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养生问答 疾病百科 养生资讯 女性养生 男性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复试题

2020-07-31 来源:华佗健康网
2003级针灸推拿专业复试

一、名词解释

1、大方脉 2、《诸病源候论》 3、《治百病方》 4、鬯其酒 5、水苗法 6、《存真图》 7、温病 8、鬼注、尸注 9、灸法 10、五禽戏 二、填空

1、皇甫谧编纂《甲乙经》主要参考了____、____、____等三部著名医书。 2、宋代设置的保健慈善机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完素强调六气____,五志____,前者是其对____的认识,而后者则是其对____的认识。 4、甲骨文中有关于____、____、____、____的记载,是我国最早关于传染病、流行病的记载。

5、公元前541年秦国名医医和为晋侯诊疾提出的病因学说是____。

6、《黄帝内经太素》中记载“____未盛,未为脓者,可以石熨,泻其盛气”。 7、《帝王世纪》中记载“____ ……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 三、单项选择

1、华佗的最大贡献是( )

A.针灸 B.养生 C.妇科 D.外科手术和麻醉方法 E.以上都不是

2、最早的麻风隔离病院建在( )

A. 唐代 B. 宋代 C. 秦代 D. 明代 E. 以上都不是 3、我国记载人工撮纯白结晶乌头碱的著作为( )

A.《植物名实图考》 B.《白猿经》 C.《本草纲目》 D.《饮膳正要》 E.《食疗本草》

4、我国现存第一部系统论述饮食卫生与食物疗法的专书是( )

A.《千金翼方》 B.《食疗本草》 C.《饮膳正要》 D.《救荒本草》 E.《食性本草》

5、创立脏腑病机学说的医家是( )

A.华佗 B.钱乙 C.孙思邈 D.张洁古 E.李东垣 6、相传创制汤液的是( )

A. 仪狄 B. 岐伯 C. 扁鹊 D. 华佗 E. 伊尹

7、《雷公炮炙论》的成书时间是( )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北朝 D.隋唐 E.宋元 8、属于《神农本草经》在药物学上的重大发现是( )

A.海藻疗瘿 B.泽泻久服不饥 C.紫苏久服轻身 D.水银久服神仙不死

E.车前用全草

9、《难经》候脉之三部是指( )

A.上部、中部、下部 B.寸部、关部、尺部 C.人迎、气口、趺阳 D.头部、手部、足部 E.浮部、中部、沉部 10、我国卷数最大的方书是( )

A.《四海类聚方》 B.《雍熙神医普救方》 C.《圣济总录》 D.《金匮药方》

E.《普济方》 四、多项选择

1、下列哪些不属于《脉诀》中所描述的24脉( ) A.牢脉 B.散脉 C.代脉 D.数脉 E.革脉 2、明清时期的温补派的医家有( )

A.薛己 B.陈修园 C.赵献可 D.刘完素 E.张介宾 3、《内经》人与自然的整体观包括哪些内容( )

A. 自然环境对人的制约 B. 机体与情志的互相影响 C.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D. 人与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 E. 重视疾病预防 4、涪翁的弟子是( )

A. 程高 B. 吴普 C. 郭玉 D. 樊阿 E. 文挚 5、属于明清时期撰写的医书有( )

A.《植物名实图考》 B.《内科约编》 C.《眼科切要》 D.《本草从新》 E.《三三医书》 五、简答题

1、宋代“针灸铜人”是谁所铸?内容如何?有何意义?

2、从诊治方法的内容考察,先秦时期的医学文化指向的特点是什么? 3、唐代太医署的职能是什么?

4、简述朱丹溪的相火论。

5、《诸病源候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 六、论述题

简述明清时期内科学成就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大方脉:为北宋官方卫生机构医学分科之一,是专治成人疾病的,大体相当于现代的内科。

2、《诸病源候论》:公元610年巢元方等人所撰的病因征候学专著,书中论述了1739种病候的病源和证状,其中有许多描述达到较高水平。

3、《治百病方》 1972年11月,在甘肃武威县出土的一批木质简牍,是东汉早期的临床医学专书。有医药简牍92枚,其中木简78枚,木牍14枚。保存了较完整的医方30余首,方中涉及药物约100味。所论涉及内、外、妇、五官各科。该书具有以下特点:其一,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其二,药物学、方剂学均达到相当的水平。初名《武威汉代医简》,但因简中有“治百病方”的字样,遂改名为《治百病方》。

4、鬯其酒: 甲骨文中的记载。是一种色美味香的药酒,既能用于祭祀也可用于医疗,是目前所知关于药酒的最早记载。

5、水苗法:把上述研细的痘痂用水调匀,以棉花蘸后塞入未患天花儿童的鼻腔内,使其产生天花反应,获得免疫力。

6、《存真图》:为北宋末年杨介据泗洲处死犯人的尸体解剖整理而成,记载了人体内脏和十二经脉图,原图著已佚,后世部分针灸书籍中引用了该书内容。

7、温病:是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包括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类,而主要是前者。 8、鬼注、尸注:相当于肺结核一类的病,葛洪在《肘后方》中除记述其低热、慢性消耗性症状以外,还明确指出了它“乃至灭门”的传染性。

9、灸法: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0、五禽戏:是东汉医家华佗发展古代导引的知识与经验,选择模仿虎、鹿、熊、猴、鸟等五种动物的动作特点,使头、身、腰、腹、四肢达到全面的运动锻炼,是现在已知我国较早具有完整套数的医疗保健体操。 二、填空

1、《素问》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针经》 2、保寿粹和馆 养济院 安济坊 福田院 慈幼局 漏泽园 3、皆能化火 过极皆为火热 外感火热 内伤火热 4、疾年 降疾 雨疾 疾疫 5、六气致病说 6、气血 7、伏羲氏 三、单项选择

1、D 2、C 3、B 4、C 5、D 6、E 7、C 8、A 9、B 10、A 四、多项选择

1、BDE 2、ACE 3、AC 4、AC 5、AD 五、简答题

1、宋代“针灸铜人”是谁所铸?内容如何?有何意义?

北宋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王惟一所铸。铜人以成年男子体型为标准,内藏脏器,外壳可拆可装,体表刻有穴位,旁注穴名。穴位深约1.2分,教学或考试时,体表用腊封闭,内灌水(或说汞),针刺中穴,针拔水出,否则便进不了针。这是世界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一种创举。

2、从诊治方法的内容考察,先秦时期的医学文化指向的特点是什么?

从诊治方法的内容考察,先秦时期的医学文化指向的特点是:其一是顺应自然,人象天地;其二是强调实用;其三是重视外部现象的相互联系。闻气味、听声音、视颜色、察形貌的诊病方法,是由外揣内的认识方向,而不是通过内部结构的了解认识外部征象的意义,各种治法都表现了突出的自然倾向,天然药物和自然疗法占据了主流。 3、唐代太医署的职能是什么?

唐朝承袭隋制,在京都长安设太医署,由行政、教学、医疗、药工四部分人员组成,具有医学教育和医疗多重职能。医学教育又分医学和药学两部。内设太医令、丞、府、史、医监、医正、掌固等管理行政教务;教授、助教、师、主药、工等从事教学。 4、简述朱丹溪的相火论。

朱丹溪认为相火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此火“内阴而外阳”,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相火有常有变,正常的相火是“动而中节”,是维持五脏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动力,其以精血为基础,寄于肝、肾二脏,并与胆、三焦、膀胱及心包络有关.能养脏腑、充九窍、温百骸、亦称为元阳、真火;妄动的相火即为人体之贼邪,由于情志过度、色欲耗伤及饮食厚味等,皆可以引起相火之妄动,克伐阴精,损伤机体,产生多种疾病,是造成机体“阳有余、阴不足”的主要病机。 5、《诸病源候论》的成书年代、作者及主要成就?

《诸病源候论》系隋朝政府组织太医编辑,又称《巢氏病源》,主撰者为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一部系统论述临床各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症状体征的理论性专著,其主要成就有:广泛记载临床各种疾病。该书收载的疾病种类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等,其中以内科疾病占绝大多数。是对隋以前临床出现的各种疾病证候进行的一次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提出病因理论方面的新见解。突破前人笼统的三因致病理论,从而发现和描述新的病源,丰富了中医学的病因学说,详细且准确地描述疾病证候。书中对多种疾病的证候均作了详细而准确的描述,为医生辨识各种疾病提供了可靠依据;记载不少有关治疗创伤的外科手术方法和缝合方法,如进行人工流产、拔齿及妇科检查等。还记述了结扎血管止血,创伤异物清除等技术。反映了公元7世纪临证医学的新成就。 六、论述题

简述明清时期内科学成就。

明、清时期内科学主要是围绕医学理论与古代医家学说及其医疗经验,所出现的不同学术流派的论争而发展的。薛已(1488~1558年),著《内科摘要》,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籍。其学术思想主要受张元素、李杲脾胃论的影响,注重脾胃虚损证,又受王冰、钱乙的影响,重视肾中水火与脾胃的关系,因而脾肾并举,注重温补。张介宾(约1563~1640年),其医学主张,主要是反对刘完素和朱震亨以寒凉药攻伐肾阳,认为真阳、真火是生命之大宝。李中梓(1588~1655年),在李杲、薛已、张介宾诸家的影响下,重视脾肾互济同治的学术主张。赵献可发挥命门之说,认为命门是人身之主和至宝,强调“命门之火”的重要。清代,徐大椿、陈修园对温补派医学主张提出了反对观点。

明、清时期内科学方面的发展还表现在不少医家能兼取历代医家之长,吸取家传经验,结合自己临证实践,完善对疾病的认识,著成综合性医著。主要有:《医学正传》、《明医杂著》、《杂病证治准绳》、《寿世保元》、《症因脉治》《证治汇补》。

这一时期内科学发展的另一特点,是有关虚劳证治的专书大量出现,主要有:《红炉点雪》(1630年),撰著者龚居中,龚氏认为虚损痨瘵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痰火。《慎柔五书》(1636年),撰著者胡慎柔(1572~1636年),书中分虚劳为虚损和痨瘵两类。《理虚元鉴》(约1644年),撰著者汪绮石,该书对虚劳论治,提出治虚劳的“三本二统论”。 此外,专论内科杂病比较著名的专书还有尤怡的《金匮翼》(1768年),林佩琴的《类证治裁》(1839年),论述内科杂病、妇科、外科等病证的证治。熊笏的《中风论》,介绍养阴清热治疗中风的经验。喻昌(嘉言)在《医门法律》(1658年)中,叙述了腹水症状及其病因。王清任的《医林改错》(1830年),在内科方面对疾病的治疗,强调了补气活

血与活血逐瘀两个原则。他所创立的活血逐瘀方剂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