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加强扶贫项目后续管理的主要做法
2007年以来,曲靖市在332个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866”工程和整乡推进“8666”工程等项目,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巩固提升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成果,曲靖市研究出台相关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加强项目后续管理,确保建设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一、健全工作机制,建立项目后续管理制度
克服重建轻管思想,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后续管理制度,确保后续管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健全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成立新农村建设和整乡、整村推进后续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部署、督促检查等工作。切实落实责任,完善考核奖惩,激励制约机制,健全挂村乡(镇)干部指导监督、村支书负总责、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村民小组长具体负责的村级后续管理组织体系。二是完善制度。各县(市)区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各乡(镇)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指导、督促各项目村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针对性强、可操作、好执行的村规民约,逐一健全产业后续培育、劳务产业壮大、到户设施和公共设施管护、村庄环境卫生保洁等后续管理制度。三是加强项目村干部队伍建设。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推广“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三有”经验,认真落实《曲靖市村(社区)干部岗位目标考核激励暂行办法》,充分发挥村干部作用,加强项目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后续管理工作。四是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县、乡、村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市扶贫办牵头对全市项目村后续管理巩固提升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对优秀的前10名项目村每村奖励10万元,不合格的亮黄牌限期整改。
二、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加强到户设施和公共设施后续管理
一是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坚持群众在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调动群众参与项目后续管理的积极性,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入户座谈会、民情恳谈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群众主体意识,动员群众管好到户项目,积极参与公益性项目管理。加强饮水工程管理协会、道路管理协会、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协会等村民自我管理组织的建设,进一步动员项目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共同管理好公共设施。组织开展“卫生庭院”、“十星级文明户”等群众性创评活动,以激发群众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二是探索多种管理办法。正确处理好项目运行维护需要与群众承受能力的关系,对饮水项目,适当收取一定水费,以满足项目管理、维护、运行需要;对环境卫生,采取分户包片包干或多户轮值包干等方法进行管理;对村庄道路等公共设施,结合实际安排低保人员或聘请有威望的村民进行管理;对村庄垃圾,逐步推行“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的收集转运处理模式;对沼气池,大力加强技术培训和服务,确保其合理使用、有效维护。三是确保管理经费投入。县级财政安排必要专项经费,村级组织通过“一事一议”等办法筹措部分资金,建立后续管理基金,专项用于村级公益设施管护,支付管护人员的人工费和维修专项经费。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特色产业发展质量
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项目村特色产业巩固提升规划,从资金投入、土地、税收、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农村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引导基础设施、装备、技术、资金等要素向特色产业聚集,确保特色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到户、到地块,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进一步加强项目村农田水利建设。结合实际继续加大投入、整合项目,加强项目村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夯实项目村农业发展基础。二是培育壮大农
业龙头企业。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共同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托种养大户、能人,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项目村农民组织化程度。四是加强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助、信贷贴息、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五是加强技术服务。发挥基层农技推广、动物防疫等公共服务机构作用,积极探索激励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为项目村产业发展服务。提升“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质量,进一步增强项目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
四、加快农村劳务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把农村劳务产业发展作为加强后续管理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突出抓好宣传发动、教育培训、转移输出、构建基地、发展中介和管理服务六个环节,全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不断提升劳务产业发展质量,有效增加项目村农民工资性收入。专项制定并组织实施项目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巩固提升规划,督促各乡镇、项目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村、到人。整合财政补贴培训项目,组织项目村农民到定点培训机构进行集中订单定向的中长期培训,确保其真正掌握1至2门技能,实现稳定转移、增加收入。组织好春秋两季集中转移就业活动和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乡创建活动。与劳务输出地建立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加大劳务工作站建设力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跟踪管理服务,让转移就业人员转得出、稳得住。适时掌握村民外出务工动态,帮助农民工留守亲属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动员组织具备条件的村民外出务工。
五、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
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集中校点,加强项目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组织优秀大学生充实农村教育队伍,选派城市教师到农村交流任教,不断提
升项目村义务教育质量。积极整合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绿色证书培训等项目,围绕产业发展,大力加强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