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 闻 吏 议 逐 客,窃 以 为 过 矣!昔 穆 公 求 士,西 取 由 余 於戎,东 得 百 里 奚 於 宛,迎 蹇 叔 於 宋,求 丕 豹、公 孙 支 於 晋,此五 子 者,不 产 於 秦,而 穆 公 用 之,并 国 二 十,遂 霸 西 戎。孝 公用 商 鞅 之 法,移 风 易 俗,民 以 殷 盛,国 以 富 强,百 姓 乐 用,诸 侯 亲 服,获 楚、魏 之 师,举 地 千 里,至 今 治 强。惠 王 用 张 仪 之计,拔 三 川 之 地,西 并 巴、蜀,北 收 上 郡,南 取 汉 中,包 九 夷,制 鄢、郢,东 据 成 皋 之 险,割 膏 腴 之 壤,遂 散 六 国 之 纵,使 之西 面 事 秦,功 施 到 今。昭 王 得 范 雎,废 穰 侯,逐 华 阳,强 公 室,杜 私 门,蚕 食 诸 侯,使 秦 成 帝 业。此 四 君 者,皆 以 客 之 功。由此 观 之,客 何 负 於 秦 哉!向 使 四 君 却 客 而 不 纳,疏 士 而 不 用,是 使 国 无 富 利 之 实,而 秦 无 强 大 之 名 也。
今 陛 下 致 昆 山 之 玉,有 随、和 之 宝,垂 明 月 之 珠,服 太 阿之 剑,乘 纤 离 之 马,建 翠 凤 之 旗,树 灵 鼍 之 鼓。此 数 宝 者,秦不 生 一 焉,而 陛 下 悦 之,何 也?必 秦 国 之 所 生 而 然 后 可,则是 夜 光 之 璧 不 饰 朝 廷,犀 象 之 器 不 为 玩 好,郑、卫之 女 不 充后 宫,而 骏 马 抉 提 不 实 外 厩,江 南 金 锡 不 为 用,西 蜀 丹 青 不为 采。所 以 饰 后 宫、充 下 陈、娱 心 意、悦 耳 目 者,必 出 於 秦 然后 可,则 是 宛 珠 之 簪、傅 玑 之 珥、阿 缟 之 衣、锦 绣 之 饰 不 进 於前,而 随 俗 雅 化、佳 冶 窈 窕 赵 女 不 立 於 侧 也。夫 击 瓮 叩 缶、弹 筝 搏 髀 而 歌 呼 呜 呜 快 耳 者 ,真 秦 之 声 也。郑、卫、桑 间,韶 虞、武 象 者,异 国 之 乐 也。今 弃 击 瓮 而 就 郑、卫,退 弹 筝 而
取 韶 虞 ,若 是 者 何 也?快 意 当 前,适 观 而 已 矣。今 取 人 则 不然,不 问 可 否,不 论 曲 直,非 秦 者 去,为 客 者 逐。然 则 是 所 重者 在 乎 色 乐 珠 玉,而 所 轻 者 在 乎 人 民 也。此 非 所 以 跨 海 内、制 诸 侯 之 术 也。
臣 闻 地 广 者 粟 多,国 大 者 人 众,兵 强 则 士 勇 。是 以 泰 山不 让 土 壤 ,故 能 成 其 大;河 海 不 择 细 流,故 能 就 其 深;王 者 不 却 众 庶,故 能 明 其 德。是 以 地 无 四 方,民 无 异 国,四 时 充美,鬼 神 降 福,此 五 帝、三 王 之 所 以 无 敌 也。今 乃 弃 黔 首 以 资敌 国,却 宾 客 以 业 诸 侯,使 天 下 之 士,退 而 不 敢 向 西,裹 足 不入 秦 ,此 所 谓 藉 寇 兵 而 赍 盗 粮 者 也。
夫 物 不 产 於 秦,可 宝 者 多;士 不 产 於 秦,而 愿 忠 者 众。今逐 客 以 资 敌 国,损 民 以 益 仇,内 自 虚 而 外 树 怨 於 诸 侯,求 国之 无 危,不 可 得 也。
《论贵粟疏》
圣 王 在 上, 而 民 不 冻 饥 者 , 非 能 耕 而 食 之 , 织 而 衣 之 也 , 为 开 其 资 财 之 道 也 . 故 尧 、 禹 有 九 年 之 水 , 汤 有 七 年 之 旱 , 而 国 亡 捐 瘠 者 , 以 畜 积 多 而 备 先 具 也 . 今 海 内 为 一 , 土 地人 民 之 众 不 避 汤 、 禹 , 加 以 亡 天 灾 数 年 之 水 旱 , 而 畜 积 未 及 者 , 何 也 ? 地 有 遗 利 , 民 有 余 力 , 生 谷 之 土 未 尽 垦, 山 泽 之 利 未 尽 出 也 , 游 食 之 民 未 尽 归 农 也 .
民 贫 , 则 奸 邪 生 . 贫 生 於 不 足 , 不 足 生 於 不 农 , 不 农 则 不 地 着 , 不 地 着 则 离 乡 轻 家 , 民 如 鸟 兽 , 虽 有 高 城 深 池 , 严 法 重 刑, 犹 不 能 禁 也 . 夫 寒 之 於 衣 , 不 待 轻 暖 ; 饥 之 於 食 , 不 待 甘 旨 ; 饥 寒 至 身 , 不 顾 廉 耻 . 人 情 一 日 不 再 食 则 饥, 终 岁 不 制 衣 则 寒 . 夫 腹 饥 不 得 食 , 肤 寒 不 得 衣 , 虽 慈母 不 能 保 其 子 , 君 安 能 以 有 其 民 哉 ! 明 主 知 其 然 也 , 故务 民 於 农 桑 , 薄 赋 敛 , 广 畜 积 , 以 实 仓 廪 , 备 水 旱 , 故民 可 得 而 有 也 .
民 者 , 在 上 所 以 牧 之 , 趋 利 如 水 走 下 , 四 方 亡 择 也 . 夫 珠 玉 金 银 ,饥 不 可 食 , 寒 不 可 衣 , 然 而 众 贵 之 者 , 以 上 用 之 故 也 .其 为 物 轻 微 易 臧 , 在 於 把 握 , 可 以 周 海 内 而 亡 饥 寒 之 患. 此 令 臣 轻 背 其 主 , 而 民 易 去 其 乡 , 盗 贼 有 所 劝 , 亡 逃 者 得 轻 资 也 . 粟 米 布 帛 生 於 地 , 长 於 时 , 聚 於 力 , 非 可一 日 成 也 ; 数 石 之 重 , 中 人 弗 胜 , 不
为 奸 邪 所 利 , 一 日弗 得 而 饥 寒 至 . 是 故 明 君 贵 五 谷 而 贱 金 玉 .
今 农 夫 五 口 之 家 , 其 服 役 者 , 不 下 二 人 , 其 能 耕 者 , 不 过 百 亩 . 百 亩 之 收 不 过 百 石 . 春 耕 夏 耘 , 秋 获 冬 臧 , 伐 薪 樵 , 治 官 府 , 给 繇 役 ; 春 不 得 避 风 尘 , 夏 不 得 避 暑 热 , 秋 不 得 避 阴 雨 , 冬 不 得 避 寒 冻 , 四 时 之 间 亡 日 休 息 ; 又 私 自 送 往 迎 来 , 吊 死 问 疾 , 养 孤 长 幼 在 其 中 . 勤 苦 如 此 , 尚 复 被 水 旱 之 灾 , 急 政 暴 赋 , 赋 敛 不 时 , 朝 令 而 暮 改 . 当 具 有 者 半 贾 而 卖 , 亡 者 取 倍 称 之 息 , 於 是 有 卖 田 宅 鬻 子 孙 以 偿 责 者 矣 . 而 商 贾 大 者 积 贮 倍 息 , 小 者 坐 列 贩 卖 , 操 其 奇 赢 , 日 游 都 市 , 乘 上 之 急 , 所 卖 必 倍 . 故 其 男 不 耕 耘, 女 不 蚕 织 , 衣 必 文 采 , 食 必 粱 肉 ; 亡 农 夫 之 苦 , 有 仟 伯 之 得 . 因 其 富 厚 , 交 通 王 侯 , 力 过 吏 势 , 以 利 相 倾 ;千 里 游 敖 , 冠 盖 相 望 , 乘 坚 策 肥 , 履 丝 曳 缟 . 此 商 人 所 以 兼 并 农 人 , 农 人 所 以 流 亡 者 也 .
今 法 律 贱 商人 , 商 人 已 富 贵 矣 ; 尊 农 夫 , 农 夫 已 贫 贱 矣 . 故 俗 之 所贵 , 主 之 所 贱 也 ; 吏 之 所 卑 , 法 之 所 尊 也 . 上 下 相 反 ,好 恶 乖 迕 , 而 欲 国 富 法 立 , 不 可 得 也 . 方 今 之 务 , 莫 若 使 民 务 农 而 已 矣 . 欲 民 务 农 , 在 於 贵 粟 ; 贵 粟 之 道 , 在 於 使 民 以 粟 为 赏 罚 . 今 募 天 下 入 粟 县 官 , 得 以 拜 爵 , 得 以 除 罪 . 如 此 , 富 人 有 爵 , 农 民 有 钱 , 粟 有 所 渫 . 夫 能 入 粟 以 受 爵 , 皆 有 余 者 也 ; 取 於 有 余 , 以
供 上 用 , 则 贫 民 之 赋 可 损 , 所 谓 损 有 余 补 不 足 , 令 出 而 民 利 者 也 . 顺 於 民 心 , 所 补 者 三 : 一 曰 主 用 足 , 二 曰 民 赋 少 , 三 曰 劝 农 功 . 今 令 民 有 车 骑 马 一 匹 者 , 复 卒 三 人 . 车 骑 者 , 天 下 武 备 也 , 故 为 复 卒 . 神 农 之 教 曰 : 「 有 石 城 十 仞 , 汤 池 百 步 , 带 甲 百 万 , 而 亡 粟 , 弗 能 守 也 . 」 以 是 观 之 ,粟 者 , 王 者 大 用 , 政 之 本 务 . 令 民 入 粟 受 爵 至 五 大 夫 以上 , 乃 复 一 人 耳 , 此 其 与 骑 马 之 功 相 去 远 矣 .
爵 者 , 上 之所 擅 , 出 於 口 而 亡 穷 ; 粟 者 , 民 之 所 种 , 生 於 地 而 不 乏. 夫 得 高 爵 与 免 罪 , 人 之 所 甚 欲 也 . 使 天 下 人 入 粟 於 边, 以 受 爵 免 罪 , 不 过 三 岁 , 塞 下 之 粟 必 多 矣 .
《报任安书》
太 史 公 牛 马 走 司 马 迁 再 拜 言 少 卿 足 下:曩 者 辱 赐 书,教 以 顺 于 接 物 、推 贤 进 士 为 务。意 气 勤 勤 恳 恳,若 望 仆 不相 师,而 用 流 俗 人 之 言。仆 非 敢 如 此 也。仆 虽 罢 驽,亦 尝 侧 闻长 者 遗 风 矣。顾 自 以 为 身 残 处 秽,动 而 见 尤,欲 益 反 损,是 以独 抑 郁 而 与 谁 语。谚 曰:“谁 为 为 之?孰 令 听 之?”盖 钟 子 期死,伯 牙 终 身 不 复 鼓 琴。何 则?士 为 知 己 者 用 ,女 为 悦 己 者容。若 仆 大 质 已 亏 缺 矣,虽 才 怀 随 和,行 若 由 夷,终 不 可 以为 荣,适 足 以 发 笑 而 自 点 耳。书 辞 宜 答,会 东 从 上 来,又 迫 贱事,相 见 日 浅,卒 卒 无 须 臾 之 间,得 竭 至 意。今 少 卿 抱 不 测之 罪 ,涉 旬 月,迫 季 冬,仆 又 薄 从 上 雍,恐 卒 然 不 可 为 讳,是 仆 终 已 不 得 舒 愤 懑 以 晓 左 右,则 长 逝 者 魂 魄 私 恨 无 穷。请 略 陈 固 陋。阙 然 久 不 报,幸 勿 为 过!
仆 闻 之:修 身 者,智 之 符 也;爱 施 者,仁 之 端 也;取 予 者,义 之 表 也;耻 辱 者,勇 之 决 也;立 名 者,行 之 极 也。士 有 此 五者,然 后 可 以 托 于 世,而 列 于 君 子 之 林 矣。故 祸 莫 憯 于 欲 利,悲 莫 痛 于 伤 心,行 莫 丑 于 辱 先,诟 莫 大 于 宫 刑。刑 余 之 人,无 所 比 数 ,非 一 世 也,所 从 来 远 矣。昔 卫 灵公 与 雍 渠同 载,孔 子 适 陈;商 鞅 因 景 监见 ,赵 良 寒 心;同 子 参 乘,袁 丝 变 色:自 古 而 耻 之。夫 以 中 材 之 人,事 有 关 于 宦 竖,莫 不 伤 气,而况 于 慷 慨 之 士 乎?如 今 朝 庭 虽 乏 人,奈 何 令 刀 锯 之 余,荐 天
下 之 豪 俊 哉?仆 赖 先 人 绪 业,得 待 罪 辇 毂 下,二 十 余 年 矣。所 以 自 惟:上 之 不 能 纳 忠 效 信,有 奇 策 才 力 之 誉,自 结 明 主;次 之 又 不 能 拾 遗 补 阙,招 贤 进 能,显 岩 穴 之 士;外 之 又 不 能备 行 伍,攻 城 野 战,有 斩 将 搴 旗 之 功,下 之 不 能累 日 积 劳 ,取 尊 官 厚 禄 ,以 为 宗 族 交 游 光 宠。四 者 无 一 遂,苟 合 取 容,无 所 短 长 之 效,可 见 于 此 矣。乡 者 仆 常 厕 下 大 夫 之 列,陪 外廷 末 议,不 以 此 时 引 维 纲,尽 思 虑,今 已 亏 形 为 扫 除 之 隶,在 闒 茸 之 中,乃 欲 仰 首 伸 眉,论 列 是 非,不 亦 轻 朝 廷、羞 当 世之 士 邪?嗟 乎!嗟 乎!如 仆 尚 何 言 哉!尚 何 言 哉!
且 事 本 末 未 易 明 也。仆 少 负 不 羁 之 材,长 无 乡 曲 之 誉。主 上 幸 以 先 人 之 故, 使 得 奏 薄 伎,出 入 周 卫 之 中。仆 以 为戴 盆 何 以 望 天,故 绝 宾 客 之 知,亡 室 家 之 业,日 夜 思 竭 其 不肖 之 才 力,务 一 心 营 职,以 求 亲 媚 于 主 上。而 事 乃 有 大 谬 不然 者。夫 仆 与 李 陵 俱 居 门 下,素 非 能 相 善 也。趣 舍 异 路,未尝 衔 盃 酒,接 殷 勤 之 余 欢。然 仆 观 其 为 人,自 守 奇 士:事 亲 孝,与 士 信,临 财 廉,取 予 义,分 别 有 让,恭 俭 下 人,常 思 奋 不 顾身,以 徇 国 家 之 急。其 素 所 蓄 积 也,仆 以 为 有 国 士 之 风。夫人 臣 出 万 死 不 顾 一 生 之 计 ,赴 公 家 之 难,斯 以 奇 矣。今 举 事一 不 当 ,而 全 躯 保 妻 子 之 臣,随 而 媒 孽 其 短,仆 诚 私 心 痛之。且 李 陵 提 步 卒 不 满 五 千,深 践 戎 马 之 地,足 历 王 庭,垂饵 虎 口,横 挑 强 胡,仰 亿 万 之 师,与 单 于 连 战 十 有 余 日,所杀 过 当 ,虏 救 死 扶 伤 不 给。旃 裘 之 君 长 咸 震 怖,乃 悉 征其 左
右 贤 王 , 举 引 弓 之 民,一 国 共 攻 而 围 之。转 斗 千 里,矢 尽 道穷,救 兵 不 至,士 卒 死 伤 如 积,然 陵 一 呼 劳 军,士 无 不 起 躬自 流 涕,沫 血 饮 泣,更 张 空 弮,冒 白 刃,北 向 争 死 敌 者。
陵 未 没 时,使 有 来 报,汉 公 卿 王 侯 皆 奉 觞 上 寿。后 数 日,陵 败 书 闻 。主 上 为 之 食 不 甘 味,听 朝 不 怡。大 臣 忧 惧,不 知所 出。仆 窃 不 自 料 其 卑 贱,见 主 上 惨 怆 怛 悼,诚 欲 效其 款 款之 愚,以 为 李 陵 素 与 士 大 夫 绝 甘 分 少,能 得 人 死 力,虽 古 之名 将,不 能 过 也。身 虽 陷 败,彼 观 其 意,且 欲 得 其 当 而 报 于汉。事 已 无 可 奈 何 ,其 所 摧 败,功 亦 足 以 暴 于 天 下 矣。仆 怀欲 陈 之,而 未 有 路,适 会 召 问,即 以 此 指,推 言 陵 之 功,欲 以广 主 上 之 意,塞 睚 眦 之 辞。未 能 尽 明,明 主 不 晓,以 为 仆 沮 贰师 , 而 为 李 陵 游 说,遂 下 于 理。拳 拳 之 忠,终 不 能 自 列,因为 诬 上,卒 从 吏 议。家 贫,财 赂 不 足 以 自 赎。交 游 莫 救,左 右亲 近 不 为 一 言。身 非 木 石 ,独 与 法 吏 为 伍,深 幽 囹 圄 之 中,谁 可 告 愬 者!此 真 少 卿 所 亲 见,仆 行 事 岂 不 然 乎 ?李 陵 既 生 降,隤 其 家 声 ,而 仆 又 佴 之 蚕 室,重 为 天 下 观 笑。悲 夫!悲 夫!事 未 易 一 二 为 俗 人 言 也。
仆 之 先 人 非 有 剖 符 丹 书 之 功,文 史 星 历,近 乎 卜 祝 之 间。固 主 上 所 戏 弄,倡 优 畜 之,流 俗 之 所 轻 也。假 令 仆 伏 法受 诛,若 九 牛 亡 一 毛,与 蝼 蚁 何 以 异?而 世 又 不 与 能 死 节 者比,特 以 为 智 穷 罪 极,不 为 自 免,卒 就 死 耳。何 也?素 所 自 树
立 使 然 也.人 固 有 一 死。或 重 于 泰 山,或 轻 于 鸿 毛,用 之 所趋 异 也。太 上 不 辱 先,其 次 不 辱 身,其 次 不 辱 理 色,其 次 不辱 辞 令,其 次 诎 体 受 辱,其 次 易 服 受 辱,其 次 关 木 索、被 箠 楚 受 辱,其 次 剔 毛 发、婴 金 铁 受 辱,其 次 毁 肌 肤 、断 肢 体 受 辱,最 下 腐 刑 极 矣。传 曰:“刑 不 上 大 夫。”此 言 士 节 不 可 不 勉 励也。猛 虎 处 深 山,百 兽 震 恐,及 在 槛 阱 之 中,摇 尾 而 求 食,积威 约 之 渐 也。故 士 有 画 地 为 牢, 势 不 可 入,削 木 为 吏,议 不可 对,定 计 于 鲜 也。今 交 手 足,受 木 索,暴 肌 肤,受 榜 箠,幽 于圜 墙 之 中,当 此 之 时,见 狱 吏 则 头 枪 地,视 徒 隶 则 心 惕 息。何 者 ?积 威 约 之 势 也。及 以 至 是,言 不 辱 者,所 谓 强 颜 耳,曷 足 贵 乎?且 西 伯,伯 也,囚 于 烟 里;李 斯,相 也,具 于 五 刑;淮 阴,王 也,受 械 于 陈;彭 越、张 敖,南 面 称 孤,系 狱 抵 罪;绛侯 诛 诸 吕,权 倾 五 伯,囚 于 请 室;魏 其,大 将 也,衣 赭 衣,关 三木;季 布 为 朱 家 钳 奴,灌 夫 受 辱 于 居 室。此 人 皆 身 至 王 侯 将相,声 闻 邻 国,及 罪 至 罔 加,不 能 引 决 自 裁,在 尘 埃 之 中,古今 一 体,安 在 其 不 辱 也?
由 此 言 之,勇 怯,势 也;强 弱,形 也:审 矣,何 足 怪 乎?夫 人不 能 早 自 裁 绳 墨 之 外,以 稍 陵 迟,至 于 鞭 箠 之 间,乃 欲 引 节,斯 不 亦 远 乎?古 人 所 以 重 施 刑 于 大 夫 者,殆 为 此 也。夫 人 情莫 不 贪 生 恶 死,念 父 母,顾 妻 子,至 激 于 义 理 者 不 然,乃 有 所不 得 已 也。今 仆 不 幸,早 失 父 母,无 兄 弟 之 亲,独 身 孤 立,少卿 视 仆 于 妻 子 何 如 哉?且 勇 者 不 必 死 节,怯 夫 慕 义,何 处 不
勉 焉 ?仆 虽 怯 懦,欲 苟 活,亦 颇 识 去 就 之 分 矣,何 至 自 沉 溺缧 绁 之 辱 哉?且 夫 臧 获 婢 妾 由 能 引 决,况 仆 之 不 得 已 乎?所 以 隐 忍 苟 活,幽 于 粪 土 之 中 而 不 辞 者,恨 私 心 有 所 不 尽,鄙 陋 没 世,而 文 采 不 表 于 后 世 也 。
古 者 富 贵 而 名 摩 灭,不 可 胜 记,唯 倜 傥 非 常 之 人 称 焉。盖 文 王 拘 而 演 周 易;仲 尼 厄 而 作 春 秋;屈 原 放 逐,乃 赋《离骚》; 左 丘 失 明,厥 有《国语》;孙 子 膑 脚,兵 法 修 列;不 韦 迁 蜀,世 传《吕览》;韩 非 囚 秦,《说难》《孤愤》;《诗》三 百 篇,大 底 圣贤 发 愤 之 所 为 作 也。此 人 皆 意 有 郁 结,不 得 通 其 道,故 述 往事,思 来 者。乃 如 左 丘 无 目,孙 子 断 足,终 不 可 用,退 而 论 书策,以 舒 其 愤 ,思 垂 空 文 以 自 见 。仆 窃 不 逊,近 自 托 于 无 能之 辞,网 罗 天 下 放 失 旧 闻,略 考 其 行 事,综 其 终 始,稽 其 成败 兴 坏 之 纪,上 计 轩 辕,下 至 于 兹,为 十 表,本 纪 十 二,书 八章 ,世 家 三 十,列 传 七 十,凡 百 三 十 篇。亦 欲 以 究 天 人 之 际,通 古 今 之 变,成 一 家 之 言。草 创 未 就,会 遭 此 祸。惜 其 不 成,是 以 就 极 刑 而 无 愠 色。仆 诚 以 着 此 书,藏 诸 名 山,传 之 其 人,通 邑 大 都,则 仆 偿 前 辱 之 责,虽 万 被 戮,岂 有 悔 哉?然 此 可 为智 者 道,难 为 俗 人言 也。
且 负 下 未 易 居,下 流 多 谤 议。仆 以 口 语 遇 此 祸 ,重 为 乡党 所 笑,以 污 辱 先 人,亦 何 面 目 复 上 父 母 丘 墓 乎?虽 累 百 世,垢 弥 甚 耳。是 以 肠 一 日 而 九 回。居 则 忽 忽 若 有 所 亡。出
则 不 知 其 所 往。每 念 斯 耻,汗 未 尝 不 发 背 沾 衣 也。身 直 为 闺合 之 臣 ,宁 得 自 引 深 藏 于 岩 穴 邪?故 且 从 俗 浮 沉,与 时 俯仰,以 通 其 狂 惑。今 少 卿 乃 教 以 推 贤 进 士,无 乃 与 仆 私 心 剌谬 乎?今 虽 欲 自 雕 琢,曼 辞 以 自 饰,无 益,于 欲 不 信,适 足 取辱 耳。要 之,死 日 然 后 是 非 乃 定。书 不 能 悉 意,略 陈 固 陋,谨再 拜。
<<谏逐客书>>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如今陛下得到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之类宝物,悬挂夜光珠,佩带太阿剑,驾乘纤离马,建置翠凤旗,树立灵鼍鼓。这么多的宝贝,秦国不出产一样,而陛下却喜欢它们,是什么缘故呢?倘若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使用,那么就是夜光玉壁不能装饰宫廷,犀角、象牙制成的器具不能作为玩物,郑、魏之地的美女不能进入后宫,而駃騠好马不能充实宫外的马圈,江南的金锡不能使用,西蜀的丹青不能绘画。倘若用来装饰后宫、充任堂下、赏心快意、怡目悦耳的一切,必须是出产于秦国的才可以用的话,那么用宛珠装饰的簪子、缀有珠玑的耳饰、细缯素绢的衣裳、织锦刺绣的服饰就不能进呈到大王面前,而时髦优雅、艳丽多姿的赵国女子就不能侍立在身旁。那击瓮敲缶,弹筝拍腿,同时歌唱呼喊发出呜呜之声来快活耳朵听觉的,才是真正地道秦国的声乐,而郑卫之地的民间俗乐、《昭》、《虞》、《武》、《象》之类,则是异国它邦的音乐。现在舍弃击瓮敲缶而追求郑国卫国的音乐,撤下敲击瓦器的音乐而采取《昭》、《虞》之乐,像这样做为什么呢?只不过是图眼前称心如意,适合观赏罢了。现在用人却不这样。不问青红皂白,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人就得离去,是客卿就得驱逐。这样做,所重的是女色、声乐、珍珠、美玉,而所轻的是人啊。这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为那样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变得那样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现在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生长于秦,愿意效忠的却不少。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论贵粟疏》
贤明的君主在上面管理国家,老百姓之所以没有挨饿受冻,并不是他能种出粮食给老百姓吃,织出布帛给老百姓穿,而是他有能替老百姓开辟财源的办法。所以尧、禹的时候有过九年水灾,汤的时候有过七年旱灾,可是国家没有被遗弃和因为饥饿而瘦得不成样子的人,这是因为积蓄的粮食多,事先早有准备。现在全国统一,土地和人口之多不亚于汤、禹的时候,加上没有几年的水旱灾害,可是粮食的积蓄却不如禹、汤的时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土地还有利用的潜力,老百姓中还有未被开发出来的劳动力,可以生长粮食的土地没有完全开垦出来,山林水泽的资源没有完全利用起来,社会上还有游手好闲,不劳而食的人,人民还没有全部去从事耕种。
老百姓生活贫困,就会出现作坏事的。他们生活贫困是由于口粮不够,口粮不够是由于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不从事农业生产,便不会在农村安家。不在农村安家,便会轻易离开家乡。老百姓象鸟兽一样四处谋生,即使有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严格的法律,很重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人在寒冷的时候,不一定是轻暖的衣服才穿,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一定是美好的食物才吃。人在饥寒的时候,就不顾廉耻了。人们的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一年到头不添做衣服就会受冻。肚子饿弄不到吃的,身子冷弄不到衣服穿,就是慈爱的母亲也不能保全她的孩子,君主又怎么能拥有百姓呢?英明的君主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所以他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赋税,扩充积蓄,用来充实粮仓,防备水旱灾害,因此可以得到人民的拥护。
老百姓的去留,在于君主如何管理。他们追逐利益如同水朝低处流一样,东南西北,不选择方向。珠宝、玉石、金银,饿了是不能吃的,冷了是不能当衣穿的,但是很多人都把它看得很珍贵,这是因为君主使用它的缘故。这些东西,作为财物,轻、小,容易收藏,可以放在手里拿着,走遍全国也不担心受冻挨饿。这样便使臣子轻易背叛君主,使老百姓轻易地离开他的家乡,使盗贼得到鼓励,使逃亡的人可以很轻便地带着生活费用。粟米布帛出产在地里,在一定的时候生长,积聚在一起,要依靠人力,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这些几石重的东西,一般人拿不动,不是坏人所贪图的,但一天得不到它,饥寒就产生了,因此英明的君主重视五谷而把金玉看得很贱。
现在一个五口人的农民家庭,他家服役的人不会少于二人,他们能耕种的田不会超过一百亩,一百亩田收的粮食不会超过一百石。春天耕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冬天收藏,砍柴禾,修建官府的建筑物,服劳役;做这些事春不能躲避风沙尘土,夏不能躲避酷暑炎热,秋不能躲避阴雨,冬不能躲避寒冷冰冻,一年四季,没有休息的时候;又有个人的送往迎来,悼念死者、慰问病人,抚养孤儿、养育小孩等等费用都出在里面。象这样辛勤劳苦,还遭受水旱灾害和官府残酷的压榨,征收赋税没有一定的时候,早上发出命令,晚上就要得到钱粮。在准备纳税时,手头有粮的,就把粮半价卖出去,手头没有钱粮的只能出加倍的利息向人借钱完税。于是产生了靠卖田卖屋、卖子孙来还债的情况。可是大商人却屯积货物,追求加倍的利润,小商人开设店铺,贩卖货物,他们控制着稀有的货物和余财,天天在都市里走来走去,乘着政府急需的机会,加倍提高物价。所以他们男的不从事农业生产,女的不养蚕织布,但穿的总是华美的锦绣,吃的总是精美的食物,没有经历过农民种田的痛苦,却占有地里出的农产品。凭着财物很多,他们交接王侯,势力比官僚还大,相互争夺利益;还到处游玩,途中彼此能望见对方的帽子和车盖,他们乘着坚固的车子、赶着肥壮的马,脚穿丝鞋、身上拖着丝织的长衣,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农民流亡的原因。现在法律上轻视商人,可是商人已经富贵了;法律上尊重农民,可是农民已经处于贫困、卑贱的境地了。所以一般人所尊贵的,正是君主所轻视的商人;官吏所轻视的,正是法律上所尊重的农民。上下相反,喜欢和讨厌的态度相互抵触,这样希望国家富强、法制建全,是不能实现的。
现在的事情,没有什么事能比使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更为重要的。要老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在于重视粮食。重视粮食,就要在老百姓当中,采取把粮食作为奖赏和惩罚的手段。现在需要号召全国人民把粮食献给政府,使献粮的人能得到爵位,可以免去罪刑。这样,富人有了爵位,农民有了钱,粮食也分散了。能够献出粮食得到爵位的人,都是家有余粮的。从有余粮的人手中得到一些粮食,供政府使用,那贫穷农民的赋税就可以减少,这就是所谓损有余,补不足,命令一出,老百姓就会得到好处。这样符合老百姓的心愿,增加的好处有三点:一是政府需用的物资充足了,二是老百姓的田赋少了,三是鼓励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现在法令规定:老百姓有出一匹拉战车的马的,可以免除三人服兵役。车骑,这是国家的军备,所以给献它的人免除兵役。神农教导说:“有十仞高的石头城墙,百步长的注满沸水的护城河,以及百万武装部队,可是没有粮食,还是不能守住。”从这看得出来,粮食,是对
于君王大有用途的东西,重视粮食是政事中带根本性的大事。教老百姓交纳粮食,授予他五大夫以上的爵位,只不过免除一个人的兵役、劳役罢了。这出粮食和出战马相比,功用就相差太远了。爵位,是君主专有的东西,皇帝一开口,就可以没有穷尽地授给人爵位。粮食,是老百姓种出来的,出在地里也没有穷尽。而得到高的爵位和免除罪刑,是人们十分向往的事。让天下的人将粮食送到边地,用这来得到爵位、免除罪刑,不超过三年,边防地区的粮食就一定会多起来。
《报任安书》 太史公、供牛马般奔走的司马迁再拜陈说。
少卿足下:以前,承蒙您给我写信,教导我要顺应时世来处理事情,把推举贤人、引进才士当作责任。来信的辞意和语气诚恳而真挚,好象在抱怨我不听从您的指教,却随着一般人的意见而改变主张,我是不敢这样做的呀!我虽然无才无德,但也曾听说品德高尚的长者遗风。只是自以为身体残缺、地位下贱,一行动就遭人指责,想做点贡献却反把事情搞坏,所以才心情抑郁,无人诉说。谚语说:“为谁而干呢?又让谁来听呢?”钟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再弹琴。为什么呢?因为士人只为知己者效力,女子只为喜欢自己的人美容。至于我身体已经残缺,即使怀抱象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的才华,行为又象许由、伯夷那样高洁,还是不可自以为光彩,这样反而会使人感到可笑以致自取侮辱。您的来信本该及时答复,但正碰上我跟从皇上东巡归来,又忙于低贱的琐事,彼此相见的机会很少,忙忙碌碌没有片刻的空闲可以让我倾诉衷肠。现在,您背着后果不堪设想的罪名,再过一个月,就到冬末了,而我又将被迫跟从皇上到雍地去,担心您会突然遭到不幸。那样我就永远不能把满腔悲愤向您诉说,而您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抱恨无穷的。请让我简略地陈述一些偏狭、浅陋的意见。这么长时间不给您回信,请不要责备。
我曾听说:“增加自身的修养是智慧的仓库;乐于施舍是仁的开端;获取和给予恰当是守义的标志;以被侮辱为可耻是具备勇敢的先决条件;建立功名是行动的最高目标。”士人具备了这五种品德,然后可以立身处世,跻身于君子的行列。所以,祸害没有比贪利更悲惨了,悲哀没有比伤心更痛苦了,行为没有比祖先受辱更难堪了,而耻辱没有比遭受宫刑更巨大了。受过宫刑的人,不能同正常人相提并论,这不仅当今之世如此,历史上由来已久。从前,卫灵公和宦官同车,孔子就出走陈国;商鞅靠景监被秦孝公召见,赵良就替他担忧;赵谈陪汉文帝坐车,袁盎就勃然变色;自古以来就是鄙视宦官的。中等才能的人,只要事情同宦官有关,没有不自感气馁的,更何况慷慨激昂之士呢?如今朝廷虽然缺乏人材,又怎么会让受过宫刑的人来推荐天下的豪杰英俊呢?
我依靠先人未竟的学术事业,才得以在京师做官,至今已二十多年了。所以我想:对上,不能献纳自己的忠信,获得有奇策和才能的声誉,从而取得皇上的信任;其次,又不能为皇上拾缀遗漏、弥补缺失、招纳贤才、引进能人,使山岩洞穴之士扬名于世;对外,不能参加军队行列,攻打城池,作战野外,建立斩杀敌将、拔取敌旗的功勋;最次,不能累积年资和功劳,获取高官厚禄,以此为宗族和朋友增光。这四条没有一条实现,不过是勉强容身,没有尺寸之功,也就由此可见了。过去,我也曾置身于下大夫的行列,奉陪于外廷发表一些微议。不在这时申张国家的法度,竭尽智谋,到现在形体已经亏缺,当了一名打扫台阶的差役,身处下贱之辈的行列,却要昂首扬眉,评论谁是谁非,不是也太轻视朝廷、太羞辱当今的士人了吗?唉!唉!象我这样的人,还说什么呢?还说什么呢?
而且事情的本末是不容易搞清楚的。我少年时自恃有骏马般不可羁绊的才华,但长大后并没有在故乡获得好名声。幸亏皇上因为我祖先的缘故,使我得以奉献微薄的技能,在宫廷里进出。我以为头上带了木盆怎么能够望见天空呢?所以谢绝宾客的交往,忘记家庭的私事,日日夜夜思考竭尽自己并不出色的才干和能力,一心一意地克尽职守,以求得皇上的亲近和好感。但是,事情却远远不是这样。
我与李陵,同在侍中曹任职,素来不是好朋友。彼此的好恶不同,所以未曾在一起喝酒,尽情地欢乐。然而,我观察李陵的为人,的确是一个奇士,他侍奉父母很孝顺,与士人交往守信用,遇到钱财廉洁奉公,获取和给予都符合礼义,懂得名分和差别而能谦让,恭敬节俭,甘居人后,常想奋不顾身地去排解国家的急难。他这些长期养成的好品德,我以为有国士的风貌。一个大臣出于宁肯万死而不求一生的意念,奔赴国家的危难之地,这已经很难得了。现在,他办事一有不妥当,那些只会保全自己的身躯和妻儿的大臣紧跟着就夸大他的短处,我实在私下感到痛心。况且李陵带领的步兵不足五千人,深入敌方阵营,到达匈奴王驻地,在虎口垂饵诱敌,气势凌厉地向强悍的匈奴挑战,向群山之间的匈奴大军发起仰攻,与匈奴王接连战斗了十多天,杀伤敌兵超过了自己将士的人数,以致敌寇救死扶伤都来不及。匈奴的君主、长官们都感到震惊和恐怖,于是全数调集了左、右贤王的军队,征发善长弓箭的百姓,全国一起进攻和围困李陵。李陵转战数千里,箭矢用尽,兵退绝境,而援军迟迟不至,死伤的士卒堆积遍地。但只要李陵振臂一呼鼓舞士兵,士兵没有不强撑起身体,流着眼泪,以血洗脸,以泪解渴,拉开没有箭的空弓,冒着寒光闪闪的锋刃,争着向北拼死杀敌。当李陵的军队还没有覆没时,有信使来报捷,朝中的公卿王侯都向皇上祝贺胜利。几天后,李陵兵败的奏书传来,皇上为此食不甘味,上朝听政也闷闷不乐。大臣们担心害怕,不知如何奏对。我心里不再多考虑自己的卑贱,见皇上悲伤痛苦,实在想要献上自己诚恳的意见。我以为李陵对待部下向来先人后己,因此能赢得别人以死力效劳,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比不上他。他虽因兵败而身陷匈奴,但看他的用意,是想要寻找一个适当的机会来报效汉朝。这件事已经无可奈何,但他曾击败强敌,功劳也足以颁布天下了。我心里想陈述给皇上听,但却没有机会。正逢皇上召见,我就用这些意思来推崇李陵的功劳,想以此来宽舒皇上的胸怀,堵塞那些怨恨李陵的言辞。我没能彻底表达清楚,以致英明的皇上不能进一步了解,反以为我在诋毁贰师将军,而有意为李陵说好话,于是就把我交司法官审判。耿耿忠心,终于无法自我表白,因而指责我欺蒙皇上,皇上终于听从了狱吏的判决。我家境贫困,钱财不足以为自己赎罪,朋友无力救援,皇上的左右亲信也不为我说一句求情的话。我不是木块、石头,却偏要让我同执法的狱吏一起相处,被关押在重重监狱里,心中的痛苦可以向谁诉说呢?这些正是您亲眼看到的,我的行为处事难道不是这样吗?李陵既然已经活着投降了匈奴,败坏了他家族的声誉,而我关在蚕室里,又被天下的人看着耻笑。可悲啊,可悲!这些事情是不容易一一数说给一般人听的。
我的祖先并没有获得封王赐侯的功勋,掌管文史书籍和天文历法,地位接近于掌管占卜和祭祀的官员,本来就是被皇上戏弄、象乐工伶人一样养着,为世俗所轻视的。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象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而世人又不会把我比之于坚持节操而死的人 ,只认为我是想不出办法而又罪大恶极,实在无法避免,终于受死的。为什么呢?因为我的职业历来就被人瞧不起。人必然有一死,有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死比鸿毛还要轻,这是因为死的目的不同。首先,不使祖先受辱;其次,不使自己身体受辱;其次,不在道理和颜面上受辱;其次,不在言辞上受辱;其次,被捆缚受辱;其次,被囚禁受辱;其次,戴上木枷绳索被人抽打受辱;其次,或剃光了头、或头颈上戴着铁链受辱;其次,毁坏肌肤、截断四肢受辱;最下等的,就是遭受宫刑,这是达到极点了!《礼记》中说:“刑罚不能加于大夫以上。”这是说士大夫的节操不可以不勉励。猛虎处在深山之中,百兽为之震惊、恐怕,等到它落进了陷穽、关进了笼子,就摇着尾巴乞求食物,这是长期威力渐渐制约它的结果。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能受它审讯:他们的打算非常的明确。现在,手足交叉,戴着木枷、绳索,肌肉、皮肤暴露在外,遭受竹鞭和棍棒的抽打,被关押在监狱之中。在这个时候,见到狱吏就叩头触地,见到狱卒就战战兢兢不敢喘息。为什么呢?这是受到威压逼迫而逐渐形成的局面啊。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说没有遭受侮辱,就是所谓的“厚脸皮”,
还有什么尊贵可言呢?况且,西伯,是一位霸主,却被拘禁在牖里;李斯,是秦朝的丞相,却受遍五刑;淮阴侯韩信,被封楚王,却在陈地被拘捕;彭越、张敖,曾南面封王,却下狱判罪;绛侯周勃诛杀了诸吕,权力超过了春秋“五霸”,却被关进请室;魏其侯窦婴,身为大将,却穿上囚衣,戴上了三枷;季布卖身为朱家家奴;灌夫关进居室蒙受侮辱。这些人都位至王侯将相,名声远播邻国,等到犯罪以至法网加身,不能果断自杀,结果落在肮脏的尘埃之中。古代和今天是一脉相承的,怎么能不受到侮辱呢?由此而言,勇敢和胆怯,坚强和懦弱,都是具体形势造成的。我终于明白了,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况且,人不能在受到法律制裁之前就已自杀,已经有点卑下了,到了遭受鞭打的时候,才想到要以自杀来保持节操,这不是已经走得更远了吗!古人之所以加刑于大夫时极为慎重,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人天生的感情都是热爱生命,害怕死亡,思念父母,顾及妻儿的。至于被正义和真理激动起来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有一种无法克制的冲动。现在,我很不幸,双亲早亡,没有兄弟姐妹,独自一人孤单地生活。您看我对妻儿的态度怎样?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为了名节而死,懦夫仰慕高义,又何处不在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界线,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就是奴婢还能够下决心自杀,更何况象我这样的不得已呢?我之所以暗暗地忍受,苟活偷生,关在粪土般污秽的监狱里而不肯去死,就因为抱恨自己心中还有未实现的理想,如果在屈辱中死去,我的文章才华就不能流传于后世了。
自古以来,富贵而名声埋没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载,只有豪迈不受拘束、非同寻常的人才能流芳百世;西伯被拘囚而推演出《周易》,孔子处于困境而写成了《春秋》,屈原被楚怀王放逐,于是创作了《离骚》;左后明失明,才完成了《国语》;孙膑膝盖被截,撰修了《孙膑兵法》;吕不韦谪迁蜀地,《吕氏春秋》却流传于世;韩非子被囚禁在秦国,这才有了《说难》、《孤愤》;《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这些人都是情意郁结,不得舒展,所以才追述往事,而希望于将来的。至于象左丘明眼瞎,孙膑腿断,他们认为永远不可能被起用了,退下来着书立说以抒发心中的愤懑,想借助留传后世的文章来表现自己。我私下里不自量力,最近靠着拙劣的文字,收集记载了散失于天下的旧说遗闻,考证其中的事件,推穷历史上成败、兴衰的道理。上从轩辕黄帝开始,下到当今为止。写成表十篇,本纪十二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自古至今的变化规律,成为一家之言。草稿还没有完成,正好遇上那场大祸,我痛惜全书未完,所以即使受最严厉的刑罚也毫无怨色。如果我着成那本书,就要把它藏在名山之中,传给能够理解它的后人,在四通八达的都市里散布。这样,我从前被侮辱的旧债就能偿还了,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然而,这些话只能对有知识的人说,难以同一般人谈的。
再说,背着污辱之名的人不容易安生,地位卑贱的人常常被诽谤、议论。我因为多说了几句话遭到了这次灾祸,深深地被故乡人耻笑,侮辱了祖先,又有什么脸面去给父母亲上坟呢?即使百代之后,这种侮辱也只会加重!所以我天天痛苦之极,居家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出门则不知要到哪里去。每当我想起那种耻辱,冷汗就从背上渗出、浸湿了衣服。我简直已经成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身而退、深藏到山林岩穴中去呢?所以暂且只好随波逐流,见机行事,以自我宽解内心的愤怒与矛盾。现在您少卿却教我推举贤人,引进才士,不正与我内心的想法相反吗?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妙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总而言之,到我之后才能确定谁是谁非。信中不能尽情表达心意,所以简略地陈述我偏狭浅陋的意见。谨再次叩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