
C、《未来世界》 D、《三侠五义》
16.四大谴责小说中,为吴趼人所著的是( )。
A、《官场现形记》 B、《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老残游记》 D、《孽海花》 17.中国科幻小说之父是( )。
A、梁启超 B、吴趼人 C、荒江钓叟 D徐念慈 18.近代文学革命中,最先提出的是( )。
A、文界革命 B、小说界革命 C、诗界革命 D、戏剧界革命 19.以下与魏源无关的是( )。
A、创作诗歌《三元里》 B、主持编纂刊行《皇朝经世文编》 C、编撰《海国图志》 D、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不得分) 1.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新世瑰奇异境生,更搜欧亚造新声。”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D、“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E、“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F、“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 2.诗界革命的重要诗人有( )。
A、黄遵宪 B、梁启超 C、康有为 D、丘逢甲 E、蒋智由 F、龚自珍
3.清末民初“中晚唐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
A、陈衍 B、陈三立 C、樊增祥 D、王闿运 E、郑孝胥 F、易顺鼎 4.以下哪些不是龚自珍的作品( )。
A、《今别离》 B、《明良论》 C、《圆明园词》 D、《病梅馆记》 E、《日本杂事诗》 F、《己亥杂诗》 5.桐城派的“姚门四杰”是指( )。
A、刘开 B、曾国藩 C、管同 D、方东树 E、梅曾亮 F、吴汝纶
6.既是曾门弟子,又是域外游记的代表作家的有( )。
A、王韬 B、郭嵩焘 C、黎庶昌 D、薛福成 E、张裕钊 F、吴汝纶 7.属于“狭邪小说”的有( )。
A、《品花宝鉴》 B、《青楼梦》 C、《花月痕》
D、《海上花列传》 E、《九尾龟》 F、《好逑传》 8.近代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品有( )。
A、《三侠五义》 B、《官场现形记》 C、《儿女英雄传》 D、《施公案》 E、《老残游记》 F、《九尾龟》 9.属于清末“科学小说”作品的有( )。
A、《月界旅行》 B、《乌托邦游记》 C、《月球新殖民地小说》 D、《新法螺先生谭》 E、《新石头记》 F、《未来世界》 10.以下与梁启超有关的是( )。
A、提出“诗界革命” B、发起成立“南社” C、倡导“新文体” D、提出“小说界革命” E、倡导“逻辑文” F、创作政治小说
三、名词解释题 1、宋诗派 2、汉魏六朝诗派 3、南社 4、同光体” 5、域外游记 6、狭邪小说
7、侠义公案小说 8、“逻辑文”
四、简答题
1、 简述道光前期诗风的主要特点。 2、 简述龚自珍诗歌的艺术风格。
3、 简述黄遵宪诗歌对“诗界革命”的贡献。 4、 简述“诗界革命”的衡量标准及纲领。
5、 简述诗界革命主要代表作家的总体诗风特点。 6、 简述苏曼殊诗歌的艺术风格。
7、 什么是“同光体”,它在晚清宋诗运动中有何地位? 8、 简述陈三立诗歌的风格特点。
9、 简述魏源“经世文”的标准及其论理文的文风。 10、简述龚自珍政论和史论创作的特点。 11、简述冯桂芬对经世散文发展的贡献。 12、曾国藩对桐城派进行了什么样的改造? 13、简述吴汝纶对桐城派的复归。 14、简述王韬的文学观及其创作。
15、简述谭嗣同《报章文章说》的主张及其创作特点。 16、简述康有为的文章特点及其与文界革命的关系。
17、简述文界革命的基本纲领。
18、简述“新文体”的特点。 19、简述严复的翻译文字的意义。
20、什么是“逻辑文”,它的文体有何特点? 21、简述“小说界革命”的意义。
五、论述题。
1、 简述革命诗潮诗人的作品在诗界革命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2、 简述道咸时期桐城派的特点。
3、 什么是“谴责小说”,四大谴责小说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A 5、C 6、D 7、A 8、D 9、B 10、D 11、A 12、B 13、B 14、A 15、B 16、B 17、D 18、C 19、A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DE 3、CF 4、ACE 5、ACDE 6、CD 7、ABCDE 8、AC 9、BCDEF 10、ACDF
三、名词解释题 宋诗派
道光、咸丰年间开始,除题材主题方面以外,诗体,或者说作诗法也产生一种变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学宋”。民国后论者以“宋诗派”或“宋诗运动”称之。此所谓“宋”与“宋诗”概指以苏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同时上溯开启宋代诗风的杜甫及韩愈。大体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开疆拓土的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晚清宋诗运动一般认为分为三期:道光、咸丰之际是第一期;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咸丰、同治之际是第二期;“同光体”则为第三期。
汉魏六朝诗派
与宋诗派称盛的同时,湘人王闿运别树一帜,推尊汉魏六朝,史称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湖湘诗派。
南社
建立于清末的文学社团,以高旭、陈去病、柳亚子为主要创始人和领导核心。它与革命诗潮的兴起、壮大是互为因果的关系:革命诗潮之兴催动南社诞生,南
社之立又为革命诗潮推波助澜。是第一个有明显近代性质的文学社团。其文学思想以振兴国魂、保存国粹为主要宗旨。
同光体
同光体是晚清宋诗运动的第三期。因其派中人自称“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故称同光体,以上承道咸以来的宋诗传统自居。实际上创作多始于光绪中叶以降。同光体即是指称光绪、宣统至民国后的宋诗派。
域外游记
同治年间,中国人所写的域外游记开始出现。其作者或为出使,或为旅居,或为考察,在目睹与中国完全异趣的外国风光、人情、物产、制度等新世界、新事物之后,为文以记之。因所写内容、也因作者涉足异域之后观念的新变,这些游记中的优秀作品,均呈现出一种新的风貌、新的文风,自成一种新的文体。
狭邪小说
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有一批以狎优狎妓为题材的小说出现,鲁迅谓之“专叙男女杂沓”的“狭邪小说”继承人情小说以缠绵之笔叙写人情的余波,“摹绘柔情,敷陈艳迹”而以“妓”之生活为主要题材。主要作品有《品花宝鉴》、《青楼梦》、《花月痕》、《海上花列传》、《九尾龟》等。
侠义公案小说
清中叶之后,形成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结合的侠义公案小说。“虽意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而必以一名臣大吏为中枢,以总领一切豪俊。”其代表作为《儿女英雄传》与《三侠五义》。其一大特点是“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
逻辑文
民国肇始产生的新式文体。梁启超“新文体”被人仿效,流于排比堆砌之时,章士钊之文“异军突起”“文理密察,而衷以逻辑”,称为“逻辑文”。被称为“政论文章最完备的境界”。以文体而论,其论调既无“华夷文学”的自大心,又无“策士文学”的浮泛气。文字的组织无形中受西洋文法的影响,格外觉得精密。民国初年的一批学者文章风格多受其影响。
四、简答题
1、简述道光前期诗风的主要特点。
(1) 此时期诗风的主要内容特点是它的忧思沉痛,即以一种沉郁痛切的调子,唱出
了一代士人对时世巨变的敏锐预感,对社会危机的忧患之思。
(2) “微词褒贬”,“慷慨论时事”是志士诗风的又一特点。一方面有建策献言,呼吁革除弊政之作,一方面则是伤时骂座,狂言放论,抉发弊端,其锋芒犀利、情感激愤,成为此时期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
(3) 另一类与传统相联而又蕴涵新意的诗作,是对民生疾苦的表现。
(4) 抒发志士之感慨。这批诗人以志士自许,而以诗抒发其志气,陈时病,议政事,
斥奸佞,刺邪恶,述志抒怀,激励同志。
2、简述龚自珍诗歌的艺术风格。
(1) 把复杂的个人情思一一熔铸于他的诗作中,使其作品成为那个时代士人情思的
杰出表现者。
(2) 多抒发主观情感之作,想象丰富奇诡,语言璀璨瑰丽而又具狂霸之气,形成了“幽
想杂奇悟”“哀艳杂雄奇”“郁怒情深两擅场”的迷人风格。
3、简述黄遵宪诗歌对“诗界革命”的贡献。
(1) 在鸦片战争时期龚自珍及诗风新变与清末诗界革命正式发动之前,黄遵宪居于
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是近代诗歌革新的先行者。
(2) 他提出诗应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其实验性的写作实绩,得到梁启
超的高度评价:“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黄遵宪因此成为“诗界革命”的代表作家。
(3) 他写海外新事物的诗歌,记录了近代中国人走向海外世界后的新感受和新经验。最具有“新派”特色。
(4) 黄遵宪五古之“议论纵横”和歌行之“铺比翻腾”得到好评,而且“以单行之神运排
偶之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在咸同时期一派拟古诗风中,拓新了诗的境界。
4、简述“诗界革命”的衡量标准及纲领。 (1) 梁启超首次标示“诗界革命”,提出诗界革命应“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
者具备”的衡量标准。
(2) 后来,梁修订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或曰“熔铸新理想入旧风格”,“新名词”
不再被强调。这一折衷性主张成了指导诗界革命的纲领。
5、简述诗界革命主要代表作家的总体诗风特点。
(1) 以传统诗歌的韵律、体式、风格,表现和采纳前人诗中不敢问津的新事新理,
如近代西方文明的新观点、新知识、新事物等,产生一种全新的审美境界。
(2) 抒发当时诗人们激越的情感,诗境壮阔。
(3) 大胆采用前人诗中向来忌用的新词句,虽因运用的高下,不免生硬或粗糙,然
而却是任何体式最初未能或免的现象。
6、简述苏曼殊诗歌的艺术风格。
(1) 苏曼殊的作品多为七言绝句,哀怆低回,情韵宛然,蕴含一种“清新的现代味”。 (2) 其现存最早的诗与南社创作同一基调。
(3) 写情爱的诗于禅心与情爱之矛盾反复吟咏,缠绵凄绝。
7、 什么是“同光体”,它在晚清宋诗运动中有何地位? (1) 同光体是晚清宋诗运动的第三期。
(2) 同光体诗人多为倾向戊戌维新而后又身经列强辱国、革命兴起、变故相寻的士
大夫。他们预感古典诗运衰微,思学宋人“力破余地”精神,以外国探险家的开拓本领去开拓最后一寸领土,以在丧乱之时代延长古典诗歌的生命。
(3) 在辛亥后同光体仍称盛一时。但其诗多“涂饰章句,附庸风雅,造为艰深而文浅
陋”,“五四”文学革命一起,同光体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微了。
8、简述陈三立诗歌的风格特点。
(1) 同光体诗人中以陈三立成就最高。
(2) 其民国之前诗存有风云之气,后来面对世运日衰,心境与诗境均益趋悲凉。 (3) 其诗力避俗熟,追求奥衍蕴藉而又天机自然。
(4) 写自然景色,以一种主观移情方法造成陌生化的效果。其感受和表达方法,与
传统已多少有些不同。
9、简述魏源“经世文”的标准及其论理文的文风。
(1) 魏源主持编纂刊行《皇朝经世文编》,首次确立“经世文”的概念,提出经世文
应“贯经术、政事、文章于一”,这是不同于桐城文派“义理、考据、辞章”的衡文标准的。
(2) 魏源论理文的代表作是《默觚》,行文条贯畅达,论理切实,时有精警之论。 (3) 行文骈散相间,有气势又有节制。
(4) 其序跋文更蕴涵着一种郁勃奋发的激情。
10、简述龚自珍政论和史论创作的特点。
(1) 政论与史论是龚自珍的散文的主要部分。
(2) 他的多数论议之文,并非正面阐发义理,而是通过典型现象的描绘,对社会败
象给予整体性的揭露与抨击,并且在行文中一反成规,不避甚至喜用诡异之笔、险怪之辞,锋芒犀利,针针见血。如《明良论》四篇。
(3) 其史论则是借古讽今的杰作,透过历史上与现实相雷同现象的抉发,揭示其本
质与趋势,议论深曲,雄诡杂出。
11、简述冯桂芬对经世散文发展的贡献。
(1) 冯桂芬的文论公开否定桐城派古文规范,为经世散文地位的巩固与发展提供了依据。
(2) 其文长于持论,指陈剀切,析理透辟,间有排偶,劲利晓畅。这种文体,已经
显出后来新体散文的一些特点。
(3) 冯桂芬的文论和文风是对此前龚魏为代表的经世文风的一个发展。
12、简述曾国藩对桐城派的改造。
(1) 曾国藩从两个方面提出改造桐城派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时代变乱和文
风转换对散文的需求,又为桐城所讲求的身心义理之学培土固基。
(2) 在桐城三要素之外,加上“经济”一项。为救桐城派侈谈义理的空疏之敝,使其
增加应对现实、参与世务的功能。 (3) 在肯定桐城派阴柔惬适之美的同时,更推重阳刚雄奇之美。这是针对桐城文气
势不足、格局狭窄之弊提出的。为使其拓展自身的功用、审美内涵和欣赏的价值,须扩大取法对象的范围,如秦汉文、两汉赋,特别不必拘于骈散之分。
13、简述吴汝纶对桐城派的复归。
针对湘乡文议论说理之长,提出“道说经不易成佳文”,“皆于文体有妨”。针对湘乡文文体杂厕,重提雅洁的为文标准。针对湘乡文无笃雅可诵之作,提出“文章之道,绚烂之后,归于老确”方有可传诵之文。这些主张,反映了吴氏不肯自外于时代发展,又要标榜自家为本派嫡系,不肯丢弃桐城家法的矛盾心理。
14、简述王韬的文学观及其创作。
(1) 王韬的文学观与其新闻观密切相关,认为报章文字有代表民众情绪,形成公众
舆论的功用。
(2) 王韬于《循环日报》刊发大量“社说”和其他文章,使他成为中国首位报刊文章
家。
(3) 其文章内容关乎时事政务,写作具有时效性,为文感情充溢,文笔奔放。奠定
了近代中国报章文体的主体基调,已粗具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些特点。
(4) 其报章文字不是上书当道,而是面对公众,更能秉持公心,畅所欲言。
39、简述郑观应文章的特点。 (1) 郑观应的文章是其“眷怀大局,蒿目时艰”所得,揭露当今积弊的症结。
(2) 其文眼界开阔,论理切实,而又蕴涵激情,善用对比,对读者颇具鼓舞力量。
15、简述谭嗣同《报章文章说》的主张及其创作特点。
(1) 谭嗣同力倡报章文体,认为报章之文为记录民众事迹与心声的载体。其《报章
文章说》主张报章可以容纳一切文体,或者说报章文可以兼备各体,不拘一格。急切、彻底地为报章文做鼓吹。
(2) 谭嗣同报章文以论说为主,其中《南学会讲义》为“讲义”体,具有诉诸听众,明白晓畅,富鼓动性的特点。
(3) 最广为人知的著作是《仁学》,激烈抨击君主专制和传统伦理,号召人们冲决
各种“网罗”。其文体中外古今,形上形下,横通纵连,神思幽微,畅快淋漓,文辞奇丽,骈散互见,各类新旧词语纷然杂陈,气势磅礴。为当时第一流思想家之著作,亦为报章文体之翘楚。
16、简述康有为的文章特点及其与文界革命的关系。
(1) 康有为的文章眼界开阔,多放言高论,气魄宏伟。其说理融会中外古今,切中
时弊,其抒情痛心疾首,辞气激越。行文骈散并用,排偶迭呈,善用比喻,多新名词。虽尚不及“新文体”之流畅易晓和更多俗语,但许多地方已初具雏形。
17、简述文界革命的基本纲领。
(1) 梁启超在介绍日本政论家作品时,提出中国文界革命要以引入“欧西文思”作为
起点。
(2) 在评介严复译《原富》时,认为著书为文,必须“以流畅锐达之笔行之”,方能“播
文明思想于国民”,又指出俗语文体的流行是文学进步的关键。
(3) 这样,从内容(“欧西文思”)和形式(“俗语文体”)两方面构成了文界革命的
基本纲领。
18、简述“新文体”的特点。
(1) 梁启超创办《时务报》时,文章就以议论时政为主,杂以西学术语,将报章文
体的特色充分发挥,时人称为“时务文体”。
(2) 现代白话文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拜梁启超文界革命所赐。 (3) 后来主张排满革命的革命派,也效其文风,而文词更为浅白。如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之作,皆用白话或通俗文。
(4) 革命诗人柳亚子文风亦近“新文体”,而较为简要,意境更为沉雄。
19、简述严复的翻译文字的意义。
(1) 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法意》、《名学》等西学名著。其原文即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严复更精心撰述,形成渊雅的独特风格。
(2) 他认为,翻译西方学理精深之书,须用先秦文体、汉以前字法句法。此事需作
辨证分析,严译是有其历史价值的。一方面,严译文笔确实限制了西学西书的广泛普及,坚持拟古文体也不利于文学发展。另一方面,严译实际上仍是有一定自由度的文体。其自创的名词如“物竞”“天择”“名学”“逻辑”等当时即腾播人口,如今仍耳熟能详,对现代汉语的形成亦有贡献。在当时西学立足未稳、古文地位尚尊的条件下,用古文译书,很能抬高译书的身价。
20、简述“逻辑文”的文体特点。
(1) 严格按逻辑行文,论理周密,文法谨严;追求为文的“逻辑独至之境”。 (2) 行文主“洁”,不枝不蔓,恰如其分,张弛适度。 (3) 措辞“力戒模糊”,务求鞭辟入里,脉络分明。 (4) 又移用西方辞令,“精密,繁复,有点欧化倾向。
21、简述“小说界革命”的意义。
(1) “小说革命”的中心意图是“改良群治”,对小说功用的鼓吹,使小说在传统文学
系统中的地位由边缘移向中心,在社会生活和文化生产中的地位也遽然提升。 (2) 倡导者们在分析回答小说为何能“新民”问题时,也触及了小说艺术、小说审美
方面的思考。
(3) 随着“小说界革命”的逐渐深入,小说批评颇为活跃,小说理论建设也逐步展开。 (4) “小说界革命”的倡导,使清末小说界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五、论述题。
1、 简述革命诗潮诗人的作品在诗界革命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1) 革命诗潮诗人的作品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民主革命色彩,表现出相当集中的题材
与主题。形成了继鸦片战争时期反侵略爱国诗潮之后的又一次规模更大、更具影响力的诗歌潮流。是诗界革命的一种必然发展。
(2) 不少革命诗潮中的作者均是响应诗界革命口号而开始创作的。
(3) 在创作的指导思想上,革命诗潮主要还是继续诗界革命的兼具“新意境”、“新语
句”、“古风格”三长的纲领,意境更加开拓,更具近代性质,新语句运用更多,更显自然妥帖。
(4) 一方面在诗体、格律方面保持“古风格”,另一方面,在美学风格上,多大声疾
呼,直抒胸臆之作,在突破古典审美规范的意义上显现出现代性。也显示现代事物和现代意义价值的表现与“古风格”之间的矛盾和张力。
2、 简述道咸时期桐城派的特点。 (1) 道咸时期,姚氏门生弟子承续师说,使桐城派遗绪赖以不坠。在社会变局中,
大体上能因时生变,倾向于文应经世有用,但又不能放弃桐城讲究义理和为文义法的根基。在思想方面,对外敌侵凌、国势衰弱、士气不振均有感触;但其主张不外以封建伦理正人心、正风俗,流于空泛与保守。文学方面,大体上仍持守该派祖师清雅素朴,文辞洁净,行文有序的艺术规范,而少有与表现变动的时代和复杂的思想相适宜的宏大气象和绚烂风采。
(2) 不能从根本上摆脱道统—文统的束缚,无法从根本上和从其内部产生创新的动
力和资源,只能承守而无力拓展其格局。
(3) 桐城文派此时虽互相标榜,声势尚大,但随着太平军兴,主要发展地区陷入战
火,后梅曾亮、方东树去世,后继无人之危局乃现。
3、 什么是“谴责小说”,四大谴责小说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四大谴责小说各自的特点。
(1)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以中国封建末世的官场为描写对象,显示其全面揭
示官场政界内幕的野心。其所揭露,堪称穷形尽相,酣畅淋漓,其隐微处,让人大开眼界。
(2) 我佛山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以名为“九死一生”的主角的见闻为贯穿
性线索,借其引出各种社会怪状。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展开,是较早接借鉴翻译小说而成功应用的佳例。真切地映现了一个价值体系分崩离析时代的道德颠覆过程,使读者在笑声中驰骋于这一喧闹世界。
(3) 刘鹗的《老残游记》。该作为游记体,通过江湖游医“老残”的旅行见闻,串联
故事,描摹社会风俗,寄寓作者情怀。独具只眼地揭示了所谓清官之可恨,或尤胜于赃官。彻底颠覆了公案小说的陈规,而且社会正义和道德秩序的基础也受到严重质疑。
(4) 曾朴的《孽海花》。取法欧洲十九世纪历史小说的叙事法则,往往通过人物的“细
事”来反映历史现象,将国政大事与情海风波写在一起,将历史进化与孽缘轮回两种观念混入一书,从而使作品的内涵变得复杂微妙。其艺术上的突出长处是“结构工巧,文采斐然”。作者精心构思,使本来散漫的故事井然有序地环绕于男女
主人公命运这一主干,形成“珠花”式的结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