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筒单的“有业无人就,有人无业就”的供需不匹配,其中存在着深层次、结构化鷂原因。笔者通过深入的分析这种矛盾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企业用工现状和大学生就业现状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检测中心提供的资料,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0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1.78亿,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6%;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325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54%。
从整体上来看,教育部发布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将达到795万,较2016年新增30万。加上出国留学归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将有近千万大学生同时竞争,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更是激烈异常。从专业上来看,从历年本科毕
业生就业率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一直位于前列,成为就业率最高的专业。艺术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法学专业就业率较低,仅接近90%。其中法学专业更是连续三年( 2014、2015、2016)垫底,成为就业率最低的专业。
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的产业部门不断崛起,旧的产业部门(尤其是夕阳产业)不断被淘汰,而此时劳动力本身所拥有的一技之长并不能适应变化了的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供给的变化滞后于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起劳动者失业。这就导致了“有人无业就,有业无人就”的矛盾现象。
(2)就业能力不足。有部分劳动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对自身清醒的认识,太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事实上,一些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并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尤其是学生在学校只顾埋头学习,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而企业却希望新招人员能够在短期内迅速适应企业的业务,并能为企业创造一定价值。这也就是许多用人单位倾向于招收具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的原因,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学校与劳动力市场的脱节。
(3)就業观念的改变。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普通劳动者对于工作的薪酬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工作环境和条件有了更多的要求。现阶段,绝大部分大学毕业都不愿意去从事脏乱差的工作。很多大学生都倾向于去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工作环境较好的企业。而这些工作环境好、薪酬待遇优厚的企业每年的招聘需求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每年不断上升,这样就使得就业压力逐年上升。
缓解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策略
(1)社会层面。政府并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体,但是在营造大学生就业环境方面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为了破解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矛盾,政府应加强高校的专业管理。社会需求是高校开设专业和招生规模的依据,高校只有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招生,才能避免培养的大学毕业生没有社会需求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规范高校设置专业的标准和程序,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使高校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开展人才培养活动。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促进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加快东部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进程。既不能盲目追求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
集型产业,也不能只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第三产业促进第一产业发展。只有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促进战略新兴产业成为经济支柱产业,逐步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能够为高端劳动力提高更多的就业机会。
(2)企业层面。企业用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表面上是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各自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这两个问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统一应对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可以有效地达到双方面的共赢。其中,加强校企合作是不二之选。加强企业和高校的合作配合就是为了开创从办学、育人到就业、发展的双赢局面。共同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高校要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教学实践活动,将实践融人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努力培养出更多动手能力强的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企业除了在招聘季时进行宣传,也可以在策划一些宣传活动。企业可与高校联系,达成合作,与高校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或者设置专门的培训基地,招收大学生进行在校实习。企业亦可以在校内招聘大学生代理或者兼职实习生,使大学生能够提前接触工作单位,了解工作环境;或在校内举行校园商业活动,如校园歌手大赛等,邀请大学生参加的同时宣传自身文化,使大学生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
(3)个人层面。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大学生需要做好就业准备,才能在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在找工作前,应该做好就业规划,利用互联网、现场招聘会、校友等多个渠道搜集就业信息,并且进行筛选和整理,摸索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平时多注意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创新能力、组织和领导能力,适当地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以能更好地运用在就业和长久的工作中。选择自主创业是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的一个有效渠道,大学生可以尝试放宽创业眼界,不要讲创业领域局限于家教、文具等,而是涉足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科技、金融产业等,同时多向先进的企业创业家请教,学习经验,降低创业的风险。(弘利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