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体会新词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读准生字词。(2)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版块一:分步板书课题,唤起阅读期待。
1.师写一个“虎字头”,再写一个“几”,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一笔?
2、给“虎”组组词看。
3.你们的词汇真丰富。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一个词,爬山虎(在“虎”前面板书“爬山”),齐读。
师:见过爬山虎吗?
生:没有。
师:听说过吗?
生:也没有。
师:那就听老师介绍一下,爬山虎不是动物,而是一种藤类植物,它能牢牢地巴在墙上,往上爬。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爬山虎有关。—爬山虎的脚(板书:的脚)
4.质疑
师:有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了课题就知道文章会写些什么?
生1:写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生2:写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师:课文到底是不是写了这些内容呢?我们来读课文。
版块二:检查预习情况,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二)开火车读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1.(课件显示: jīng bǐng zhú chù hén jūnyún
嫩茎 叶柄 逐渐 触角 痕迹 均匀)
师:要注意把后鼻音、翘舌音读准。齐读两次。
2.本课多音字较多,开火车读读带有多音字的短句。
(课件显示:占了一大片地方、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儿空隙、触着墙、蛟龙的爪子)
重点学习:爪(zhǎo)牙。 爪(zhuǎ)子。
3.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生:3-5自然段。
师:那么1-2自然段是写什么?
生:写爬山虎的叶子和爬山虎多。
版块三:体会爬山虎叶子的“茂盛”。
1.自己读读第一段,看看你能从哪些词当中体会出爬山虎多?
生1:满是。
生2:占了一大片。
师: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爬山虎多,长得茂盛?
(指名一学生读)
版块四: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既然课文是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默读,划出表示叶子特点的词句。
(学生边读边划,教师巡视)
(1)品“嫩”
师:谁来读?
生1:爬山虎叶子长得很快,“不几天”就长大了。
生2:爬山虎叶子长得嫩。
生3:爬山虎嫩叶颜色很美。
师:读读句子,圈出带“嫩”的词语。
(生圈出“嫩红、嫩绿、嫩芽”三个词)
师:齐读这三个词。
师:连用三个“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受到爬山虎的叶子太嫩了,太美了。
生2:我感受到爬山虎的叶子嫩得可爱,让人顿生爱怜之情。
指导朗读。
(2)品“齐、密、匀”
师:叶子还有什么特点?
生:叶子长得均匀。
师:均匀得没有——
生:重叠起来的。
师:也不留——
生:一点儿空隙。
师:“隙”是裂缝的意思,你见过吗?
生:见过,墙上,很细很细,就像一条细线。
师:从“不留一点空隙”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叶子密
师:叶子密得——
生:不留一点儿空隙
师:还从哪儿看出叶子密?
生:“铺”。
生:我还体会出叶子长得整齐,一顺儿朝下
师:看课文插图,这就是一顺儿朝下的叶子,叶尖全部指向——
生:地面。
师:没有一片朝其它方向,这就叫——
生:一顺儿。
师:现在同学们全部面向老师坐着,这也叫“一顺儿”。就这么一句话,你们就读出了这么多的内容,真会读书,来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3)品“绿”
生:叶子还很绿。
师:你知道哪些绿?
生1:嫩绿。生2:深绿。生3:浅绿。生4:墨绿。生5:翠绿
师:同学们词汇真丰富。课文中说“绿得那么新鲜”,怎么理解?
生1:就是很绿很绿,绿得要滴下油来。
师:苍翠欲滴。
生2:看了让人非常舒服。
师:令人心旷神怡的绿。
生3:让人眼前一亮的绿。
生4:叶子很干净。
师:毫无杂质的绿。
生5:好像很有生命力的绿。
师:生机勃勃的绿,苍翠欲滴的绿,让人看了非常舒服。
指导朗读。
4、品“美”
师:“看着看着,忽然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好看得很”就是——
生:很好看。
师:为什么要写成“好看得很”?
生1:好看得很,就是比好看还好看。
生2:强调了好看,好看的程度很深。
师:看来你们聪明得很。让我们去看看好看的风吹叶动。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指导朗读
师:现在你知道叶老为什么要写叶子了吗?
生(齐):因为叶子太美了!
版块五:拓展阅读,再度唤起阅读期待。
师:同样是写爬山虎,同样是写叶老家的那墙爬山虎,同样是写爬山虎的绿叶,另一位作家却是这样写的:(出示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两个语段)
(教师先自己读,然后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读过之后,感受到了什么没有?
师:小结:同学们,同样的爬山虎,同样的绿叶,在不同人的笔下却呈现出不同的
韵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同,但又是都在用心观察。下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去观察绿叶背后的爬山虎的脚。
第二课时
版块一:激趣导入,激发情感
1.爬山虎不是动物,可它却有脚,而且会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爬山虎会爬的秘密,好吗?
2.想想哪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学生找出写脚的3—5自然段)
版块二: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划出写脚的句子,与同桌讨论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脚。
板书:位置 样子 颜色
(2)引读句子。
(3)你平时注意过爬山虎的脚吗?那么作者怎么知道的呢?(观察)你从哪个词知道?
(4)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爬山虎的脚吧!
(课件演示)
(5)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6)说话练习:看画面介绍爬山虎的脚。(自由说——指名说)
版块三: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 多有趣的脚,那它又有怎样独特的本领呢?想不想看看
(课件演示)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爬的动作词。
①抓住动作词:触、巴、拉、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
②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
③同桌演一演爬的过程,也可以画一画。
版块四:触和脚的关系
(1)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
引读第五自然段
(2)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
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
版块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对爬山虎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外再收集一些爬山虎的资料,也可以去观察你周围的爬山虎。
2. 完成“延学单”。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位置 茎上 叶柄反面 按顺序 具体
样子 细丝 像触角
颜色 嫩红
动词 触、巴、拉、贴
没触墙:枯萎
变化 {
触着墙:灰色牢固
1. 2. 的脚。3. 4. 的?
5. 10《爬山虎的脚 》预习单
读课文,读准生字词,读通读顺全文。
再读课文,找出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爬山虎的叶子,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爬山虎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叶子的?叶子的特点是什么?细读课文三到五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长什么样儿?是怎样爬墙用心想想,作者为什么能将爬山虎的脚如此生动具体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10《爬山虎的脚》延学单
一、选择。
直 弯
爬山虎脚上的细丝原先是( )的,现在变( )了,这样它才能沿着往上爬。
触 贴 巴 爬 拉 变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是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 )。
二、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1、爬山虎的脚要是没有触着墙,不几天就枯萎了。
要是……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改病句。
1、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山虎的嫩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