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作文精神”的出现
“父辈作文精神”的出现,是大势所趋。我们不可能指望新一代人在短期内就能理解并发扬光大这种崇高的作文精神。但是,如果他们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这种优良传统就一定会继续延续下去,甚至还可以发扬光大。近日,某中学一名教师出版《青春修炼》一书,将她写的600篇以“青春是美丽的”为题的随笔编辑成书,公开出版。本书的作者和出版商都声称自己没有炒作之嫌。他们说:“许多报纸、杂志纷纷找上门来,要我签名、拍照片、接受采访,这让我颇感意外,很不习惯。其实,无论怎样炒作,文章也不可能脱离生活,而真正能反映时代、社会的文章,恰恰应该是最贴近生活、关注现实的。”“文革”中她被迫辍学,在农村一干就是十七年;改革开放后又走出校门重返校园,获得硕士学位;后来又进入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并因此爱上了作文。就这样,她把作文教学当成终身职业,更当成了青春的修炼。不难想象,对于许多作家来说,年轻时都曾因为害怕生活而逃避写作。只有那些能够超越自己、勇于直面生活的人才能成为伟大的作家。“父辈作文精神”恰恰告诉我们:越是年轻,越是有机会与丰富多彩的生活亲密接触,越要珍惜这个学习的过程。正如作家们说的那样,“只有作家和作品之间没有距离,它才是真正的创作”。这种经历,是别人永远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也是任何现代作家都难以企及的素质。在充满了偶然性和荒诞性的年代里,一部作品或许能够获得成功,但却极难留存下去,更不用说成为经典。惟有能够面对人生、关注社
- 1 -
会、不断提升自我的作家,才能与读者达到心灵的共鸣。尽管我们没有“父辈作文精神”,但是每个人至少都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这种精神的启迪,做生活的有心人,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情趣,同样能够收获动人的作文。因此,也许只有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完成这种艰难的心灵修炼,才能真正成长为优秀的作家。不必讳言,目前许多中学生的作文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主义层次上,缺乏对生活真挚而强烈的体验和深刻的思考。我们既不必赞赏这种表面化、空洞化的作文模式,也不应该排斥那些善于观察生活、敏于思考生活、充满生活情趣的优秀习作。相信未来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的作家。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