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 青年时代 YOUTH TIMES 2015年第18期 浅谈雪莱对鲁迅、郭沫若、徐志摩的影响 张 闽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鲁迅、徐志摩和郭沫若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本文主要内容是雪莱对鲁迅、郭沫若和徐志摩三位 作家的影响,并从美学的角度对三位作家所受影响的差异做出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雪莱;鲁迅;郭沫若;徐志摩;影响 雪莱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也是浪漫主义诗派 的代表人之一。在十九世纪初期,整个欧洲掀起了浪漫主义文 学热潮。后来这股浪潮渐渐推向了中国,雪莱的作品在20世纪 初期在中国十分受欢迎,在当时有很多的中国读者都很期待雪 莱的作品。其创作也对我国很多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雪莱对鲁迅的影响分析 《摩罗诗力说》这篇论文是1907年鲁迅在Et本东京留学 时写下的,当时鲁迅年仅26岁,这部文艺研究专论对十九世 纪欧洲的浪漫主义诗人进行了评价,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当时 鲁迅对美学的观点。 “摩罗诗派”又叫做“恶魔诗派”,是 罗伯特・骚塞对雪莱一派浪漫诗人攻击的语言,罗伯特・骚塞 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英国,是早期的浪漫主义诗派的代表人之 一,他与后来新兴起来的浪漫主义诗派相对立。在当时,鲁 迅和同学一起创作了《新生》杂志,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起 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他创作《摩罗诗理说》的目的也是通过 文学来改变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觉悟。 摩罗诗人的身上拥有无所畏惧的反抗精神,青年时期 的鲁迅也是希望通过对摩罗诗人的宣扬来唤醒中国人民的战 斗精神和追求自由解放生活的勇气信心。国人正是通过这篇 《摩罗诗力说》渐渐熟知了雪莱。事实上,鲁迅在写《摩罗 诗力说》之前就读过滨田佳澄的《雪莱》,因此《摩罗诗力 说》中对雪莱描写的几部分很多都是来源于《雪莱》一书。 可能是由于当时两个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鲁迅笔下 《摩罗诗力说》中对雪莱形象的描写和滨田佳澄笔下的雪莱 是不同的,滨田佳澄对雪莱形象刻画时仅仅是通过事实叙述 的方式,而鲁迅则是有意识的将雪莱刻画为“恶魔诗人”的 形象,更加强调了他不屈服于现实的勇气,弱化了他温柔的 一面。 鲁迅年轻时期是一个具有激情热血精神的爱国主义者, 最开始他希望能够通过学医来救中国,后来在日本他放弃了 这个想法,弃医转而从文。鲁迅对民主主义革命十分赞成, 并追求启蒙主义思想,他也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思想。《摩 罗诗力说》这部论文恰好反映了鲁迅早期的美学思想观点。 雪莱在启蒙主义思想上对鲁迅影响十分大,鲁迅的一生都在 启蒙国民,希望能够通过文学的传播来改变当时中国社会和 人民陈旧封建的思想,最终达到唤醒国民灵魂的目的。 二、雪莱对郭沫若影响的分析 郭沫若也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开始接触的雪莱,这一点 和鲁迅很相似。雪莱对郭沫若产生的影响在他诗歌爆发期中 16 很明显,在两个人的诗歌外在形式上就能够很清楚的凸显出 来。郭沫若对雪莱有一种崇敬之情,他们能够在思想和心灵 上很好的相融,两人同时也存在一种知己之感。郭沫若在20 世纪初期创作的作品在思想和情感上和雪莱十分相似,他渴 望冲破当时的封建传统的思想,渴望追求当时的五四时代精 神。郭沫若在1923年的《创造季刊》的第一卷第四期上首次 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雪莱的诗歌,这算是雪莱在中国再一次被 郑重的介绍。郭沫若把雪莱当作自己最尊敬的诗人之一,他 不但欣赏雪莱的品质和人格,他还喜爱品味雪莱的诗。 郭沫若曾经深入分析和探究过雪莱的诗歌作品,他认 为雪莱的诗风可强可弱,并且能够运用得炉火纯青,在内 容上能真实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是一名真正的诗人同 时也是诗真正的主人。郭沫若和雪莱的诗在艺术风格上有所 不同,但在表现形态上多种多样同时也十分相似。比如《天 狗》这部作品的诗风就类似于雪莱诗风的雄浑壮阔和排山倒 海。《雨后》这部作品的诗风又类似于雪莱诗风的含蓄委婉 和清新幽远。这些情感的表达使得郭沫若的诗风多种多样同 时又具有一定的同一性。 三、雪莱对徐志摩影响的分析 雪莱对徐志摩的影响和对郭沫若的影响不同,雪莱用他 “刚”的一面靠近了郭沫若,同时又用他“柔”的一面打动 了徐志摩的气质。徐志摩不仅十分喜爱雪莱,同时又对雪莱 的诗情有独钟,尤其是喜欢雪莱的小诗,对他小诗的喜爱之 情常常溢于言表,他感觉心灵在读的时候能够颤动起来,能 够感知到诗中的真挚和美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徐志摩 诗的风格,使他的诗风偏向于温柔和飘逸。 徐志摩十分欣赏雪莱对理想美的表现,他认为雪莱对 理想美的喜爱和对自由的追求最终导致他成为一名著名的 诗人。胡适曾经评价过徐志摩的人生观: “他的人生观只有 爱、自由和美。他的信仰很单纯,他只想把这三个理想融入 到人生中去。他的一生都在为这个信仰不停地奔波。”这和 雪莱的一生难道不一样吗?由此可见,雪莱对理想主义的追 求和作品格调的优美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态度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参考文献: [1 义华.雪莱诗歌和道德关系研究[J].外国文学研究,2008(1). [2】朱燕秋.雪莱及其创作解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