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2024-01-11 来源:华佗健康网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赤壁之战》 作者:罗贯中 教学目的:

1. 了解战事的全过程,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 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 欣赏《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2. 师述:杜老师也和很多同学一样,很喜欢看《三国演义》,尤其是那些描写战争的故事,它不仅是力的搏杀,更是智与智的角斗。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三国故事中非常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 二、梳理结构,质疑问难

1. 请你认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谁愿意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3. 肯定学生的发言,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你用简练的语言完整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大家回忆了赤壁之战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

4. 课件:( )利用( )战术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同学们,你能根据对课文的了解,完成这个填空吗?”(目的:帮助学生用规范、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5. 过渡:初读课文后,我们知道,周瑜正是由于采纳了黄盖提出的火攻的计策,才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从而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6. 质疑:围绕“火攻”,你最想解决哪些问题呢?学生可能会提到的问题有: (1) 为什么用“火攻”?

(2) 怎样用“火攻”?(“火攻”分几步实施的?)

7. 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也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

三、精读思考,讨论争辩

1.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按照课文的顺序,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吧!(课件:为什么用“火攻”?)(目的:是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2.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一部分介绍了黄盖向周瑜献策?(第3自然段) 3. (课件)请大家把这段话多读几遍,边读边想:黄盖从哪几方面分析了用“用火攻”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在原文标画,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体会。)(目的:便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重点词句。)

(1) 力量悬殊:“八十万”“三十万”。引导:说明双方力量„„(悬殊很大)。 (2) 不能长期相持下去:结合前文“他只等兵士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

就下令渡江”来体会——形势紧张,必须马上采取行动。

(3) 铁索连船:“接”“接”“连”,体会到这是曹操战略部署的最大弱点。(导:

2

也是提出火攻计策直接的、首要的原因。)

4. 你能把我们刚才的分析的结果填写在横线上吗?(课件)(目的:梳理学生的答案,加深学生印象。)

5. 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解决了“为什么用火攻?”这个问题。大家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对黄盖有了哪些认识?(能谈到“善于观察和分析”、“知己知彼”即可,板书。导:黄盖能够准确、客观的把握敌我双方的优势与不足,《孙子兵法》中称之为——知己知彼。)

6. 课件:这段分析是黄盖经过缜密的思索后得出的,对于自己的战术他很有把握。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体会呢?大家练一练吧!

7. 指名读,师评读,齐读。(生若读不出,示范读,让学生带着听读的体会练习朗读。)

8. 过渡:所以,周瑜认为火攻是一个好办法,于是决定采纳黄盖的计策火攻曹营。火攻又是怎样进行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5——10段,边读边思考。 9. 指名回答:火攻是怎样进行的?(学生各抒己见)还有补充吗?

10. 大家的讨论使我明白了,火攻是这样进行的。(课件)有什么问题吗?应该是怎样进行的呢?(课件)是的,正如同学们所说,火攻是一步一步进行的,是有顺序的部署,同时,我们课文的描写也是又顺序的。(课件)(目的:使学生了解到课文的叙述是有顺序的。)

11. 再读读这部分的描写,你对黄盖又有了怎样的认识?(谈到“部署清楚”即可,板书。导:火攻的计策是黄盖提出的,你觉得他的部署怎么样?)

12. 在赤壁之战的整个过程中,黄盖起了关键的作用。我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

3

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中描写火攻的部分,看看你是否对黄盖有了更多的了解。

13. 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相关课文的课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目的:便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重点词句。)

(1)“黄盖给曹操写了一封信,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士兵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问:黄盖的这封信为什么会使老谋深算的曹操麻痹轻信呢?(学生答到“黄盖善于揣摩曹操心理”即可,板书。)

导:他的信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迎合曹操狂妄自大的心理”;“表示了自己追随曹操的决心”;“帮助曹操扩充军备”。由此可以看出他很善于揣摩„„(曹操的心理)。

(2)不错,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一共二十条,都用幔子遮着,里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粮食,而是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学生答到“准备充分、周密”即可,板书。追问:黄盖做了哪些准备?还有什么发现吗?)

问:课文中有4次写到东南风,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进攻呢?(“船速快,不易发现”;“火借风势,会烧得更旺”。)由此可以看出黄盖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利用天时)

(3)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把二十船芦苇一起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学生

4

答到“善于抓战机”即可,板书。)

问:为什么黄盖要在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时下令点火?可以看出黄盖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抓战机)

14. 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对黄盖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与文本对话,升华情感。)

15. 过渡:是啊,黄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那你想不想看看他指挥的呢?(课件)(目的:变话为画,通过动画的形式使学生更生动、更直观的理解“赤壁之战”的过程。)

16. 过渡:黄盖的计策对于周瑜来说真是及时雨,对曹操来讲则是一把利斧。当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时,不仅被铁索连着的战船着了火,连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指名读)请大家都来读读这一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把你的体会通过读表现出来吧!(练习有感情朗读:指名、点评。) 四、小结提问,启发激励

1. 凡看过《三国演义》书的同学,都知道曹操在当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深通兵法的军事家和足智多谋的政治家,但是,在赤壁这一仗上,他为什么会败在弱小的东吴手下呢?而东吴为什么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呢? (1) 兵必败,知己,但不知彼。

(2) 东吴必胜原因:观察分析,知己知彼;周密策划,利用天时。 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3. 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究竟三国鼎立是怎么回事?在那时还有

5

哪些用兵如神、足智多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三国演义》的书来读。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部署清楚 黄盖 善于揣摩心理

周瑜 准备充分、周密 以少胜多

善于利用天时 以弱胜强 善于抓战机

《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在今年的“红烛杯”教学大赛中,我执教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赤壁之战》一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了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课文按战争起因、战前双方准备、火烧赤壁的经过、高潮、结局这一顺序来写,条理清晰,层层推进,环节之间衔接紧凑。

备课前,我反复阅读教材,在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课文重难点的前提下,设计了教学环节。现以此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 成功之处

6

1.有意识地实践学科间的整合。

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比较远,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对照“火烧赤壁”的插图来欣赏。随着曲调越来越激昂,学生仿佛也来到了长江岸边,亲眼目睹了历史枭雄逐鹿中原的精彩场面。我抓住时机问他们:“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回顾了课文的内容。

在理解“借风赴曹营”“点火烧曹军”这两部分内容时,我适时地播放了动画,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形象、生动的画面,也把两部分的知识自然地衔接起来,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课文的描写是有顺序的。 2.创设了自主学习的情境。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了质疑。梳理出了本课学生最感兴趣同时又是重点的三个问题,即:为什么用火攻?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实施火攻的条件是什么?因为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在分析课文、解决问题时,学生的兴趣是比较浓厚的。

深入理解课文时,学生在原文找出了许多重点的语句。我依照学生的汇报顺序出示了相关课文的投影,将学生找到的关键词用异色笔标出,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他们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课堂上呈现出比较活跃的自主学习的氛围。

二、 需要改进的地方

1.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处理不好。

理解教材时,我们认为黄盖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人物,因为他既是火攻计策的

7

提出者,又是实施者。我们希望通过挖掘这个人物的众多特点,使学生理解“赤壁之战”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同时了解为什么《三国演义》会成为世人传颂的经典这个问题。于是,教学过程中,我们侧重分析了黄盖这个人物。但却忽视了与全文的联系,使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偏颇。 2. 语言文字的训练不扎实。

在分析黄盖这个人物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中的重点词加以理解。如在理解火攻准备充分、周密时,抓住“幔子”“芦苇”“火硝”“硫磺”“小船”几个词。但是因为平日的训练不扎实,所以学生在体会句子时不能准确、灵活地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造成理解不准确的情况。 3. 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充分。

在分析理解黄盖时,给予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并没有深入学习、感悟,没有形成完整的自己的见解,便为完成教学任务匆匆组织学生交流。 这次“红烛杯”教学大赛使我受益匪浅。面对自己业务上存在的问题,我会用心向组里老师学习、请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逐步提高!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